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存在四类程序

 

第四章   

在第二章中,笔者对“宇宙程序”已有论述,笔者同时发现宇宙中存在四类程序,即宇宙程序、社会程序、大脑程序、计算机程序。宇宙秩序之对于宇宙程序,社会秩序之对于社会程序,大脑(心灵)的秩序之对于大脑程序,是人类跨入信息时代后,对宇宙万物更高层次的认识。以下是笔者对社会程序、大脑程序、计算机程序的论述。

§4.1  社会程序

秩序是普遍的现象,大到宏观宇宙,小到生物体、分子、原子,无处不有秩序,无物不需秩序。自然界中有秩序,人类社会也有秩序,而且秩序在人类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们为使群体免于溃散也会强烈倾向于建立法律控制制度。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虽有区别,但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社会秩序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首先,它的意义在于消除混乱、维护安全,从而避免社会失序而崩溃。从个体角度来说,社会秩序使人们对自我和他人的行为可以作出预测。在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里,人们只要根据秩序和规则进行活动,他就不会受到别人的攻击和侵害,所以,秩序带给人的是安全感。同时,秩序带来的行为的可预测性,也使人与人的合作成为可能。在自然界,秩序是密切地与规律性联系在一起的,等到演化出人类社会之后,规律又往往体现为种种的规则。可以说,社会秩序与规则具有内在的因果关系,没有规则,就没有社会的秩序。社会规则是社会秩序的内核,人们甚至将二者在等义上使用。在原始社会,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国家出现以后,主要的规则则是法律。

秩序意味着和谐、均衡、协调、有次序、稳定、一致、连续性、顺利。

法律秩序是从法律的立场进行观察,从其组织成分的法律职能进行考虑的,存在于特殊社会中的人、机构、关系原则和规则的总体,它被当作是具有法律意义的有机的社会。

纵观美学史,我们发现,不仅秩序与和谐之间有着高度的一致,而且它们常常被用来解释美的本质,描述美的特征。同时,和谐虽然不能与秩序等同,但秩序总意味着起码的和谐,和谐总是有秩序的和谐。可以说,没有和谐就谈不上秩序,而没有秩序则也说不上有和谐。和谐是矛盾统一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表示事物发展的协调性、有序性、平衡性、完整性和合乎规律性的哲学范畴。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美是和谐的概念,他们认为“和谐是杂多因素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宇宙”(cosmos)这个词在希腊就包含着“和谐、数量、秩序”等意义。亚里士多德也用秩序与和谐来解释美,他认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明确”。他同时把生物有机体的思想运用到美学中来,释美为和谐,“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

人们是按照规则办事,而且是把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转化为正确的实践规则之后,才能在按照规则办事时“间接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客观规律就是自然规律,社会也是一种自然,只不过这种“自然”加入了文化因素,社会=自然+文化,是人类根据自身的认知对自然中某一区域加以改建,也就是说,社会及社会程序是大脑程序与宇宙程序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中,宇宙程序起到基础的根本的作用,它决定着资源的丰贫与社会的存在。如果大脑程序(人的思想)严重违背宇宙程序(自然规律),必将使社会无序运行,直至消亡,如战争、内乱、瘟疫流行、生态环境灾变。

战争与内乱是因国家掌权者的思想(大脑程序)没有遵循宇宙程序的“和谐、有序”原则,使社会运行失序,饥荒遍野,民不聊生,或因贪图它国的财富,思想为“魔”控制,最终导致国家社会的消亡。

瘟疫流行和生态环境灾变则源于人们对自然规律(宇宙程序)的无知,没有遵循它,即“逆天而行”,结果必将自取灭亡。

规则是与人的行为或行为的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规则是为了指导人的行为而制定出来的,有了规则,人们也就要照章办事的。

制度化规则与道德是整合社会秩序的两种方式,德性是人类内在生活世界秩序的表征,而制度化规则是人类外在生活世界秩序的筹划,秩序性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不管是内在生活世界还是外在生活世界,基本的秩序性都是不可或缺的。

