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新人类BIM专业
香港建筑信息模拟学会主席 梁志旋
大家好!我是从香港来的,我的普通话说的不太好。我是香港建筑信息模拟协会的会长,我今天带来一些用了BIM做出的方法,可能有一点点的不同。过去我参加过美国AU,他们的做法跟大学很相似,他们有一些课程教人家怎样用软件。但是回到国内我发现国内有很多专家,包括在座的各位也有很多的专家,你们在听这个软件怎么用的时候可能会闷,所以今天讲的主题主要是工作的时候做事的方法。
今天讲的主题是“建筑信息模型”,BIM经过长期的讨论觉得不应该是建筑信息模型,如果从音译来看,我们说的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不能单单做模型,如果做了之后这个模型没有用就没有意思了,所以我们说模拟,模拟也是模型的一部分。我跟大家介绍香港今年拿奖两家公司的项目,看到他们的做法就会发现,他们不单单做模型,而且是做完模型之后还做很多模拟的工作。
国内的建筑专业以为是建筑师,英语这个包含有很多不同的领域,包括建筑师、机电、结构,在香港这里面有20多种不同领域的专业都叫Building Professional,专业的人不希望只是单单做模型,就考虑怎样用这个模型。
我们做过的模型,可以看到不同的阶段用BIM,一开始有一个体量我们就开始用,后来用的更多。中东有一些比较复杂的项目我们也用BIM来做,帮我们把数据控制的比较好,出图的时候也是用BIM来做。可以帮助我们的设计效果更好。有一个地下铁路项目不单单是车站,在国内叫做车辆段,是地下的厂房,在香港也用BIM 软件把整个车辆段放到里面来做。把所有的东西放进去做的会比较细,深度会比较深,能把所有的设计放进去来看,每一个构件对其他的构件的关系,在协调方面会做的比较好。
第一个例子,嘉里建设,这是一家很大的地产公司发展商。他们做的项目有一个很高的要求,他们在去年开始在很重要的项目里就用BIM,看一下他们是怎样使用BIM的,有什么样的成就。香港北角办公楼,这个办公楼是他们将来的一个总部,所以对嘉里建设来说这个办公楼设计很重要,也有很多老板、高层人士也希望在这个设计过程当中可以参与进来。首先他们用传统的方法,有建筑师和软件工程师,去年他们听到了BIM,觉得BIM可能对他们的有帮助。开始的时候他们的期望不是太高,做了一个试用,看BIM在他们的项目里能做什么,起步的时候他们对BIM没有什么太大的要求,开始以后发现BIM对他们的帮助很大。首先把所有建筑师结构的图纸拿来在Revit里面建模,建模的过程可以发现很多错漏的情况,可能这些错漏情况过去不会发现,但是现在我们建模的过程差不多等于在电脑里面进行一次施工,差不多每个小的数据都要用来建模,会发现有些数字在这里很简单,左边是4米多,右边是3.7米,这个3.7米是从Revit来的,所以会非常准确。做完Revit之后,我们就把所有发现的问题告诉制图的工程师,让他们把图纸改好。
结构图纸基础的部分和电梯的梯槽有一个碰撞,从前两个部分是分两种不同的图纸来出图的,可能在协调方面比较困难了,因为只有一个模型,把所有东西放在一起的时候所有问题就出来了。从前可能大家觉得BIM不太好,因为很容易发生问题,大家不希望面对这些问题,但是现在因为项目太重要了,我们不希望问题在施工的时候才出现,希望在施工之前把所有的问题解决再施工。用这个方法我们相信将来施工的时候数值会更好,施工的时间会更短。还有其他设计的冲突会在模型里找出来,但是可以马上改好。
设计比选,我们做设计会做很多比选,很多时候是整体的比选,做完模型之后本来我们拿图纸做建模的时候,图中左边是第一个方案,本来的图纸出了几个月没有什么问题,高层开会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构件很粗很大,还有一个大的交叉,将来这个层是大老板用的,会不会大老板会不会不喜欢这个大的交叉。所以我们想拿不同的方案做一个比选。第二个方案把中间的交叉拿走,把所有的构件做的比较细一点。第三个方案,构件最细。在Revit里的好处是所有三个方案都可以放里面,等大老板决定,决定之后我们马上可以出图,以前可能要准备三套图,不同方案之间的关系出图会出现问题,现在Revit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写实渲染。过去我们每一个项目做渲染都很多,有没有发现所有的渲染都是在项目的初期来做的,因为渲染主要是向大家显示你设计的概念,希望你的设计是怎样的。