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总结下最近一段时间的笔试总结,知识点:指针与引用;宏定义;结构体字节大小-sizeof
1. 考察 函数参数为 指针、引用
#include "stdafx.h"
void change(int *a,int &b,int c){
c = *a;
b = 30; // b=0 试一试输出结果
*a = 20;
}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int a =10,b=20,c=30;
change(&a,b,c);
printf("%d %d %d",a,b,c);
}
其输出结果为:
为什么呢?首先, change() 函数的第一个输入参数为指向整型的指针,传入的是变量 a 的地址,同样参数b传入的是引用,等同于传入的是变量 b 的地址,所以函数 change() 操作的是变量本身,而参数c仅仅是函数中的一个临时变量,对函数外的变量 c不影响。
2. 宏定义define
#include "stdafx.h"
#define f(x) x*x // ①修改为 x ②修改为 x*x-x
void main(){
int a = 6,b=2,c;
c = f(a)/f(b);
printf("%d\n",c);
}
其输出结果为:
可见宏定义define 仅仅是简单的替换,源程序的 c = f(a) / f(b); 替换成:c = 6*6/2*2= 36/2*2 = 36,这一点从修改二的答案验证得到。define替换之后仅仅要注意运算符的优先级。
3. sizeof() 函数 -- > 内存对齐
结构体的长度一定是最长的数据元素的整数倍
由①输出 8 可以得知,内存以最长元素对齐,由图②得知,长度不足对齐长度时,以对齐长度为准,图③知结构体为最长元素的整数倍;结构体以最长的元素对齐,联合体的大小为联合体内最长元素为准,需要注意的是图⑧和⑨。由此可知,结构体得到的必定是其中基本数据类型(char、int、double等简单非组合体)的整数倍。
数据对齐:数据所在的内存地址必须是该数据长度的整数倍。CPU优化原则:对于n字节的元素(n=2,4,8...),它的首地址能被n整除,才能获得最好的性能。设计编译器的时候可以遵循这个原则:对于每一个变量,可以从当前位置向后找到第一个满足这个条件的地址作为首地址。
内存对齐详解见本人的博文:C/C++:内存字节对齐详解 ,sizeof其实是跟内存对齐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