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金灿
来源:http://blog.csdn.net/clever101
前天看一个系统的代码,突然对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有了一些新的理解。简而言之,面向对象采用空间换时间的策略,面向过程采用时间换空间的策略,正因为采用不同的策略,就有了不同的应用场合。
比如让你设计一个图像读取库,其中要设计一个获取图像大小的接口。如果采用面向过程的方式设计,可能采用这样的设计:
你采用面向对象的方式设计,可能就会这样设计了,你定义一个CImage类,如下:
在这里你可以看出其中的一些区别,就是面向对象的设计实质上是把全局数据进行了封装,比如上面提到的图像的宽度和高度,就是当一打开图像后就把图像的宽度和高度保存起来,然后以后再用的时候才取出来;而面向过程则要费一番力气从文件中获取。也就是应了之前我说的:面向对象采用空间换时间的策略,而面向过程采用时间换空间的策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面向对象的诞生是有其必然性。早期电脑配置低,内存小,如何节省内存成了首要任务,哪怕需要运行的时间更长,所以采用时间换空间的策略是必须的,但是随着硬件技术的进步,硬件逐渐不再策划成为瓶颈,相反更好的模拟现实世界、系统的可维护性等问题凸显出来,于是面向对象的设计便应需而生。现在我们也可以理解,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设计都有不同的用武之地,比如应用在PC机上的一般应用系统,由于不太需要考虑硬件的限制,而系统的可维护性等方面的要求更高,所以一般采用面向对象的方式进行设计;而内存限制有要求的嵌入式系统,则多采用面向过程的方式进行设计。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使用面向对象方式设计时,有时会犯一个错:就是表面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但骨子里还是面向过程的。比如上面提到的例子,在编写CImage:: GetImgSize函数的实现时,有些人往往还要从文件句柄中费一番功夫获取图像的宽度和高度。而GetImgSize函数在外部往往是多次调用,其结果是降低了程序的运行效率。在我看来,这无疑是虽然采用了面向对象方式的设计,但是实质还是面向过程的。
后记:可能有些朋友不太明白我的意思,后来我想了一个自认还可以的比喻来说明我的意思。我们设想这样一个情景:假如在造纸术刚刚出来的时候,纸张的产量还很少,纸张只能用于记录国家机密等重要信息,于是人口普查官员去普查人口。他要去询问每个人的年龄,由于纸张有限,只能用于记录每个人的姓名,假如人口普查官员忘记了某人的姓名,他不得不根据人名去找到这个人,询问这个人的年龄,随着造纸术的成熟,纸张产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样就有足够的纸张去记录人的年龄信息,这样人口普查官员就方便多了,即使他忘记了某个人的年龄也不用去找这个人去询问他了,他只须拿起记录这个人的那张表就一清二楚了。如果你把上面的人口普查官员替换为电脑,把纸张替换为内存,你就会明白我文中所表达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