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并树

#include <cstdio>
#include <algorithm>
#define MAXN (100000)
#define DEEP (20)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sorted[DEEP][MAXN], a[MAXN];
void build(int deep, int lft, int rht){//传入深度,区间左右界,目标就是更新好SORTED数组
    if(lft == rht){//区间只有一个数就是结束条件,SORTED[当前深度][位置编号]就是A数组值
        sorted[deep][lft] = a[lft];
        return ;
    }
    int mid = (lft + rht) >> 1;//得到区间中间位置
    build(deep+1, lft, mid);//左半区间建树
    build(deep+1, mid+1, rht);//右半区间建树
    int p = lft, q = mid+1, k = lft;//读出左半区间左界,右半区间左界,整个区间的左界
    while(p <= mid && q <= rht){//归并排序
        if(sorted[deep+1][p] <= sorted[deep+1][q])//下一深度的P位数值比Q位小
            sorted[deep][k++] = sorted[deep+1][p++];//本深度第K位的数就记为下一深度P位的数
        else sorted[deep][k++] = sorted[deep+1][q++];//否则本深度第K位的数就记为下一深度Q位的数
    }
    while(p <= mid) sorted[deep][k++] = sorted[deep+1][p++];//如果Q先排完,就再把P以后的数打入SORTED
    while(q <= rht) sorted[deep][k++] = sorted[deep+1][q++];//如果P先排完,就再把Q以后的数打入SORTED
}
int query(int deep, int lft, int rht, int qlft, int qrht, int key){//本层深度,搜索区间左右界,询问区间左右界,本层中间值
    if(qrht < lft || qlft > rht) return 0;//只要区间不是完全包含,就表进行统计,结束递归
    if(qlft <= lft && rht <= qrht)//搜索区间完全处于询问区间内时返回询问值在当前搜索区间中的排名
        return lower_bound(&sorted[deep][lft],&sorted[deep][rht]+1,key) - &sorted[deep][lft];
    int mid = (lft + rht) >> 1;//取出区间中点位置
    return query(deep+1, lft, mid, qlft, qrht, key) + query(deep+1, mid+1, rht, qlft, qrht, key);//递归左右半区间共有多少个数小于KEY值
}
int solve(int n, int qlft, int qrht, int k){//总点数(即区间数),待询问左右界,第K大数
	int low = 1, high = n+1;//二分初始化左右界
	while(low+1 < high){//未结束
		int mid= (low + high) >> 1;//二分答案
		int cnt = query(0, 1, n, qlft, qrht, sorted[0][mid]);//sorted[0][]是对整个区间排好序的!,所以就是问整个区间的第MID大的值在询问区间中第几大
		if(cnt <= k) low = mid;//得到的数的排名小于K,说明太小了,所以下界要变大
		else high = mid;//否则上界变大
	}
	return sorted[0][low];
}
int main(){
    int n, m;
    scanf("%d%d", &n, &m);
    for(int i = 1; i <= n; i++)
        scanf("%d", &a[i]);
    build(0, 1, n);//建树
    while(m--){
        int qlft, qrht, k;
        scanf("%d%d%d", &qlft, &qrht, &k);
        printf("%d\n", solve(n, qlft, qrht, k-1));
    }
    return 0;
}
归并树
POJ2104第K小数
Sample Input
7 3
1 5 2 6 3 7 4
2 5 3
4 4 1
1 7 3
Sample Output
5
6
3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好的,让我来解答你的问题。 首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贪心策略来求解最优归并。具体地说,我们每次将长度最小的两个归并段合并成一个新的归并段,并将其长度加入到一个小根堆中。然后,我们从堆中取出长度最小的两个归并段,将其合并成一个新的归并段,并将其长度加入到堆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堆中只剩下一个归并段为止。这个过程实际上相当于构建了一棵二叉,每个内部节点表示一次归并操作,叶子节点表示初始的归并段。 接下来,我们将这棵二叉转换成四叉,即将每个内部节点分裂成四个子节点。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对二叉进行递归地遍历来实现。具体地说,对于一个内部节点,我们将其左右子节点合并到一起,然后再将其上下子节点合并到一起,即可得到四个子节点。这个过程实际上相当于将每个内部节点拆成了四个小节点,从而得到一棵四叉。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遍历这棵四叉来计算其WPL值以及总读写次数。具体地说,我们可以定义一个递归函数,该函数的输入为当前节点和当前节点表示的归并段的长度,输出为该归并段的WPL值以及总读写次数。对于一个内部节点,我们将其左右子节点的长度相加,然后递归调用该函数得到左右子的WPL值和总读写次数。然后,我们将左右子的WPL值相加,并将其加上左右子的总读写次数乘以左右子的长度和,即可得到当前节点的WPL值和总读写次数。对于一个叶子节点,其WPL值就是0,总读写次数就是其长度减1。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贪心算法构建最优归并,然后将其转换为四叉,并通过遍历四叉来计算WPL值和总读写次数。具体的计算过程可以使用递归函数来实现。如果需要更具体的实现细节,可以参考相关教材或代码实现。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