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阁楼藏身,人有多寂寞,爱有多幽深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809ddf0102e5jb.html

 

24年前他抛妻弃子为爱私奔,24年来她阁楼藏“夫”独自养家。花甲之年,她说出秘密,他走下阁楼,他们最大的愿望仍是“今生让我们做夫妻”。他和她的爱情,有人感动,有人钦羡,有人质疑。他们是谁?他们隐藏的是怎样的人生故事?

24年阁楼藏身,人有多寂寞,爱有多幽深

■文/罗成



20127月,一则《云南59岁女子将情人藏在自家阁楼24年》的新闻,被各大门户网站挂上了首页,一时评论、转发无数。报道称,一个名叫张玲的女人将与自己私奔的男子王鑫藏在阁楼上,瞒着外界,共同生活了24年。

本刊特约记者走进张玲和王鑫的家进行实地探访。

王鑫佝偻着背,头顶的头发已经掉光,后面留下的部分也已全白。交谈后得知,他对自己已经成为网络热点的事一无所知。张玲花白的头发向后扎着,脸上爬满皱纹,但仍可以看出,她年轻时是个美人。坐在王鑫身边,张玲不时笑着招呼记者喝水。她身旁放着一副拐杖—20115月,张玲摔断右腿,至今没有完全康复。

24年来,张玲和王鑫生活在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的一栋木质二层小楼里。这栋小楼一层被隔成里外两间,各约10平方米。外间是厨房、饭厅,也是客厅;里间是张玲的卧室,光线很暗,角落里有一架几近垂直的木梯,通往二层的阁楼—那是王鑫藏身的世界。24年来,这栋小楼因为有意无意地回避着客人而显得有些神秘。外人大都只知有她,不知有他。

 

 

意外摔伤,

他是“服侍我的人”

 

20115月,58岁的张玲意外摔断右腿,也终于将他“摔”出鲜为人知的封闭世界。

那晚他正在阁楼上休息,楼下忽然传来开门声,他以为她回来了,并未起身。“表哥,表姐的腿摔断了,让你快去医院!”一个年轻女子开门后,对着楼上喊道。他听了心里“咯噔”一下,一骨碌爬起来,再顾不上多想,走出阁楼。24年了,这是第一次。

来人是张玲的表妹,家门钥匙是张玲给她的。

还没等表妹细说,他担心得眼泪已经掉下来。赶到威信县人民医院,看到心爱的人躺在床上,钢板穿过脚踝,整个下肢被固定,腰部以下无法动弹,64岁的他,控制不住情绪,竟像个小男孩一样站在床边大声号哭起来。这一幕,令旁边的病友惊讶而动容。

“不要紧的,很快会好。”张玲反过来安慰他。24年来,她都是他的生活支柱,如今,她的病使他重新担起了男人的责任。24年未曾踏出房门一步的他,从此天天在医院陪伴她。刚开始的两天,她胃口不好,他就小心翼翼地端水劝饭,几天后,她稍有好转,他就跑到菜市场买她爱吃的菜,烧好了送到医院,一勺一勺地喂给她吃。每当有人问张玲,照顾她的男人是谁时,她都简单地回答:“服侍我的人。”一个月后,张玲出院了。

得知辖区内的五保户老人张玲意外摔断右腿,威信县公安局扎西派出所的民警肖吉芬等人赶来探望。多次接触中,张玲与民警肖吉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肖吉芬呼张玲为“妈妈”,而无儿无女的张玲也把肖吉芬当成了女儿。20126月的一个晚上,肖吉芬去给张玲送捐款。攥着捐款,张玲再也忍不住了,她颤抖着把肖吉芬拉到身边,吐露了一个隐藏半生的秘密:“你们这么帮我,我如果再瞒下去,良心不安。24年了,我在家里一直藏养着一个男人……”

循着张玲手指的方向,肖吉芬战战兢兢地走上阁楼。昏暗狭窄的阁楼上,一个面色惨白、秃顶、佝偻的老年男子,赫然出现在肖吉芬的视线里。他就是张玲口中那个“服侍我的人”—王鑫。

