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简单工厂模式概述
从设计模式的类型上来说,简单工厂模式是属于创建型模式,又叫做静态工厂方法(StaticFactory Method)模式,但不属于23种GOF设计模式之一。简单工厂模式是由一个工厂对象决定创建出哪一种产品类的实例。简单工厂模式是工厂模式家族中最简单实用的模式,可以理解为是不同工厂模式的一个特殊实现。
二. 简单工厂模式类图及简单示例代码
简单工厂模式的实质是由一个工厂类根据传入的参数,动态决定应该创建哪一个产品类(这些产品类继承自一个父类或接口)的实例。
a. 简单工厂模式类图:
该模式中包含的角色及其职责:
1.工厂(Creator)角色
简单工厂模式的核心,它负责实现创建所有实例的内部逻辑。工厂类可以被外界直接调用,创建所需的产品对象。
2.抽象产品(Product)角色
简单工厂模式所创建的所有对象的父类,它负责描述所有实例所共有的公共接口。
3. 具体产品(Concrete Product)角色
是简单工厂模式的创建目标,所有创建的对象都是充当这个角色的某个具体类的实例。
b. 简单工厂模式的示例代码
public interface IProduct {
void doSomeThing();
}
public class ProductA implements IProduct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
}
public class ProductB implements IProduct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
}
public class Creator {
public static IProduct factory(String product){
if(product.equals("a"))
return new ProductA();
else if(product.equals("b"))
return new ProductB();
else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没有此产品!");
}
}
三. 优缺点
优点:
工厂类是整个模式的关键.包含了必要的逻辑判断,根据外界给定的信息,决定究竟应该创建哪个具体类的对象.通过使用工厂类,外界可以从直接创建具体产品对象的尴尬局面摆脱出来,仅仅需要负责“消费”对象就可以了。而不必管这些对象究竟如何创建及如何组织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权利,有利于整个软件体系结构的优化。
缺点:
由于工厂类集中了所有实例的创建逻辑,违反了高内聚责任分配原则,将全部创建逻辑集中到了一个工厂类中;它所能创建的类只能是事先考虑到的,如果需要添加新的类,则就需要改变工厂类了。
当系统中的具体产品类不断增多时候,可能会出现要求工厂类根据不同条件创建不同实例的需求.这种对条件的判断和对具体产品类型的判断交错在一起,很难避免模块功能的蔓延,对系统的维护和扩展非常不利;
这些缺点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得到了一定的克服。
四. 使用场景
1.工厂类负责创建的对象比较少;
2.客户只知道传入工厂类的参数,对于如何创建对象(逻辑)不关心;
3.由于简单工厂很容易违反高内聚责任分配原则,因此一般只在很简单的情况下应用。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23071790/viewspace-702259/,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23071790/viewspace-702259/
简单工厂模式详解:创建型设计模式的简化实现
本文深入解析简单工厂模式的核心概念、类图与代码示例,探讨其优缺点,并阐述适用场景。重点介绍了模式的定义、角色、示例代码以及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同时分析了其在复杂系统设计中的局限性。

design_pattern111.jpg
51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