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总是与某种特定的社会群体,及其相应的制度化规则结构相关联。相对于制度化比规则这一外在的形式,德性则更多地体现了道德的内在维度,制度化规则主要表现为对社会个体的外在制约,而德性的外化却要通过具体化为个体自身的道德意识来实现。对于人的价值迷失、社会失范、个体越轨行为的泛滥,不能说道德没有责任。社会秩序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社会的社会规范就是人们的社会行为的规则,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行为准则,它是人类为了维护共同生活的需要,为了协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互作用而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并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则。

社会规范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反映,是对社会关系的具体化。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是确定与调整人共同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维持社会基本秩序的文化模式。

道德最初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套辨别是与非、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的价值标准,是由习俗发展而来,以后经领导层的提炼和整理成为教化人的自觉遵守的规范体系和控制方式。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指那些与此相应的行为、活动。

风俗习惯也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通过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或群体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从而协调社会关系的各个部分,维持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

“社会控制”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A·罗斯提出的,按照罗斯的解释,在社会控制的具体方式上包括了法律、道德、舆论、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教育、个人理想、礼仪、艺术、人格、启蒙、社会价值观、伦理法则等近20种控制工具。他认为社会控制就是由这许多控制工具形成的控制体系,从而维持着社会秩序。

法律具有有效地控制社会行为,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首先,法律是防止作恶的有力武器,具有制恶的价值。法律是人类理性的体现,所反映的是公意和公正,既具有意志的普遍性,又具有对象的普遍性,其次,法律是制约行为的基本方式,具有规范的价值,社会的秩序需要依据一定的规则来建立和维持,要使行为遵守秩序所要求的规则,必须明确规定这种规则,并通过有效的制约措施使之为人们普遍遵循,法律正是建立社会秩序的最基本规范和使行为纳入这种基本规范的制约机制。行为的规范是多方面的,但法律规范是最重要的、最有效的。第三,法律是调节冲突的有效手段,具有协调的价值。在社会生活中,各种冲突在所难免,特别是在利益多元化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的竞争更经常地导致冲突。冲突是破坏社会稳定和伦理秩序的重要根源,要避免和调解冲突,必须有公正而有效的社会裁决调节机制,法律就是这种避免无序竞争,调节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制约机制。

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秩序的建立必定要借助一定的行为规则,在所有规则中,法律和道德就是两种基本的和最重要的规则。

法律和道德对社会秩序和人的行为的调控有两个基本的和共同的运作机制,就是规则和原则。法律和道德正是通过它们所包含的规则和原则而成为行为的指南。其中,“规则”是客观性和有效性的基本来源,“原则”则追求价值性和合理性,规则和原则对人的行为都有约束的功能,是两者之间存在重大区别。

法律和道德都由规则和原则组成,区别在于原则的地位和运作方式不同,在法律方面,原则的作用场所主要在立法而不执法的过程中,法治要求执法必须完全按照规则行事,于是,法律的调控机制就是由规则、原则和强制性的组织三要素构成。道德则不同,由于道德调控具有更大的“原则性”,并且,正是通过这种“原则性”的运作体现其价值合理性和行为主体性。因此,道德的调控除了规则和原则两个机制之外,还需要另一个更重要的机制,这就是美德。什么是美德?美德是人们合乎道德地行事的品质。

规则为法律和伦理共有,法律的规则和伦理的规则在相当程度上相联相通,构成社会生活秩序的基础,法律和伦理的一些基本概念,不仅要体现规则的要求,更要体现原则的精神,最终还要通过主体的美德获得落实并赋予价值合理性。美德,即体现法律和伦理的区别,更体现法律和伦理在根本精神上的深层联系。

正义是法律和伦理共同追求的基本的价值之一。

道德与社会秩序之间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一方面道德有赖于体现了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秩序的支撑;另一方面,道德又是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秩序的前提,特别是当政府实现了道德化,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自由与秩序是一种充分协同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社会良性发展,只有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提供给人们足够的自由,不然内乱四起,民不聊生,连基本的生存权利和安全感都没有,何来真正自由。社会秩序是自由的保障,同时,只有足够的自由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在社会中,人民畅所欲言,通过议会制定法律,形成良好的社会规范。而且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中,人民畅所欲言能使政府及时纠正社会弊端,或修改法律条款,适应时代发展,使社会得以良性发展。在理想的状态之下,自由与秩序是同一的。

