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大数据的预见力

前不久,一位著名数据专家讲:当今世界上每分钟产生1700TB的数据,但是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个庞大的数据本身,更在于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据做些什么。


回答“做些什么”的问题,又使笔者想到了美国第20任总统加菲尔德说过的一段话:数据不仅代表事实,还蕴藏着事物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支配着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一旦掌握,就可以把握社会的脉搏甚至预测未来。因此,人类使用数据,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用数据说话、用数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而且要通过数据获得启示,发现新的知识和规律。


1990年12月,海湾战争爆发前35天,一位美军退役上校到国会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做了一个惊人的预测。他说,五角大楼预测的伤亡人数——在与伊拉克军队交战的前两周会有2~3万名盟军士兵丧生是完全错误的,即便开战一个月之后,士兵伤亡人数也不会超过6000人。美军高官还预测战争将持续至少6个月,其中包括几个月的地面作战,其实也不准确。在他看来,此战不会超过2个月,地面作战仅需10~14天。战争的进程果然没有超出这位名叫迪普伊的人预测之外:沙漠风暴从1991年1月17日拉开帷幕只持续了43天,盟军伤亡人数不到1.4万人,地面作战只用了5天。


迪普伊对海湾战争的预测为什么比五角大楼还要准?他的秘密武器是一款由计算机程序员、数学家、武器专家、军事史学家以及退伍军人共同设计研发的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据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争数据库。迪普伊团队仔细梳理了全球范围内的军事档案,并将战争中存在因果关系的数据进行统筹整理、分类归档,从而确定某一活动与最终结果之间的关系。


其实,靠“大数据”预测战争走势的不止迪普伊一人,早在1948年,英国科学家理查森耗时7年收集20世纪发生的300余场战争数据,其中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及夺去千人左右生命的冲突。他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这些繁杂的战争单个看,几乎都是不确定的,但综合起来看,似乎又遵循同一种规律,并且呈一定的曲线分布。结果之一是,像世界大战这样的极端事件并非偶然发生,根据过去冲突发生的频率就可以预见未来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强度。几十年之后,美军把这一成果成功运用到对驻阿和驻伊部队遭袭击的数据分析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怎么“察”?如果说过去更多是凭经验来感知的话,那么到了今天,则越来越需要靠数据来洞悉,因为数据暗含着战争的线索、蕴藏着战争的真相、预示着战争的走向。数据是对客观世界的记录,当人们赋予数据以时代背景时,它就成为信息;信息是知识的来源,当把信息提炼出规律的时候,它就上升为知识;知识是智慧的基础,当人们利用某种知识指导行动的时候,智慧也就产生并成为预判战争、准备战争的利器。


“未来已经来到我们中间,只是还没有均匀地分布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一位哲人的这句话提醒我们,面对呼啸而来的大数据时代,早觉醒早受益,早行动早主动。从我军当前情况看,挖掘数据的战略价值,技术也许已不再是瓶颈,资金也算不上难题,关键要重视起来,关键得有人去做。只有真正动起来,用起来,才能真正融入大数据时代,发挥大数据的应有价值。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1160813/blog/386194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