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的规划与实施(二)

企业信息化的规划与实施(二)

目标规划


企业信息化的规划与实施(二)

目标规划

企业信息化并不是计算机技术的简单应用,实际上需要进行的是一种企业的变革,更直接的认识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企业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建立新的运行平台,改变既有的决策体系和执行体系,其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信息化的规划需要采用价值的观念来分析,信息系统的价值贡献始终应放在首要的地位上。

目标规划之一:消除信息孤岛

计算机在企业里的应用已经过了30多年的时间,即便是刚刚创业的企业也会利用计算机来处理自己的管理文件。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中,许多企业都在信息化方面开始投入,由企业独立或以项目形式委托开发出许多独立的小应用系统。

九十年代末的互联网热潮使企业更加关注投资完成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也就是ERP系统,几乎所有的应用目标都会被纳入到ERP的概念之中。无论这种现象的结果如何,至少企业已普遍认识到要集成原来独立开发的小系统,整合企业的信息资源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许多可以共享的数据因为要在不同的系统里使用,需要多次录入和维护数据,数据之间的检查也需要靠人工进行。生产现场的计算机运用明显偏低于管理职能,生产线上、货仓的数据要通过填写资料才能录入电脑系统,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导致增加系统内的数据错误。就好像一个人虽然有大脑,却又聋又哑极不便于沟通。

这些独立开发的系统因某些特别的管理需求而开发完成,对生产管理的意义却非常重要。我们发现现在企业投资整合的ERP系统,首要的目标便是要整合这些小系统,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否则,企业在人力、物力上都将不堪负荷。

目标规划之二:调整业务流程

企业的业务流程体现在决策体系和执行体系两个层面上,这两个层面的结合点的结构实际上便是业务流程的形态,而实现业务流程顺畅的关键因素便是信息传递、储存和处理。

在没有电脑系统的年代,业务流程的职能概念可能是清晰的,产、供、销、人、财、物,这些管理要素都在相应职能部门的管理下发挥作用,但问题是效率极为低下。

电脑系统的进入开始提升业务流程的效率,但在信息系统进入企业的早期往往是孤立开发的小系统在企业用,企业的业务流程便因电脑系统的存在而发生变化,业务流程的设置因电脑使用状况而改变,部门的职能权限也因此出现混乱,比较典型的是把把现场发生的作业,通过纸张等形式交给负责电脑数据录入的其他部门或专职部门来完成。当需要决策时,数据不准的责任状况就不明确,系统内的数据与实际也发生脱节。

因此,企业便会企业通过导入ERP系统,渐进地调整业务流程,把各科室的责任重新明确起来,解决好部门间的合作问题,使企业的决策体系和执行体系能更有效的运作。

目标规划之三:加快响应速度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在企业间的竞争中同样成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也成了重要的竞争因素,“大鱼吃小鱼”变成了“快鱼吃慢鱼”。到过去40年,企业的合作还在萌芽之中,独立性更强,往往是自己生产自己开拓市场,已销售预测为目标的生产现象普遍存在,生产出来的东西都会放入货仓,然后才进入市场。

市场竞争的加剧使许多需求预测变得不准确可行,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这种供应模式,更快捷的市场机制被建立了起来,直接面向最终客户的Dell模式成为信息时代独特的成功案例。企业建立互动式网站来获得客户最新需求信息,客户的满意度成为企业不得不关心的运行指标,生产能力的发挥转变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转得不快便会被淘汰出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信息系统不仅仅要管理内部的生产资源、人力资源,还要具备快速响应客户要求调整生产的能力。企业生产的复杂性对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永远是巨大的挑战,加快响应速度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数据、更好的算法,这样才能得到可以执行的计划。

因此,我们看到企业ERP系统的运行目标,不仅仅是搞清楚库存,算清楚物料。关键之处还在于要充分发挥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更快速地进行物料、生产计划等方面的平衡分析,早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业务响应速度。

目标规划之四:降低周转在库

经济节奏加快之后,企业改变了原来为满足市场需要而进行产品的做法,企业间的合作增加之后更多以按订单生产的原则。最为彻底的做法是Dell公司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订单来组织最具柔性的生产,在Dell公司甚至没有成品的库存,哪怕一台电脑也是在获得订单的情况下才安排生产的。

信息技术把处于供应链上的企业更紧密地联结起来之后,处于中间品的部件或成品库存都被压缩了下来,生产周期加快的结果自然使周转在库下降,而储备原始材料的风险就显然要比储备中间部品的风险风险小。因此,我们要看到降低周转在库并不是单纯发生在一个企业的事,而直接影响到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

在企业采用MRP-II或ERP系统后,都会根据订单情况来计算原材料的需求,而且充分考虑到生产损耗率、本成品的在库、替代品的情况、工程变更下的材料需求和企业的生产能力,经过严密计算的物料需求表,更能反映企业需求。原来要采用预测的思路订购的原材料,可以通过进行原材料的分期采购策略来降低材料的库存,对于采购时间长的物料则提前采购,本地提供或采购周期短的物料,则延迟到出货计划比较落实的时间再进行采购。

在物料管理上则可以根据材料的价值、用量推行ABC管理法,分析物料的价值、替代可能性,重点物料则精细管理,一般物料则粗放管理,以此来实现物料管理的精细化,提供物料的利用率。

目标规划之五: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提供生产效率的有效方法主要体现在生产计划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能力,把形成生产瓶颈的加工中心的产能发挥到最大,减少工序间的物料等待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出入仓时间等。企业的MRP-II或ERP系统包含了许多围绕产能的计划工具,包括主生产计划(MPS)、瓶颈能力计划(RCCP)、细能力计划(CRP)等。

而在生产前还需要各种资源的协调配合,如果没有考虑到物料的齐套状况,在领料的时候才发现物料不足,也会导致生产线的停工待料。因此,更多的系统已经注意到提供包括物料在库的齐套分析、齐套预测分析的工具,对生产能力和物料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来保证生产的畅顺,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生产能力的充分发挥是企业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只有当企业的生产要素都发挥出作用,其盈利能力也才等到最大的发挥。生产计划的衔接不好,便会增加物料出入仓的次数,导致生产的不稳定。在投入MRP-II或ERP系统后,期望在生产计划的编排上有更精细的结果,使工序间的产能相互配合,从而提高生产率。

目标规划之六:加强成本管理

企业成本管理的精细程度可以充分反映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真正进行精细的成本管理,在没有信息系统的时候难度是很大的,需要设计出严密的统计系统,安排许多人手进行统计工作。企业规模不大时,成本会计显得没有必要,规模扩大后又是沉重的负担,许多企业的成本会计停留在摊分的水平上。

MRP-II或ERP系统强调为企业提供闭环的管理系统,每个生产工单都来自于系统,而且要进行结算报告,以便跟踪计划的完成。在这些环节中增加工时的统计,便能比较方便地为企业准备出进行成本管理的数据。因此,可以为企业设定出更高的成本管理目标。

更精确的品质分析、成本分析、损耗率分析,无疑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决策信息,消除生产加工中存在的跑、冒、滴、漏的损失。成本分析是企业进行价值工程分析的基础,通过价值工程的分析更能看出企业各个工序对生产的总贡献,进而使企业拥有调整工序的依据。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54654/viewspace-425453/,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54654/viewspace-42545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