在本文中,秩序与程序有等同意义,如社会秩序中的“交通秩序”则完全可以由一套计算机程序来控制,又如社会秩序中的司法程序、办事程序,又如立法程序是以法律的确定为目标连续发展的一个系统的过程。

人类社会的有序运行依赖于各种“规则”,人要立足于社会,其大脑中必然输入各种“规则”,“规则”在人类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没有“规则”一切都将乱套,“规则”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人类社会生活及其秩序的建立必定要借助一定的行为规则。社会的运行就是在运行各种“社会程序”,人的言行就是在运行“大脑程序”。

法律、伦理道德、价值观、世界观及其它社会规范、社会习俗、社会运行机制、言行规则(游戏规则)都是社会程序、大脑程序的重要编码。

社会程序是由各种社会规则组成,如各种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艺术、体育竞赛规则,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就是由各种规则编织成的。

社会规范意味着为行为规定某种“度”,规范作为普遍行为准则。社会秩序是指人的社会活动、行为具有一致性、连续性、确定性。

政治学研究的是政治秩序(政治程序)。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秩序(经济运行程序)。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心灵的秩序(大脑程序)。法学研究的是使社会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法律秩序(法律程序)。语言学研究的是人类语言的秩序(语言程序)。艺术及艺术科学研究的是各种艺术门类的规则(艺术程序),也就是“美的秩序”。其它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也可以此类推,这些学科分别研究的是适用于人类社会某一特定领域的规则,也就是运行程序。

文化是历史的、当代的社会程序、大脑程序相互交融的产物。历史学研究的是过去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程序(社会运行机制)。文学作品是一类用抽象的文字描绘的社会程序——假想的社会运行过程。当这些程序输入大脑,使人体产生一系列与身处真实场景相似的生化反应,使人产生快感、痛苦、悲伤或愤怒。教育是向人脑输入社会程序(社会规范)、大脑程序(思想)、宇宙程序(自然科学知识)的方式、方法。传媒、出版业是向人脑输入(读者)或从人脑输出(作者)社会程序、大脑程序、宇宙程序的工具。

在社会中,社会程序按照各种规则运行。在人脑中,“大脑程序”同样按照各种规则运行,以适应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程序)。在自然界,宇宙程序按照各种自然规律运行,计算机程序也是由各种硬性规则组成,不按设定的规则操作,就被视为“非法”。

人们日常办事过程也就是办事流程、办事程序,众多社会程序的有序运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社会程序、人的思想(大脑程序)必须顺应宇宙程序,因为它是我们的生存之本,违反宇宙程序就是违反自然规律,违背科学与真理。

自然规律是客观自在的,规律的存在与否是不依人的认识和意志为转移的,人只能发现规律而不能制定规律。自然规律在人没有发现它的时候它就已经存在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必然愈来愈多地依靠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自然规律具有不容置疑的绝对意义,人们的一切社会行为必须遵循它,因此,凡是遵循自然规律的行为都是有道德的行为。人类开发、利用地球,要选择符合自然规律,顺乎自然道路,这条道路的标准就是要保持地球生态及其环境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协调性,这具有绝对性的意义。人类开发和利用地球的社会活动,不能超出自然生态的平衡系统,应当避免损害自然生态内在的自动调节机制,否则,自然生态的再生机制就会丧失或减弱,并将导致人类最终利益受到损害。地球在其存在的数十亿年间,依靠自身的力量和“智慧”,持续发展,不断演化为完整的、和谐的系统。人类要从自然的“能力”和“智慧”中,获取置身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机制,就是要学会如何在自然中系统地、和谐地生存和发展。“遵循自然”就是遵循“宇宙程序”,而科学是探索宇宙程序的最有力的工具。

生态哲学认为,地球是活的系统,它被称为“盖娅”,是生命系统,已经经历了前生物阶段、生物阶段和人类阶段的演化。笔者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太阳,地球的生命系统就不可能形成,如果没有银河系,太阳系就不可能形成,如果没有宇宙,银河系就不可能形成,因此宇宙是总的生命系统,是最大的活的系统。 

