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极石汽车创始人昌敬因减持套现引发的舆论风波,暴露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创始人 IP 管理的深层矛盾。当创始人的财务行为与公众期待的“长期主义”形象产生裂痕,如何重构信任关系?这不仅是极石汽车的个案,更是所有创业者在流量时代的必修课。
一、财务争议的本质:信任关系的解构与重构
昌敬在2023年3月至2024年6月间累计套现8.88亿元,却在 2024 年11月公开呼吁投资者 “耐心等待战略转型”,这种 “言行割裂” 直接动摇了市场信心。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创始人的个人财富管理行为与企业价值观产生了错位 —— 当石头科技股价因业绩下滑跌去13%时,投资者对“套现”的敏感被放大,形成“收割韭菜”的舆论标签。
类似案例中,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因融资410亿元却未能实现IPO,最终导致企业资不抵债,印证了“创始人行为与企业命运深度绑定”的行业规律。而特斯拉马斯克虽多次因争议言论引发股价波动,却通过持续的技术突破(如4680电池量产)和用户互动(如FSD Beta 开放),将公众注意力引向产品价值。这说明,创始人IP的核心不在于回避争议,而在于建立“价值锚点”对冲风险。
二、价值锚点的构建:从“财务叙事”到“产品叙事”的范式转移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对创始人的期待已从“资本玩家”转向“产品定义者”。极石汽车的极石01虽在2025年2月实现606辆销量,但其“像素级模仿理想汽车”的设计争议,暴露了品牌差异化不足的问题。此时,创始人应将叙事重心转向产品价值,例如:
技术拆解:公开极石01的“全地形底盘调校”过程,对比理想L8的城市定位,突出“户外场景”差异化。
用户共创:发起“极石露营季”活动,邀请车主分享真实使用场景,用UGC内容强化“露营奶爸车”标签。
社会责任:联合环保组织发起“每销售一辆车捐赠1棵红树林”计划,将商业行为与生态价值绑定。
三、创始人IP的长效运营:从“热点营销”到“认知管理”
固定栏目:如“昌敬实验室”,定期发布技术解析视频,例如 “我们的电池安全测试比国标严苛3倍”。
跨界联动:与户外KOL合作推出“极石01穿越腾格里沙漠”纪录片,用场景化内容传递产品力。
透明沟通:参考胖东来“53页调查报告” 模式,在减持事件后发布《极石汽车战略转型白皮书》,公开研发投入、产能规划等关键数据。
情感连接:录制《给用户的一封信》,用“创业者的初心”回应质疑,例如“我们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为了让中国家庭的户外出行更安全”。
行业发声:联合华为、宁德时代等企业发起 “新能源汽车技术开源联盟”,通过技术赋能提升行业话语权。
政策响应:积极参与 “双碳” 政策试点,例如在厦门湾生态修复项目中部署极石01的应急供电系统。
四、行业启示:创始人IP的三重境界
初级阶段:用“人设包装” 吸引流量(如 “科技狂人”“户外玩家”)。
中级阶段:用“产品价值” 建立信任(如极石01的1115km综合续航、700mm涉水深度)。
高级阶段:用“生态影响力”定义行业(如马斯克通过星链重构通信规则)。
极石汽车的舆论风波,本质是创始人IP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跃迁时的阵痛。当创始人将公众注意力从 “财务数字” 引向 “用户体验”,从 “个人财富” 引向 “行业价值”,才能真正实现IP的破圈与升维。在这个过程中,极石01的“户外场景” 差异化、北汽制造的供应链协同、魏桥集团的铝业资源,都可能成为重构信任的关键支点。
结语
创始人IP的终极价值,在于成为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载体”。当昌敬在沙漠越野视频中强调“探索精神”时,他本可以将这种精神与极石01的“全地形能力”深度绑定,却因减持争议模糊了焦点。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需要的不是“完美人设”,而是“真实的产品主义者”。唯有将创始人IP的“流量势能”转化为“产品动能”,才能在舆论的惊涛骇浪中锚定价值坐标。
如果你对打造创始人IP有所心得或者困扰,欢迎来与我共同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