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3-冒泡排序

不诗意的女程序猿不是好厨师~
转载请注明出处【From 李诗雨—https://blog.csdn.net/cjm2484836553/article/details/95004540


源码地址见github: https://github.com/junmei520/DataStructureStudy/tree/master/src/algorithms

1.冒泡排序概念

排序序列从前向后(从下标较小的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元素的值,若发现逆序则交换,使值较大的元素逐步移到后部,就像水底的气泡一样逐渐往上冒。

2.举个栗子并总结规则

下面我们以 2, 8, -1, 20, -6 这组数据为例,来一步一步进行冒泡排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终排序后结果:-6 ,-1 ,2 ,8 ,20

由此我们总结出一些冒泡排序的规则
(1)一共进行了【数组的大小-1】次大的循环。
(2)每一趟排序的次数在逐渐减少。

3.代码实现基础的冒泡排序

3.1先从冒泡排序的演变过程来一步一步分析

(此部分完整代码 对应 github上的 algorithms.BubbleSort1 类)
还是以上面的数组为实例,我们来一步一步分析:
第一趟排序 把最大的数排在最后 需要比较4次(即【arr.length-1】次

 //第一趟排序 把最大的数排在最后
        // 需要比较4次(即【arr.length-1】次)
        int temp = 0;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j++) {
            //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就进行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System.out.println("第一趟后的数组为:" + Arrays.toString(arr));

第二趟排序 把第二大的数排在倒数第二位
这次的比较次数比以第一趟的少1次,需要比较3次(即【arr.length-1-1】次)

 //第二趟排序 把第二大的数排在倒数第二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