现代生态伦理学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揭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并以此基础形成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全人类的共同道德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人类和自然正走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由于片面的物质利益,对自然资源的争夺、占有和权力欲望的膨胀,造成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对立和战争。过分注重金钱和物质享受,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社会的冷漠、心灵的孤寂,使人们失落感日甚。所有这些词题无疑都和二十世纪以来无限制地追求物质利益,而精神领域却日渐陷入危机有关。

人类走向不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源于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2  大脑程序

从广义上讲,大脑程序是指有机生物脑程序,在本文中,笔者仅以地球人类大脑程序(简称“人脑程序”)为例加以说明。

人脑程序是极高级的智能程序,其复杂度和先进性是目前的计算机程序的1011倍,这就象人类制造的机器人的精密度和综合性能与哺乳动物相差1个量级以上,生物体是神的设计,机器人是人的设计,由此也可看出两者的智能差距。

人脑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各种图像、声音都能转换成经编码的电信号,输入大脑。编码系统对新输入的知识进行编码(Coding),并按照任务的要求对已存在的信息进行再编码,并以编码的形式储存信息,以备后用。输入的信息(如视觉或听觉神经中的物理信号)必须经由某种内部表征或编码才能得到加工处理。在计算机中,信息以符号的形式储存在计算机的内存中,程序储存在按照符号来编码的内置表单中,运算的每一步是由符号之线上一个简单操作所组成的,计算机储存和处理的符号之线很像语言的句子或代码,它们采用二进位制,因为便于电子的处理,而人脑采用并行运算,即每秒都有1011个神经元在协同运算,每个神经元都相当于一个CPU,因此人脑总体上的运算速度能达到1022/秒。

人类的语言文字是人脑程序、社会程序信息编码的主要码符,在人脑的形象思维中的则以图像作为信息编码的码符。作为思维信息编码码符的语言是离散的、有限的、数量很少的,给信息编码就是对信息及其所表达的事物的分类。

人脑程序采用逻辑语言(如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非逻辑语言(如形象思维、非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它表现出既遵循一定的逻辑程序,又不拘泥于逻辑程序,是逻辑与非逻辑的辩证统一。

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科学抽象、比较和分类、类比、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是运用逻辑思维最重要、最常见的一些科学方法。

人类的思维是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体,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整合。

所谓非逻辑思维,就是逻辑思维所不包含而又在逻辑思维过程发生作用的各种非逻辑因素的作用过程。它包括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脑程序中的“非逻辑语言”占很大比重,这是人脑具有极强创造性的根源,同时也是使人类陷入迷惑的根源。

灵感思维、直觉思维、科学模糊思维是“非逻辑语言”与逻辑语言相互协同运行的产物,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是秩序与混沌的统一。

人脑程序中的非逻辑语言之所以占到很大比重,是因大脑采用并行运算,每个神经元都相当于一个“中央处理器”,而每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与周边神经元产生几十万种连接,在如此小的空间内同时运行如此多的神经元,各个神经元之间、分子之间、分子与原子、粒子之间形成的电场(反引力场)与引力场的相互干扰,形成一定程度的混沌,也就是说直觉、灵感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非线性运行的,具有不可预测性,属于“混沌语言”,而逻辑思维采用的逻辑语言,则是线性的,可预测的。

正象数学是自然科学的语言,是宇宙程序的语言,逻辑则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语言,是人脑程序、社会程序的语言。

逻辑思维是人脑程序主要组成部分,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基本思维形式,逻辑思维是有序地进行创造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非逻辑思维则在逻辑思维中断时能起“接通”的作用使逻辑思维得以继续进行,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两者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共同完成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逻辑”一词在当代常被当作“规律”的同义词,逻辑学作为一门学科,其重要的任务就在于揭示出正确思维所必须遵循的规律。

逻辑矛盾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发现问题是知识创新的起点,如果对已有的理论只是一味地全盘接受,而不能发现其中的局限性,人们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已有的水平上,那么,思维创新或知识创新就只是一句空话。如何发现已有或现有的认识与科学理论中的不足或缺陷呢?发现问题的方法或手段可以多种多样,如进行实验,到实践中去检验,核实数据是否有误等,但进行逻辑分析发现其逻辑矛盾,也是发现问题并使问题引向深入的工具。

