可以将一个类的定义放置在另一个类的定义的内部,这就是内部类。
为什么需要内部类
一般来说,内部类继承某个类或实现某个接口,内部类的代码操作创建它的外围类的对象,所以可以认为内部类提供了某种进入其外围类的窗口。
每个内部类都能独立地继承一个(接口的)实现,所以无论外围类是否已经继承了某个(接口的)实现,对于内部类都没有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内部类使得多继承的解决方案变得完整。
使用内部类,可以获得以下一些特性:
- 内部类可以有多个实例,每个实例都有他自己的状态信息,并且与其外围类对象的信息相互独立;
- 在单个外围类中,可以让多个内部类以不同的方式实现同一个接口,或继承同一个类;
- 创建内部类对象的时刻并不依赖于外围对象的创建;
- 内部类并没有令人迷惑的“is-a”关系:它就是一个独立的实体。
内部类是面向对象的闭包,因为它不仅包含外围类对象(创建内部类的作用域)的信息,还自动拥有一个纸箱外围类的引用,在此作用域内,内部类有权操作所有的成员,包括private成员。
创建内部类
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Outer {
//外部类的public 方法
public void sayHello()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外部类的private方法
private void sayHi() {
System.out.println("Hi");
}
//外部类的public 实例域(破坏了封装性,只作为示例)
public int index = 100;
//外部类的private 实例域
private int i = 10;
public class Inner {
private int i;
private void showI() {
System.out.println(i);
}
public void invokeOuterMethod() {
//访问外部类的public方法
sayHello();
//访问外部类的private方法
sayHi();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 outer = new Outer();
Outer.Inner inner = outer.new Inner();
System.out.println(inner.i); //外部类访问内部类私有变量
//外部类访问内部类的private方法
showI();
//外部类访问内部类的public方法
invokeOuterMethod();
}
}
从非静态方法之外的任意位置创建某个内部类对象,必须具体指明这个对象的类型:OuterClassName.InnerClassName
———在JDK1.8中好像没这个要求了,可以直接使用内部类类型。
因为编译器进行编译的时候,会将内部类单独编译成一个.class
文件,可以说,内部类编译之后是一个普通的类。以上面的代码为例,Inner类会被编译成Outer$Inner.class
。
私有成员变量的访问
当有外部类访问内部类的成员变量时,内部类会生成相应的静态方法——static Type access$000(Outer$Inner)
,而外部类会持有一个内部类的引用,通过调用这些静态方法,外部类能够访问内部类的各种成员变量,例如:公开或私有的域。反之,当内部类需要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变量时,外部类编译后会生成相应的静态方法——static Type access$100(Outer)
,此时,内部类会持有一个外部类的引用,通过调用这些静态方法,内部类也可以访问外部类的各种成员变量。
私有方法的访问
对于内部类对象而言,编译器在编译内部类代码时会生成一个外部类对象的引用,根据反编译的代码:
final Outer this$0;
可以看出,内部类的实例化必须依赖外部对象,因为需要一个指向外部类对象的引用,不然编译器就会报错。这样,内部类对象可以直接调用外部类对象的方法,如示例中的sayHello
。但是当内部类调用外部类的私有方法时,由于内部类编译后是Outer$Inner.class
,无法直接访问Outer.class
的私有方法,编译器会为外部类生成一个静态方法static void access$000(Outer)
供内部类调用,这样内部类也能访问外部类的私有方法。这个私有方法虽然是通过外部类的静态方法调用,但是创建内部类对象时仍然需要先创建外部类对象。
总结
对于外部类和内部类之间私有变量和方法的访问,都是通过编译器生成相应的静态方法实现的,因为jvm对内部类和外部类都是一视同仁的,而对于公开的变量或方法,它们的访问与一般的访问没有区别,编译器不会为此单独生成静态方法。例如:内部类对象调用外部类对象的public实例变量index,实际执行的语法是this$0.index.
