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知名品牌智能驾驶车发生的严重交通事故来看,当前没有任何品牌声明使用了碰撞预测技术。所谓碰撞预测技术,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碰撞进行预测,二是启动应急程序。当前的智驾有一些碰撞技术的萌芽,例如,当车离障碍物比较近时给出提示,路况不好时提示人工接管等。真正的碰撞预测技术应该是功能全面,能极大提高安全性,在无法避免强烈碰撞时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这里考虑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高速行驶时。当检测到车离障碍物的相对速度和距离都超过临界值(例如速度超过90,距离少于10米时),即使自动紧急制动也无法避免碰撞,此时,应该在碰撞前启动应急程序。应急程序至少包括如下操作:自动触发紧急制动、双闪、鸣笛、自动打开安全气囊、打开所有车门、车窗和天窗,同时发送救援信号到最近的交警、消防、医院等,救援信号至少包括事故地点和导航信息,事故车辆信息等。也可以发送救援信号到事故地点后面200米之内所有车辆内的人员,例如,发送如下救援信号:您前面200米之内发生严重交通事故,您愿意拿着灭火器等工具前去救援吗?
需要说明几点:
1、检测碰撞时是使用相对速度。适合于障碍物静止和运动两种情况。例如,前车速度是40,后车速度是120,那么后车的相对速度是120-40=80。可以这样理解,车是以相对速度靠近障碍物。
2、应急程序是在碰撞之前启动,而不是碰撞之后启动,例如,当前的安全气囊是在碰撞之后才打开,而新技术是在预测碰撞必然发生还没有发生时打开。如果已经发生碰撞,车已经撞坏,应急程序大概率无法启动。应急程序启动后,人工操作无效。
3、相对速度和距离的临界值多少合适需要研究分析和测试来确定,防止误判。
4、应急程序启动后的操作能否实现。当前的程序运行速度和网络速度可以确保应急程序在碰撞之前可以启动,启动后的操作有一部分能实现,有的操作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实现,例如开门,如果从应急程序启动到发生碰撞的时间是0.05秒,从发送开门指令到开门需要0.06秒,那么开门操作就实现不了。要实现开门就要改进技术,把开门时间减少到0.04秒就可以实现自动开门。
5、事故附近200米之内的人是否能同时收到救援短信应该是一种新技术,因为网上很难查到有这种应用。开发这种技术不是什么难题,如果开发出来,可以应用于抢险救灾和军事中。
第二种情况是车辆慢速行驶时。车辆速度较慢时可以通过车离障碍物的距离来预测是否发生碰撞。例如,泊车时,如果检测到车离障碍物距离小于临界值(如5厘米),则启动应急程序,应急程序完成如下操作:报警,同时自动刹停,人工操作无效,至少等待1分钟才能启动。这1分钟内司机可以下车查看,如果不想下车查看,必须按重启按钮才能人工驾驶。
松下客提出的这个方案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补充和更正,请在评论区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