众所周知,在科学发展史上,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自身的重量成正比的观点,曾把人们的思维桎梏了一千八百多年,直到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之后才被纠正,而他所以能有这一辉煌的成就,正是发现了其中的逻辑矛盾并将之排除的结果。

伽利略曾感慨地说:“在真理面前,一千个权威抵不上一个谦恭的逻辑推理”。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是极富创新功能的推理方法,如哈维提出人体血液循环理论时就是根据对一条蛇的解剖观察后,由蛇推及人,否定了流行了两千多年的“人体血液由心脏生产供全身器官消耗”的“血液单向运动”的说法。

在上述案例的一千多年和二千多年中,世界上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传统理论的错误,这就需要反省人类的思维模式和教育模式。正象笔者指出“传统原子模型”的致命缺陷,及用传统引力理论可以推导出很多荒谬的结果,都是使用了逻辑推理这种创新思维方法。

逻辑学在一般意义上只是符号学的别号,是符号的带有必然性的或形式的学说。符号学已成为整个结构主义事业中最负成就的概念之一,由皮尔士·索绪尔创立。而且很难把它和结构主义区别开来,符号学的范围是极广泛的,从对动物的交流研究(动物符号学)到诸如对形体交流(对人的行动和空间的文化需要的研究)、嗅觉符号(气味代码)、美学理论和修辞学这类指示系统的分析。

在本文中,社会程序和人脑程序的“编码”与符号学中的“符号”有等同意义。

结构主义基本上是关于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皮亚杰对“结构”下的定义,是一项最有成果的的尝试。皮亚杰认为,人们可以在一些实体的排列组合中观察到结构,这种排列组合体现下列基本概念:

(a)整体性概念;

(b)转换概念;

(c)自我调节概念。

所谓整体性,是指内在的连贯性,实体的排列组合本身是完整的,并不只是某种由别的独立因素构成的混合物。结构组成部分受一整套内在规律的支配,这套规律决定着结构的性质和结构的各部分的性质。

结构不是静态的。支配结构的规律活动着,从而使结构不仅形成结构,而且还起构成作用。因此,为了避免降到消极被动的形式的水平,结构必须具备转换的程序,借助这些程序,不断地整理加工新的材料。

最后,结构是自我调节的,这就是说,为了有效地进行转换程序,它不向自身以外求援。

结构主义者的最终目标是永恒的结构:个人的行为、感觉和姿态都纳入其中,并由此得到它们最终的本质。结构主义者追求的“心灵的永恒结构”就是笔者在本文中提出的“人脑程序”,而且用结构主义的思维方式就很容易理解笔者提出的“社会程序、人脑程序、宇宙程序”。

人脑是一种极其先进的超级电脑,采用并行运算,运算速度1022/秒左右。人脑有意识的思维活动只是其中主导的子程序在运行,其它众多子程序的运行是我们无法感知的,即无意识的,如一个人在走路时,还能思考问题,体内时刻进行着各种有序的生化反应,都是大脑的不同区域的子程序在有序运行。就算在睡觉时,大脑中也在运行多种子程序,由于此时已无觉醒时的主导程序,所以各种子程序相互作用,就升级为“主导程序”,因此梦境是相当奇异的,但信息编码(即梦境中每一个图像、符号)都是过去通过眼睛、耳等感觉器输入大脑的。其实就算人在觉醒时,大脑也时刻在进行着此类子程序的混沌组合运行,当其酝酿到一定程度,在某种诱因的作用下(如看到某物或听到某事),就使人产生苦思而不得的灵感。

人脑时刻运行着几十万种子程序,使身体各部位能充分协调,这就象操纵机器人走路需同时运行多种程序一样,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复杂度不同。就拿我们认为是“低级动物”的果蝇来说,其机体的精密程度是目前任何人工机器所无法比拟的,人类目前所能制造的最先进的小型机器人的综合性能与果蝇相差107倍以上,由此也可看出大自然的结晶“大脑”相对于计算机的先进性。

