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朋克山海经”(Cyberpunk Shanhaiching)是国内团队Lei_Alucard为2020年澳大利亚创意节做的一部短片。别看它只有1分多钟,短片融合了赛博朋克的酷炫和《山海经》的神秘,视听效果让人眼前一亮。虽然它本来是艺术实验品而不是广告,但它的声音设计值得我们聊聊。今天就来扒一扒它的声音有什么特别的,顺便看看这些招数如何利用广告营销里,能帮品牌抓住观众的心。
音乐和音效混搭出新花样
短片的音乐是国内有名的电子音乐制作人安将军(Anti-General)操刀的,他是曾给《隐秘的玫瑰》配过乐的大咖。这次他没有用传统配音,而是靠电子音乐和环境音效,搭起了一个赛博朋克和《山海经》混搭的世界。
- 电子音的未来感:低沉的电子脉冲加上强大的合成音效,一听就很有“赛博朋克”的冷酷科技味,跟画面里的霓虹灯和机械感超搭,感觉像是走进了未来城市。
- 东方味的扩展:你仔细听,还能听到一点古琴或笛子的影子,不过都被电子化处理了,汲取《山海经》的神秘感,又不失现代味。这种中西合璧的听觉体验,着实挺抓耳。
没台词也能讲故事
短片里没有一句对白,角色“孟涂”和“祙(魅)”全靠画面和声音撑场子。
- 音效讲述故事:机械的嗡嗡声、风的呼啸、金属引发的“铛铛”声,这些音效不仅让人感觉身临其境,还能猜出角色在醒来。比如金属声可能暗示科技改造神灵,风声让人想起《山海经》里的大荒世界。
- 安静也有力量:不说话反而更吸引人,声音直接勾住你的情绪,比多啰嗦几句台词还管用。
声音有层次,像听大片
短片的声音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好几条在一起,特别有感觉。
- 前后台分工:近处的机械声突出重点,远处的电子低鸣烘托气氛,层次分明,听着不乱。
- 节奏带感:声音跟画面剪辑很合拍,高频时音效突然变强,跟霓虹灯闪动的节奏对上,特别带劲。
为什么它的声音设计这么特别?
中西文化的声音“混血”
这段短片最牛的地方,就是把《山海经》的古老和中国风,跟赛博朋克的未来感用声音捏到了一起。电子化的古乐器,其中情怀又新意,听着就觉得新鲜又带感。
不走寻常路的玩乐方式
一般动画都靠配音演员说话,这片子偏不,直接用音效和音乐讲故事。这种创作的尝试,尤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尺度,特别有想法,也让人印象深刻。
短时间抓住你
1分多钟,能把节奏和情绪拉满,声音设计功不可没。安将军节奏抓得准,层次搭得好,短到不能再短的时间里,把观众的心牢牢勾住。
声音设计怎么帮广告营销加分?
1.声音的好处:不仅仅是背景
- 勾起感情:声音能直接打动人。电子音和东方乐器的搭配,既让人好奇未来,又有点怀旧。广告里也一样,比如雀巢咖啡的暖心乐背景,一听就想起家。
- 让人记住品牌:独特的音效能当品牌的“名片”。英特尔那“灯等灯等灯”的声音,谁听谁知道。
- 抢眼又好记:声音比画面更容易在喧闹环境里抓住人。短片里那强烈的音效一响,你就得瞬间看到,广告也需要这种“吸睛”效果。
2.实用小技巧:学学短片的招数
- 玩点文化梗:像短片把古琴电子化,广告也可以试试。比如卖中国风产品,加点古筝再混点现代节奏,老少通吃。
- 声音分层:前景音突出产品(像汽车发动机声),背景音烘托感觉(像风声),听着就立体。短片里这招就很成功。
- 跟画面搭上节奏:声音跟画面同步特别带感,广告也行,比如耐克跑步广告,鼓点跟脚步节奏一拍即合,看着就燃。
- 少即是多:短片没对白一样出彩,广告也别老塞满旁白。一个简单的音效或口号(如“JUST DO IT”),反而让人忘不了。
3. 看看别人怎么玩
- 可口可乐的“ci声” :开瓶那声“ci声”,简单到不得了,但一听就是可乐,跟短片里机械音效一个道理。
- 苹果的提示音:苹果广告就用一个清脆的提示音,配上画面,高端感拉满,跟短片“少说话多做事”的感觉很像。
《赛博克山海经》的声音设计,把中西文化混搭、不走相反路和高效率结合得恰到好处,短小精悍却让人回味。它告诉我们,声音不只是配角,能讲故事、勾情绪,甚至定义作品的调性。广告营销也能收获不少:用文化调调、搭好层次、抓准节奏,可以让声音变成品牌的“杀手锏”。以后声音技术再升级(比如AI做音效),说不定还会有更多这样的创意冒出来。对尝试营销的朋友来说,玩转声音这门手艺,绝对是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