 

 

米摊邂逅,

他是不一样的男人

 

王鑫和张玲的老家都不在威信县城,他是西边麟凤镇人,她是北边旧城镇人,搬到这里,是24年前的事。

张玲6个月大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是奶奶把她抚养大的。上世纪70年代,未满20岁的张玲在奶奶的包办下,不情愿地嫁到了邻镇村子。婚后不久,她就发现丈夫性格暴躁,常为一点小事打骂她。张玲怀孕3个月时还在下地干重活,结果不幸流产,失去了生育能力。这让张玲的丈夫大为光火,对她打骂更凶了。“揪住头发,拳打脚踢”,回忆起这些,张玲至今难掩伤心的情绪。1976年,23岁的张玲与丈夫离婚,孤身一人来到旧城镇卖米谋生。那时的她对爱情心灰意冷,认为自己已经看透了男人,只想独自过完剩下的人生。

然而王鑫成了张玲人生的意外。

1972年,王鑫从部队退役后,被分配到威信县旧城镇供销社工作。通过家人介绍,他结识了“前妻”。二人没有领取结婚证,却做了事实夫妻,并生育了4个子女。王鑫认为,他与“前妻”的那段婚姻并不幸福。因为性格不合,难以沟通,二人逐渐貌合神离,陷入冷战,直至感情破裂。

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30出头的王鑫偶然走到张玲的米摊上,询问米价。虽然米没有买成,但王鑫却给张玲留下了特别的印象—这个男人细声细语,脾气真好。小镇不大,随着王鑫一次次光顾张玲的米摊,二人逐渐熟识起来。或许因为王鑫温柔的性格与张玲的前夫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她尘封多年的心,为他荡起了丝丝涟漪。两人相约散步,相约吃饭,感情与日俱增。张玲暗地里接受了这个突然闯进她生活的男人。相处半年后,张玲发现王鑫已有家室。那天晚上,她失眠了,她实在不愿相信这个残酷的事实。经过几天挣扎,张玲伤心地提出分手,却被王鑫断然拒绝。那一次,他真诚的解释和坚定的誓言令她平静下来。

得知王鑫偷偷与张玲在一起,要好的朋友都劝说他们分手,说他俩一个已有家室,一个不能生育,在一起不会有好结果。迫于压力,张玲又多次向王鑫提出分手,可都被王鑫拒绝了。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农村供销合作社改制裁员,王鑫未能幸免。他再不是小镇上令人羡慕的供销社职工。被裁员后,为了生计,王鑫远赴江浙地区打工。打工期间,他与“前妻”彻底断了联系。两年后,王鑫回到威信,“前妻”没找他,他也没再回家。他没有和“前妻”领过结婚证,不知道怎样才算离婚,他私下想,不联系、不在一起就算是离婚了吧? 

回到威信,王鑫第一个想找的人,还是张玲。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王鑫便随张玲一起到乡下赶集,摆摊卖东西。为了避嫌,二人仍然分开居住。赶集谋生很艰难,一年后,王鑫不得不再到外省扛货,当搬运工。当时没有手机,张玲又识字不多,他和她连信也不能写。他出远门,就意味着双方断了联系。可是,每当她以为这个男人消失了的时候,他就又出现在她眼前。她半娇半嗔地埋怨他,离开匆忙,回来也匆忙。在这样的埋怨中,爱情的种子更深地植入了她和他的心底,他们俩,今生是很难分开了。

 

 

阁楼爱情,

隐藏更是珍藏

 

他再也不敢、再也不愿离开她到外地打工。他知道,他的离开会让她伤心害怕。1988年,难以分开的他和她,决定不再辜负两人的缘分,搬到一起生活,这样也可以省下不少钱。这一年,王鑫40岁,张玲35岁。

他和她公开来往,已冒天下之大不韪,招闲言碎语遍地;若再公然同居,会不会被告重婚、获刑入狱?王鑫和张玲为此苦恼万分。思前想后,他们找出的唯一出路就是私奔。

他和她悄悄离开旧城镇老家,到威信县扎西镇龙井上街建立了新家。为避免被熟人发现,也害怕政府会以重婚罪把王鑫抓去坐牢,从搬入龙井上街那栋木质小楼开始,张玲就把王鑫藏进阁楼,开始一个人挣钱养家。