在目前的地球人类社会,由人脑的生物化学反应产生欲望,由人的欲望形成社会的价值体系,由价值体系产生出各种“利益”,由利益产生了人类社会无尽的纷争和苦难。这一切都源于人脑的生化反应,更准确地说,是源于人脑程序。以下是产生人类纷争的根源及其流程:人脑程序→神经生物化学→欲望→价值→利益→纷争。所以调整“人脑程序”,即改变人的思想,就能消除人类社会绝大部分灾难性的纷争(如战争、内乱),使人类大家庭充满祥和、幸福。

 

§4.3  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程序采用“数理逻辑”。计算机程序可以说是“宇宙程序、人脑程序、社会程序”融合的产物,当然它也其创新独特的一面,人们设计“计算机程序”是为人和社会服务的,为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更便捷,因此其中必然融入很多人脑程序和社会程序。

逻辑在许多方面同计算机和程序设计语言有着密切联系,首先计算机是根据(以George Boole命名的)布尔代数设计的;布尔表达式和数据又普遍在程序设计语言中用来控制程序的动作。

数理逻辑广泛应用在计算机组成、数据库研究、软件开发、信息加工、逻辑网络等方面。

如果说现代演绎逻辑和计算机科学有密切的联系,那么现代归纳逻辑和人工智能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现代归纳逻辑在数理逻辑的基础上,已经建立了形式化与数量化的,并且用演绎方法进行处理的逻辑系统。

人工智能程序属于人脑程序和计算机程序高度融合的产物,这种科技的发展必须设定一个“铁律”,即“人工智能”必须始终服从人类的意识。如果让它产生“自觉”,将是人类的灾难,特别是采用某些“生物材料”作为CPU主要构件的人工智能机器。

科技的发展是为了使人们的工作、生活更加方便,效率更高,也就是说人类的惰性也是技术发展的一种驱动力,难道人类真的懒惰到因图方便而发明一种最终毁灭整个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吗?不!人类不需要,我们已经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大脑,我们只需要永远忠于我们的机器。人工智能机器的智能级别肯定不及我们的大脑,但它有一种很大的优势,即以光速与地球上的所有计算机系统联线,享有地球所有信息资源,随意操纵任何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军用的,解开操纵核弹的密码简直象吃豆腐一样简单,而且能瞬间摧毁世界金融系统,使每一个涉及计算机的社会领域陷入瘫痪。

 

§4.4  文化也是一种程序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没有文化就没有社会,文化人类学家和一些社会学家认为文化和社会是同一的,文化就是社会,另一些社会学家把文化看作是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

文化要素即文化所包含的各种基本成份,如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技能、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模式,语言符号等,都是文化的要素,举不胜举。文化中的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包括哲学、科学、宗教、艺术以及各种思想观念,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是文化的精髓或灵魂,是核心要素,价值观念是人们判断是非、选择行为方向和目标的标准。文化中的物质要素如器皿、衣布、建筑物只不过是精神要素的物化。人的交往只有借助语言和符号才能进行,一切知识的继承和传递也只有借助语言和符号才能实现,这就是文化中的语言和符号要素。还有规范和模式也对文化非常重要,有些人类学家把文化归结为人的行为规范和模式。人们行为办事要有规矩,不同的人办不同的事要守不同规矩。规矩就是规则,就是社会规范,是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根据需要制定出来或衍生出来的,它是一定的价值观的具体化。各种规范互相配合共同调节人们的各种社会行为,以维护社会秩序。规范是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所以了解一个群体和社会的文化,首先是从认识规范开始,进而才能达到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文化是一个大概念,包含一个复杂的整体,一个文化总体就是一种文化体系,它是由文化元素、文化集丛、文化模式组成的,文化模式是指各种文化元素和文化集丛在功能上互相关联、依存而构成的文化整体。

社会的运行就是文化的有序运行,文化体系是一种庞大的程序,文化的内部构造就是社会程序的结构,文化的精神、物质、符号要素就是社会程序的编码,可以说文化程序就是社会程序,或者说它们的内容绝大部分是相同的。

 

