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多数都是历史悠久的银行,在全球金融业是佼佼者。在进入中国之前,他们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IT系统,这反映在系统的规划,开发,运营等方面,都体现了较为先进的理念。
我在上海多年从事IT业的工作,有机会接触外资银行,这里把我的一些经验分享一下,以求抛砖引玉,共同进步。
首先谈谈监管的问题。这可是个让外资银行紧张而有点头痛的事情,因为如果不小心没有按时达到某个监管的要求,甚至出现违规,那么不仅影响现有业务,新业务的审批也可能出现延迟, 从而大大落后竞争对手,这对于在中国市场分秒必争的外资银行,实在是不愿看到的情况。
我国的银行业主要监管机构包括中国银监会(CBRC)和中国人民银行(PBOC)。他们对于银行开展业务都至关重要,例如,前者负责新业务的审批,后者掌握着个人和企业的征信信息。
我们就拿著名的独立的数据中心作例子来讨论一下。当2006年底,首批外资银行获准在中国开展人民币业务之际,他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但之后才获知,要想开展业务,必须在中国境内建独立的数据中心。而在此之前,这些大银行通常的做法是在全球建有几个集团层面的数据中心,用来服务全球的业务,而我国的这一监管要求,对他们是个新课题。
从IT治理的角度,这是基础设施的重大变更。管理层需要准备数量可观的一笔费用,使用组织内的大量资源,并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配合实施。对于实施者而言,这是很大的一项工程,主要的考虑因素包括:如何把中国业务的数据精确地抽取出来,如何减少对现有业务的影响,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银行主要的系统的开发上,例如总帐系统的开发商,也需要提供现场支持。
从主观上讲,外资显然有点不太情愿,但中国市场毕竟太重要了,他们全部都很快地照做了。 这里就有个有意思的话题,中国人似乎是很谨慎的。就像目前正在流行的猪流感,我们如临大敌,而我认识的美国人,他们说这不过是流感而已嘛,为什么那么紧张。说回独立的数据中心本身,这样的安排确实更易于我们的监管机构监管了,因为如果是银行的全球的数据中心,你走进去监管,银行就有充分的理由拒绝你,因为还有别的国家的数据在里面呢。我的看法是小心些好,前段时间就听说英国的一个金融机构把存放全国的客户信息的光碟搞丢了,连首相都要出面道歉,可见金融安全的敏感性有多高了。当然这给银行增加了经营成本, 减缓了新业务的开展。所以如何在有效监管和减少银行相关运营效率之间取得完美的平衡才是真正的关键。
(转载前请获得作者同意)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22489851/viewspace-614136/,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22489851/viewspace-61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