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神话:成也贝兆汉,败也贝兆汉


  
编者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首《临江仙》写尽改革开放三十年风云企业家晚年心境。
  在特殊的时期,凭借特殊机遇成就个人事业巅峰的他们,最后总是因为无法与时俱进,而纷纷被淘汰——带领白云山制药厂上市,并坐上全国制药行业第一把交椅的贝兆汉,就是这么一个人。
有人做过统计,贝兆汉在他在位的20年时间里,用前10年的时间,创造了白云山的神话,为企业积累了宝贵的财富;但在后10年的时间里,却将这些财富消耗殆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首《临江仙》写尽改革开放三十年风云企业家晚年心境。
  在特殊的时期,凭借特殊机遇成就个人事业巅峰的他们,最后总是因为无法与时俱进,而纷纷被淘汰——带领白云山制药厂上市,并坐上全国制药行业第一把交椅的贝兆汉,就是这么一个人。
机遇上位
  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比如贝兆汉。早在工厂里做制药员的时候,他就看清了吃大锅饭,旧式国有体制的弊端,因此1976年主管药厂生产时,他首先向上级提出要独立的人事权,同时在财政方面,车间跟上级承包定额利润,完成定额部分80%上交,20%留给企业;超额利润30%上交,30%用作企业发展,40%作为员工福利。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承包利润的做法。
  贝兆汉刚接手的白云山制药厂是一个烂摊子,濒临倒闭。这时他发挥了青年管理者的狠劲和闯劲,带领白云山突围。
  1978年率先确立“以销定产”,主动出击市场,在全国建立分销网点;1982年对产品实行“五包”,即在各厂家普遍承诺的“三包”之处,还包产品降价损失和药品淘汰损失;1984年提出并实行企业的跨行业联合;1987年在香港创办企业。
企业经营状况好起来,贝兆汉却很清楚地感受到在管理方面受到的制约。于是,早在1980年,他就带领白云山制药和上级主管签订了正式承包的合同。
任何创新都是艰难的,贝兆汉带领他的团队顶住了压力,拿到了产、供、销大权,彻底实现对利润的支配。在合同签订的当年,白云山制药全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万元大关。按协议,厂里利润留成达到了80多万元。
厂里有了钱,贝兆汉首先想到的是“回馈”。先是拨出200万元用于厂房改建,实现全封闭半无菌生产;然后是建造花园工厂,完善绿化;紧接着又建设了新的药师宿舍楼。
当时毕业能分配到白云山制药厂,是很多学子的最大心愿。
此后,贝兆汉主抓科学生产研发,从1982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TQC活动,健全三级管理责任制;1983年12月,安装了我国第一套片丸剂瓶装自动线;1984年,投资500万美元,引进粉针生产线、软胶囊生产线、水针生产线等先进技术设备和仪器,按照国际GMP进行技术改造,使企业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化。
贝兆汉的个人成绩,一步步印在白云山制药厂的成长上。
魅力治厂
  曾经有媒体就贝兆汉“爱”心治厂的话题采访过他,当时贝兆汉回答:“爱心只可以团结人、理解人,却不足以治厂。平时我喜欢与大家随意交谈,无拘无束。但是,到了该严肃的时候,我是很认真的。”
  豪爽的个性,甚至带点江湖义气——在白云山制药职工眼里,贝厂长是一个讲道理重感情的人,谁干多干少,谁对企业的贡献大,厂长心里有杆秤。
  据了解,贝兆汉上台第一天,就打破了大锅饭的分配制度,将劳动效果与劳动收入挂钩,激励员工,促进生产。
  贝兆汉说过:“精神和物质,是两只巨轮。有了这两只巨轮,才能够飞奔,才能持久、均衡。如果强调一个,忽视了另一个,就要跌跤,甚至翻车!我们始终掌握着这两只巨轮,不论什么时候,不论刮什么风,下什么雨,绝不丢弃任何一只。”因此,在他领导下的白云山制药,无论是工人,技术人员还是干部,浮动工资拿得比固定工资高。  
偏离航道
  但在没有引入科学管理,仍旧领导说了算的情况下,这样的“人性化”管理,很容易就变了味。谁干多干少,领导一句话;项目给谁干,领导一句话。在白云山制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贝兆汉和他领导的白云山制药,逐渐偏离了航道。
  贝兆汉最辉煌的时期,要数1994年,这一年他荣获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就在一年之前,他带领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创造集团销售收入22个亿,利润2.5亿的骄人成绩。
  个人成绩被放大,带来的是权力的背书效应。作为白云山的一家之长,找贝兆汉的人踏破了办公室大门。企业有了钱,找上门的人多了,听到的各种信息也就更多了。一向被视为聪明过人的贝兆汉,最初的起家之道,也是因为善于运用信息,整合资源。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带领白云山制药的团队走上多元化投资的方向,成为贝兆汉自然而然的选择。而他投资的目标,就是那些通过各种关系找上门来的项目。
  贝兆汉也有意无意地走进用人唯亲的怪圈:其妹妹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对财务管理一窍不通,但却从一个电源小厂的厂长跃升为左右着整个“白云山”经济命脉的财务公司总经理,弟弟也被提拔为中药分厂的厂长。当时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个“不”字。
  和贝兆汉共事多年的一位副总说,他多次向贝兆汉建议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实行集体领导,但贝坚持认为“没用”而不予理睬。在重大问题上,他只相信自己的经验甚至直觉,因为这些毕竟使“白云山”辉煌过。
  于是,从1992年开始,白云山参与投资的项目涉及电子、化妆品、服装、玩具、玻璃制品等近20个行业,参与投资的公司最终达47个。贝兆汉为人豪爽,过不了人情关,于是有困难找贝厂长,白云山的大量现金和产品,流入了不知名的公司账上。
59岁遇坎
  59岁是中国国企官员的一道坎,过去了可以再干10年,过不去,就要让位。权力再大,也绕不过这道坎。
  带领白云山制药大力发展多元化的贝兆汉四处投资,围绕着白云山制药,形成一道复杂的关系网和债务网。据一位白云山制药的负责人介绍,“那个时候中国充斥着大量的三角债,我在上世纪90年代初做营销的前几年根本不是在做营销,几乎都在追债。”
  在白云山制药和她的子公司,子子公司之间,存在的巨额未清偿的债务拖款,而背负债务,使企业或不能进一步向银行申请贷款,或难以申请到信贷;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陷入债务死扣之中,每一个企业既不愿意偿债,它的债权也无法得到清偿。在这样的形势下,白云山有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集团不少下属企业都出现了现金流危机。
  贝兆汉在位后期不可能注意不到这些问题。但是在各种利益关系的左右下,他无法再为白云山制药的发展作出最理性的选择。
  在白云山涉及的20多个行业40多个公司,员工则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500多人猛增到1万多人。成为白云山制药发展的包袱。
  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些子公司大多数因产品卖不出去而亏损,成了想甩也甩不掉的累赘。到了1998年,白云山集团总负债超过40亿元。其上市公司全年亏损达8.18亿元,每股亏损2.19元。当年7月,贝兆汉被上级免去了一切党政职务。
  对于当年的白云山而言,成也贝兆汉,败也贝兆汉。对于个人权力大过天,但仍就是国有企业体制的制度下,管理者最终在其位不谋其正,是导致这些曾经闪闪红星的企业之星陨落的决定性因素。
  有人做过统计,贝兆汉在他在位的20年时间里,用前10年的时间,创造了白云山的神话,为企业积累了宝贵的财富;但在后10年的时间里,却将这些财富消耗殆尽。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16210239/viewspace-470754/,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16210239/viewspace-470754/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