局部内部类—在方法和作用域内的内部类
使用理由:
- 实现了某个类型的接口,可以创建并返回对其的引用;
- 想创建一个类来辅助复杂的解决方案,但又不希望这个类是公共可用的。
局部内部类包括:
- 定义在方法中的类;
- 定义在作用域内的类,此作用域在方法的内部;
- 实现了接口的匿名内部类;
- 匿名内部类,扩展了有非默认构造器的类;
- 匿名内部类,执行字段初始化;
- 匿名内部类,通过实例初始化实现构造(匿名内部类没有构造器)
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Outer2 {
private String test = "test";
public Destination inner(String s) {
class Inner implements Destination {
private String label;
private Inner(String label) {
this.label = label;
}
public String readLabel() {
return label;
}
}
return new Inner(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2 outer2 = new Outer2();
Destination destination = outer2.inner("hello");
}
}
interface Destination {
String readLabel();
}
在方法内定义的内部类,并不意味着当方法执行完毕后,内部类就不可用了。在方法内定义内部类,只限制了内部类的作用域,这个内部类仍然会编译成单独的.class
. 同样,在作用域内的内部类,如if语句内定义的内部类,会与外部类一起编译,而不是只有if语句为真的时候才会创建类。除了内部类的作用域之外,它的使用与普通类一样。
匿名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一般用于在创建类的实例的同时定义类,非常适用于回调。
如果定义一个匿名内部类,并且希望它使用一个在其外部定义的对象,那么编译器要求其参数引用是final的。——在JDK1.8中不必为final。???
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Parcel10 {
public Destination destination(String dest, float price) {
return new Destination() {
private int cost;
{
cost = Math.round(price);
if (cost > 100) {
System.out.println("over budget!");
}
}
private String label = dest;
@Override
public String readLabel() {
return label;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arcel10 p = new Parcel10();
Destination destination = p.destination("Beijing", 101.123F);
System.out.println(destination.readLabel());
}
}
匿名内部类既可以扩展类,也可以实现接口,但是不能两者兼备,而且只能实现一个接口。
在匿名内部类中不可能有命名构造器(因为匿名内部类没有名字),但是可以通过实例初始化能达到构造器的效果。
静态内部类——嵌套类
嵌套类意味着:
- 要创建嵌套类的对象,并不需要外围类的对象;
- 不能从嵌套类的对象中访问非静态的外围类对象。
普通内部类的字段与方法,只能放在类的外部层次上,所以普通的内部类不能有static数据和static字段,也不能包含嵌套类。但是嵌套类可以包含所有这些东西。
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StaticInnerClass {
private static String status = "status";
//静态内部类
private static class PDestination implements Destination {
private String label = "PDestination";
@Override
public String readLabel() {
return label;
}
}
protected static class PPDestination implements Destination {
private String label = "PPDestination";
@Override
public String readLabel() {
return label;
}
}
public static Destination destination() {
return new PDestin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estination d1 = new PDestination();
System.out.println(d1.readLabel());
Destination d2 = new PPDestination();
System.out.println(d2.readLabel());
}
}
其它特性
内部类的继承(继承内部类)
因为内部类的构造器必须连接到指向其外围类对象的引用,所以在继承内部类的时候存在一个问题:那个指向外围类对象的引用必须被初始化,而在导出类中不再存在可连接的默认对象。
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InheritInnerClass extends WithInner.Inner {
InheritInnerClass(WithInner withInner) {
withInner.super(); //???????????????????????wh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WithInner withInner = new WithInner();
InheritInnerClass inheritInnerClass = new InheritInnerClass(withInner);
}
}
class WithInner {
class Inner {}
}
内部类的覆盖
内部类不会被覆盖,因为当继承某个外围类的时候,内部类其实并没有发生变化。这两个内部类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实体,各自在自己的命名空间。对于基类,命名空间为:Base.Inner
,对于子类,命名空间为:Inherit.Inner
.
局部内部类
局部内部类不能有访问修饰符,因为它不是外围类的一部分;但是它可以访问当前代码块内的常量,以及此外围类的所有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