但是做完了设计之后,永远不会看到渲染,因为等到整个建筑建好之后才会看到渲染。现在做渲染的时候,来源就是来自Revit的模型,就是从建筑的施工图纸来做的,如果渲染做出来看到了什么不对的地方,是设计的问题,不是渲染的问题,表示你可以在施工之前看到将来的设计是怎样的。这个项目有一个特别要求,你看到幕墙上很多玻璃的感觉,有一些灯光照亮是蓝色的,到底这个蓝色的灯光好不好看,不知道。他们做了一些实体的模型,是1:1的,做完之后以求帮助选择好不好,因为是1:1所以不能把整个外墙都做完,如果不把整个外墙都做完怎样知道当大楼建完之后的效果呢?既然我们有这个模型,我们的设计师把所有的大小,灯放的位置,灯光的颜色、光度、亮度都放到这个里面来做渲染,现在看到的情况就是将来看到的情况。如果大老板看到这个情况觉得不好,就马上改设计,不是建完之后再决定拆还是不拆,那时候就麻烦了。
每个项目都开了很多工作的会议,大部分的会议都是拿图纸看设计好不好,可能图纸表达的比较复杂,当项目越来越复杂的时候,越来越难看到真正的设计情况。现在我们香港有了模型之后已经不看图纸了,全看互动漫游,通过互动漫游看效果,大老板指哪边我们就指哪边给他看,他有什么意见我们就马上改这个设计。过去有一些大老板他们不是专业人士,看不明白图纸,可能需要做一些真的模型来看,但是所有的模型都跟设计有一点点差别,可能在设计改动的时候你做的模型已经旧了。现在我们每次开会都是走进三维模型,我们看到的东西就是将来施工之后看到的样子。从前本来他们是想试试看BIM对他们的项目有什么作用,后来他们发现通过BIM,通过三维可以让施工变得更完美。
构件中幕墙的部分是很细的,从前看不到这么多构件,(图)这是正门大门口的样子。我们做BIM的时候,我们首先通过模型的作用可以省去设计图,过去只看到大的部分,看不到这么细,现在每一个数字都可以弄的清楚,可以查的比较仔细。
协同的问题过去没有看得这么清楚,图纸与图纸之间的关系弄的不好,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放进同一个模型里面,协同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有问题可以马上改,改了之后再有问题也可以马上知道,真正等所有问题都解决才去施工。设计的过程项目比较复杂,每一个项目都有很多改动,每天都在改动,但是每一个改动对其他设计的部分关系有什么影响我们不知道,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才知道,现在通过更新模型我们可以马上知道你的设计对其他部分的关系。我们做了设计之后希望反复的论证这个设计做的好不好,过去要从图纸来看,找哪里错漏,现在是在三维情况下论证,效果比过去好得多。
方案比选。过去是整体的方案,现在是每一部分每一部分都可以进行比选,比如门口是放在左边好还是右边好,可以做不同的方案,不同的方案之间关系也可以查出来。
所有的方案都可以到最终的决定,最终的决定有了之后就可以出图。过去是把方案定下来,我们花两个月时间制图,现在是每天都在改,哪天决定出图就可以马上出。所有问题解决之后才发图纸施工。我们也编写了一个手册关于怎样使用BIM,可以给其他的项目参考。
最终的效果都是为了提升设计的素质,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做项目的人都期望的一个东西。嘉里建设他们是一家优秀的建筑公司,现在他们已经很喜欢BIM了,他们希望BIM可以在每个项目都用上。今天在座的还有来自嘉里的同仁们,让我们给他们以掌声。
第二个例子,香港房屋委员会发展及建筑处,他们是政府机关,建的是公共房屋,香港因为过去有大量的历史移民,所以那时候建了很多公共房屋,到现在那些房屋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而现在他们应该是最大的一个发展商,建了很多的楼,供应30%人口的住房,每年兴建15000个单位,这在香港来说是很大的量。
