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况描述
将电源直接通过开关施加到其负载时,如果负载的输入端含有低 ESR 的输入电容,它们与电源引线的电感一起发生谐振,可以导致高压振荡信号的出现。下图显示的就是这样的场景,其中的电源是开着的,有两根引线将电源接入应用系统,其中的开关 S 用于模拟热插入的行为。
出现在系统输入端的电压振荡信号的幅度与很多因素有关:电源的内阻,引线的寄生电阻和寄生电感,开关 S 的电阻,输入电容 C1、 C2 的电容量和它们的 ESR 的大小。
2、实例
对应上图,我们假设 12V 供电电源具有很大的输出电容其等效ESR为5mΩ,电源引线的长度为 1.2m 并且具有很低的电阻,开关S 的阻抗也是很低的, C1、 C2 是 10µF/25V X5R 1206 的 MLCC。电源引线的总电感大约为 1.5µH,包括连接器在内其电阻约为 10mΩ。两只电容在 12V 直流偏置下的实际总容量约为 9µF,而且它们各自的 ESR 约为 5mΩ。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到,这样的上电过程导致的输入电流高达大约 30A,由引线电感和输入电容导致的电压振荡波形的峰值几乎可以达到直流输入电压的 2 倍。
实测波形:
从上图可以看到,实测波形比仿真波形具有更高的振荡电压峰值,这是由于 MLCC 输入电容在直流偏置电压下的电容量的非线性变化导致的,它的这种特性在图中的右侧显示出来。当电容上的电压升高时,它的电容量会下降,对其充电的电流进入更小的电容后就会得到更高的电压。在此案例中, 12V 电源的热插入事件能导致大约 30V 的最高电压峰值。
3、解决办法
方法 1:大多数电源的输出侧使用了很大的输出电容,这种电路的输出阻抗很低,遇到突然上电事件时可以快速生成大电流。如下图那样在电源输出侧增加一个共模电感和一只 ESR 比较高的小型电解电容,电源的输出阻抗就会增加,谐振过程会受到抑制。
由上图可见,增加共模感和大电容后,对谐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方法 2:使用较小线径的电缆来增加电缆的阻抗。为了达成好的谐振抑制效果,电缆的阻抗应该大于 0.3Ω,其坏处是电缆上的压降会增加。
但电缆变细,会导致电感增大,不一定取得较好的效果。
方法 3:增加电缆两条线间的耦合程度。两线间更好的耦合可以形成相反的磁场,这对谐振的抑制有帮助。如下图显示了对 75cm 长、规格为 18AWG 的同轴电缆的模拟,根据漏感测试的结果,两线间的耦合度大概为 0.8。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电缆进行测量,可以确认耦合良好的线对谐振过程会有更好的抑制效果,相应的热插入过程所导致的电压尖峰也更低。
方法 4:由 LC 电路形成的谐振可以通过给输入电容并联一个 RC 电路进行抑制。
RC 电路的参数可用下述方法进行计算,抑制电阻Rs 的计算公式如下图:
其中 LP是电缆的电感量, CIN是系统的输入电容, ξ 是希望的抑制系数。在前述的案例中, LP 大约是 1.5µH, CIN 在 12V 时为 9µF。当我们选择良好的抑制效果(ξ = 1)时, RS = 0.2Ω。
抑制电容 CS 的值必须足够大以避免它在热插入造成的电流脉冲出现期间被过度充电,其电压增量 VC = IC * 1/ωC,其中的 ω 是 LP 和 CIN 的谐振频率(测量数据大约是 40kHz)。由于电流脉冲的峰值是 35A(有效值25A),要想使充电造成的电压增量小于 2V,我们需要电容的值大于 70µF(≈(1/4)*25/C/f)。
由上图可见,电压的震荡被抑制住了,但要注意,接通时刻的电流冲击比原理更大了。
在实践应用中,RC 抑制电路可以很容易地通过使用一只 100µF/25V 的电解电容实现,它需要和陶瓷输入电容并联在一起。之所以这么简单,是因为大多数 100µF 的电解电容在 100kHz 频率下有大约 0.2Ω 的 E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