§4. 5  宇宙程序、社会程序与人脑程序三者存在复杂相互作用

在宇宙程序、人脑程序、社会程序、计算机程序四类程序中,宇宙程序占绝对主导地位,社会程序是人脑程序融合宇宙程序的产物,同时,社会程序又反过来影响人脑程序,计算机程序则是人脑程序、社会程序、宇宙程序融合的产物。

社会科学以研究社会程序为主,人文科学以研究人脑程序为主,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宇宙程序。

社会程序是人脑程序的显化、物化,最初的社会程序产生于人脑程序,如人类在群居的生活生产实践中,领悟到必须用一些规则来规范人的行为,而后,社会程序又反作用于人脑程序,如通过教育使儿童学会遵守各种社会规范,即向儿童大脑输入各种社会程序。人脑程序与社会程序相互作用非常紧密,人文科学以研究人类精神(人脑程序)为主,社会科学以研究社会秩序(社会程序)为主,这也是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存在密切联系的原因。

我们生活在程序(社会程序、宇宙程序)中,而且我们自身就是由程序(人脑程序、宇宙程序)构成的,这是一个程序化的世界,程序代表着秩序,法律、法规及组织规则可视为程序中的“硬性规则”,伦理道德可视为程序中的“柔性规则”,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就相当于在程序中设定的目标。程序混乱就是人脑或社会或自然环境失序,就意味着走向消亡(可以称之为“死机”或“系统崩溃”)。

人类社会也是大自然中的一种自然,因此,社会程序、人脑程序必须顺应宇宙程序。社会程序、人脑程序如何顺应、遵循宇宙程序?首先,宇宙程序从整体上表现为一种和谐、均衡、有序、统一,表现为大自然充满和谐、有序的美,这是在构建社会程序、人脑程序时必须遵循的。消除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恶与不公正,这两者正是社会程序、人脑程序存在部分无序的表现。

其次,社会程序、人脑程序中设定的规则,不能违反自然规律,即不能妨碍宇宙程序的有序运行,如人类社会行为不能破坏地球生态平衡,地球生态平衡是宇宙各级子程序协同运行的结果。

再次,由于太阳的寿命有限,且空间运行着很多可能危及地球的小行星,要求人类必须尽快发展科学技术,开拓宇宙疆土,因此在社会程序、人脑程序中必须设定这个最高目标,人类行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此为目的。

最后,宇宙程序的运行使宇宙中的行星、恒星、星系、总星系团存在运行的周期,最终宇宙将在烈火中重生,形成新的宇宙大爆炸,宇宙新的轮回,这就需要在社会程序、人脑程序中输入这种信息,使人类社会发展顺应这种周期,在宇宙黑洞坍缩之前,乘坐超光速巨型宇宙飞船,摆脱宇宙黑洞的引力,航行到宇宙的边缘,等待下一次宇宙大爆炸,在宇宙边缘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就需要我们预先准备大量的能源及其它物资。总之,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顺应宇宙程序的运行,违反它就将是灭顶之灾,就象现在已隐约可见的地球生态灾难。生态环境恶化正是因为人类不科学利用自然资源,使环境中各级宇宙子程序的运行失调,致使土壤荒漠化、生物多样化丧失、全球增暖、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淡水资源短缺。

人文科学以研究“人脑程序”为主,社会科学以研究“社会程序”为主,当然两者研究领域、内容及适用范围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紧不可分,因为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由人脑指挥建立的,而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又反作用于人脑,两者形成极其复杂的相互作用。在社会科学出现之前,人文科学兼有研究“社会程序”之责。人脑程序、社会程序必须顺应宇宙程序,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必须与自然科学紧密融合,采用大量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最终得到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真理。如地球生态环境是运行宇宙程序的结果,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必须与之相协调,不然必将使地球环境恶化,直至地球生态系统崩溃,人类失去生存家园。又如,一群人主观地希望乘坐的一辆大客车能驶完1000公里的路程,而实际上汽车油量只够行驶600公里。这群人在讨论决策的过程中使用了“人脑程序”、“社会程序”,而汽油燃烧能及其在发动机中的能量转化率却是固定的“宇宙程序”,为当时的科技水平所限定,因此,这群人的“人脑程序”、“社会程序”没有顺应“宇宙程序”,他们是无法到达目的地的。这群人可以引申为全人类。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