在外人眼中,木质小楼的主人只有一个,就是张玲,而她总是以各种理由闭门谢客;王鑫则在亲友面前神秘失踪。谁也不会料到,王鑫就此过的,是一段长达24年的阁楼人生。

24年,并不是弹指一挥间。从40岁走到64岁,王鑫的岁月,藏得幽深,度得寂寞,老得不为人知。他们的抽屉里搁着一个电话本,上面记录的所有电话都是张玲的亲戚朋友,也就是说,24年来,属于他的联系人,一个都没有。

为了打发无聊时光,王鑫天天在家扫地、烧水、做饭、洗衣。可洗好的衣服,只有等张玲回来,才能拿出去晾晒。

这样寂寞,王鑫却从没提出过想出去走走。他说:“她对我太好了,她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她。”他不想让她担心。

张玲给他的是怎样的好,竟让这个男人甘愿禁足呢?

在邻居眼中,张玲是个独来独往、坚强勤快的女子。她没什么文化,书只念到小学三年级,唯有靠卖力气养活自己和王鑫。赶街做小买卖,风里来雨里去,几十年来,张玲几乎一天都没有中断过。看到心爱的人为家这样操劳,王鑫作为男人感到非常歉疚,他认为应该是自己出去赚钱,扛起养家的重担。一想到要让“婆娘”养着自己,王鑫就陷入深深的纠结之中。每当这时,张玲便安慰他说:“不累,一点都不苦,我们两个人吃得不多,很好养的。”听了这样的话,他感激之余,也更加怜惜她。

每当张玲外出赶不回家,不得不住在外面时,他就用家里的座机给她打电话,嘱咐她出门在外多加小心。接到他贴心的电话,她就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了。

她必须为生存奔波,他必须为爱情隐身,只有晚饭时间是她和他团聚的欢乐时光。每到吃饭时,他们就把大门紧闭,挤坐在厨房,一起品味一天的辛苦和幸福。并不富裕的小家,餐桌上只有粗茶淡饭。他俩最常吃的是白菜豆腐汤,过年过节才会改善伙食,那时,鱼、肉、饼和粽子是少不了的。每天吃饭前,他都会倒上一杯苞谷酒,细细咂摸,从未喝醉过。

王鑫不能走出木楼,张玲就是他看世界的眼睛。劳累一天,回到阁楼,她会向他讲述外面世界的变化:“县城里建起漂亮的大楼、漂亮的小区了,如果让你出去转转,肯定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她这样说时,他准会摆出一脸不屑的表情告诉她:“有什么好看的,不去。”看到他的滑稽样,她总是忍不住笑。相契相惜至此,他和她连一句嘴也没有拌过。

他白天睡多了,晚上常常睡不着。很多时候她在睡觉,他就看电视。他总是小心地把电视声音调得很小,生怕惊扰了她。王鑫最爱看的是湖南卫视和辽宁卫视,虽然记不住主持人的名字,但能看到外面世界的欢乐和热闹,他已经感到非常满足。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之前发生的汶川地震,都让电视机前的王鑫印象深刻。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那天,凌晨4点了,他还守候在电视机前看开幕式直播。

岁月催人老,与世隔绝的他,也不能躲过时光带来的沧桑。24年里,他头顶的头发掉光了;牙齿掉了五六颗;体重减轻了将近50斤;背佝偻了;视力也逐渐下降,戴上了一副300度的老花镜;由于长期不见阳光,肤色变得惨白……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生气勃勃的小伙子,而她,也不是那个站在春风里看守米摊的姑娘了。日晒雨淋,独自养家,过度的奔波操劳一天天带走了她年轻时的美貌和康健。她的头发已近全白,脸上爬满皱纹,自从20115月意外摔断右腿,身边更是离不开一副拐杖……他们都没有守住生命中曾经有过的靓丽年华,他们唯一守住的,只有彼此,只有相看两不厌的阁楼爱情。