拿奖的部门就是房屋署下面的发展及建筑处,他们设计很多的房屋。过去说所有房屋设计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需要大量房子,在不同的地方放同一类型的房子,到现在需求也下降了,还有客户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果再住一模一样的房子他们已经不喜欢了,所以这个部门现在所有的设计都是针对建筑设计,就是每一个项目都有它自己的特色。你可以说这种方法跟一般的设计没有分别,其实每一个项目都自己的设计,为什么这个要拿出来讲呢?虽然说每一个项目的设计会不同,但是里面有一部分是标准单元式的单位,就像积木一样,房子也是一样的,两家房子放在一起变成一个单位,左边的单位和右边单位放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大楼。他们做了很多预计的建筑,在深圳的东莞做的,这些预计的单位必须有一些安排,过去做预计的建筑可能设计比较简单,所有都可以一模一样重复来做,但是现在不行了。他们的标准单元有的是一个人的单位,有的是两个人的单位,有一个是当睡房的单位,也有二睡房的单位,他们把不同的单位放在一起组合出来,建筑的设计就会有不同。
首先从最基本的组件开始,这个组件做的深度很细,有墙、有管道、有水管、有给排水、有结构,把不同的单元放在一起有一些组合,每一个放在一起的情况都不同,要看区域的需要,要看项目的座向,有很多建筑师的考虑都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你会看到有很多不同的组合,有一房单位和两房单位放在一起。如果要改动,就是整个单位来改动,可能我们不需要这么多两房单位要改成多一点一房单位,可以把组合改变,整个大楼就可以就绪。因为用了BIM,里面的数据也可以拿出来用。我们要知道最后有很多不同的组合,Revit里可以有一个列表,做完一层之后可以把整个大楼组出来,是多少层,中间有什么重复,上面加一个屋顶、首层,这样整个大楼就出来了。这个做法可以延续过去标准的设计,也有现在针对每一个项目的设计方案,所以他们做这个大楼的时候花的时间很长,但是从标准的做法做出不一样的东西,模型做完之后也有很多的分析,有环评的分析和日照、通风、耗能的分析,过去所有可能很基本的分析现在又有一个模型会真真正正在电脑的分析软件里做这个分析,真的有数据出来看一下日照有多长,风的效果怎样,有碳排放环保的要求,所有的设计都可以很形象化的给人家看。现在香港政府要求设计要给公众考虑,要公众批准,但是他们不是我们的专业人员,他们对我们的图纸是看不明白的,但是你要得到他们的同意,要给他们解释。现在有了一个模型,所有的分析数据、图表给他们看,他们就容易明白,设计到底是怎样的,也容易得到他们的批准。
房屋署自己也制定了一些用户指南和参考手册,他们定了一个行业的标准让我们跟进,因为他们自己内部会做设计,还有一些设计是外包出来由顾问公司、建筑师设计的。他们希望将来有一天所有的项目都用BIM的时候,会有一个用户手册标准。手册里讲了每一个模型在每个阶段里应该有什么,深度是怎样的。从0开始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图)这是其中一个项目,图纸也是从BIM出来的,也做了一些实体模型,让人家看每个房子是怎样的。
总结,他们希望改变过去很基本很标准的设计模式,变成现在独特的设计方法,追求更美好的设计。但是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设计都希望能让公众来评,不是单单专业人员自己来看。香港房屋委员会及房屋署的目标是,用心建家、美好家园、和谐共融。所以香港政府机关人员有这个心去为我们建一些美好的家园,我作为香港人觉得很幸福。今天在座的也有来自这个单位人员,希望给他们以鼓励。
其实BIM做事的人很认真,因为过去可以做一些图纸出来,但是BIM不能骗人,必须要很认真的把每一个构件放进去,因为每一个构件跟其他的构件都有关系,不认真的话会发现柱子不到顶,梁到不了柱。他们还有论证的心,不是说做了设计去建就可以了,而是把所有的设计给人家看,做一些论证,要求有科学的数据出来,人家能够明白的,能够认同的,这个过程我们愿意面对,愿意面对所有的问题,解决所有的问题之后才去施工。还有面对公众,我们的设计之后的用家可能不是我们,是外面很多的老百姓,我们要在设计的阶段就跟他们讲,要他们知道,要他们同意,所以只有BIM专业的人有这样的能力和心去达到这个要求。
所以我们说我们就是BIMers。谢谢大家。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22508276/viewspace-620627/,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22508276/viewspace-6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