走出木楼,

今生要娶你为妻

 

24年了,我在家里一直藏养着一个男人……”20126月的那个晚上,张玲的一番话令民警肖吉芬大为惊讶。也就是从那天晚上开始,阁楼藏“夫”的秘密大白于天下。

其实,早在他们的秘密公开以前,就有邻居在年深日久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些端倪。

由于王鑫不能出门,远处的风景根本看不到,从阁楼的窗子望望邻居家的楼顶,就成为他的一大乐事。夏敏是在龙井上街长大的。很小的时候,她透过自家的窗子,经常看见对面阁楼里有老人向外张望。可夏敏从没看见这位老人走上街道。她猜想,也许是老人身体不方便,也就没有多打听。

张霓是张玲的隔壁邻居。因为每天做家事,王鑫都要从阁楼木梯上下数十次。通过声音,张霓很快就猜到张玲的阁楼上住了个男人,只是不好说破。

多年前,也有好心人劝张玲,让那个男人出来生活。可张玲否认:“没有男人。”邻居们也就懒得多管闲事了。日子久了,朴实的邻居默认了张玲和“那个男人”的生活方式。

20115月,张玲意外摔断右腿。为了照顾张玲,王鑫不再藏身阁楼,逐渐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邻居们像早已熟识王鑫一样,很自然地接受了他的出现。几个老同事听到消息来看望王鑫:“我们都猜想,你发了大财,躲着不愿意见我们呢。”王鑫听了哈哈大笑。

而这一次,媒体的介入使张玲和王鑫的爱情,从一己私事,一下子变为众人评说的话题。

媒体曝光后,有人被他们的爱情感动,转而相信世间有真爱存在;有人认为他们的爱情是畸形的;有人质疑王鑫抛妻弃子的行为有违道德伦理;更有人调侃他们在作秀……

面对“抛妻弃子”的指责,王鑫并非没有愧疚。因为媒体的报道,已经消失多年的王鑫,突然回到亲友们的生活里,令大家倍感讶异。王鑫的“前妻”如今也已是花甲老人,得知王鑫的消息后,并没有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几十年她都艰难地过来了,儿女们也长大成人。他们带话给王鑫,不欢迎他回家,让他照顾好自己。王鑫听后,反倒释怀了。

对于王鑫和张玲担心多年的“重婚罪”指控,律师也通过媒体为他们做出了解答:依照1979年的《刑法》规定,王鑫在24年前与其原配偶是事实婚姻关系,这在当时是合法的夫妻关系。2003101日起施行《婚姻登记条例》后,两人未去登记结婚,这种事实婚姻关系已经解除。王鑫与张玲共同生活多年,已过重婚罪的追诉期限。目前,王鑫与张玲只是同居关系,法律允许双方申请登记结婚。

终于把隐藏24年的秘密说出来,王鑫和张玲都松了一口气。解除了心中的疙瘩,花甲之年的他们,不再在乎别人的议论,只想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地办一个结婚证,拍一张结婚照,早日成为合法夫妻,安度晚年。

为解决王鑫的黑户问题,社区民警很快帮他递交了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申请表。民警肖吉芬向民政部门咨询了国家全面实施的高龄老人津(补)贴政策,她准备用自己的工资卡作担保,按程序给两位老人办理高龄老人养老补贴。到时候,王鑫和张玲就可以靠养老补贴金解决生活困难。

2012726日,张玲接到派出所的电话—他们的户口簿办理好了。挂了电话,王鑫就赶到派出所。拿到崭新的户口簿,他如获珍宝,端详良久—这表示政府已经承认了他们的身份。

高兴之余,王鑫最期盼的还是他的身份证早日办好,那时,他就可以和张玲正式申请登记结婚了。看着王鑫着急的样子,张玲宽慰他:“都一把岁数的人了,还办什么结婚证。”王鑫却不同意,他坚持要给她一个名分,不负她这些年来的苦心。王鑫憧憬着,结婚证办下来,他和她的名字印在一个本子上,就是真正的夫妻了。

(文中人物为化名)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