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2月26日晚间消息,小米集团组织部今日下发正式文件,宣布了最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任命了崔宝秋为集团副总裁、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并在核心管理岗位上共任命了14名总经理、副总经理,这也是继去年9月成立集团组织部、参谋部以来,小米规模最大的一次组织架构调整。
\n
技术事关小米生死
\n雷军在内部会议上指出,要继续强化技术立业,技术事关小米生死存亡,是小米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和引擎。雷军在内部强调,安排崔宝秋挂帅集团技术委员会,是要进一步强化技术文化和工程师文化,着力提升集团的技术方向决策,以及技术人才招聘、培养、任命和激励上加大力度,并带领公司探索未来技术趋势。
\n同时从组织架构层面加大对AIoT战略推进的力度,新成立人工智能部、大数据部、云平台部直接向CEO汇报,提拨了一批年轻的技术管理人才,为小米全面落实“手机+ AIoT”双引擎战略打好了组织建设和人才储备的基础。
\n此外,小米再次对互联网业务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增强了公司的互联网成色。新成立互联网五部,负责海外基础应用的本地化,浏览器,信息流业务以及海外互联网商业化;新成立互联网商业部,负责国内互联网业务商业化规划以及目标达成。
\n小米组织部长刘德指出:“新增一些列部门向CEO汇报,可以理解为向集团总部汇报,组织部和参谋部会协助雷总进行管理,帮他分担管理工作。在集团总部对业务管理颗粒更细的同时,让雷总的精力更聚焦在战略方向和核心事项上。”
\n此次调整延续了去年9月小米组织架构调整的思路:管理再升级,让更多年轻人走上前线。
\n崔宝秋挂帅集团技术委员会
\n资料显示,此次被任命为集团副总裁、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的崔宝秋,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拥有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计算机博士学位。加入小米之前先后就职于IBM硅谷实验室、雅虎和领英,从事数据库、搜索引擎、机器学习、大数据、社交网络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2012年6月加入小米,组建小米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团队。对于小米的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以及人工智能做出突出贡献。
\n此前,小米曾设立质量委员会,雷军亲自担任主席,并且在上市后任命颜克胜为集团副总裁,兼任质量委员会主席。在设立质量委员会后,小米质量工作取得长足进步,2018年获得了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一等奖,成为了首获中国质量领域最高奖项褒奖的互联网公司。
\n在小米上线之初,就有很多争论集中在小米到底有没有核心技术,一家没有核心技术的公司就算能上市,但能走多远这些问题上。其实,据彭博社2018年报道,小米已拥有 6324 项专利,其中 53% 在中国以外地区。截至2018年 3 月 31 日,小米国内已拥有授权专利 3600 多项,海外拥有 3500 多项,另有 6000 余项尚在申请中,其中最为关键的发明专利授权,小米在国内拥有 1174 件。小米在招股书中也强调,截至 2018 年 3 月 31 日,小米公司技术人员 5515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 38%。
\n小米9发布时,雷军也对外表示,外界严重低估了小米的技术成就和研发难度,小米在2018年前9个月投入了40亿元的研发费用,在AI领域投入了1500人,相机部门投入了几百人。事实上,小米在手机业务上创新不断,首创了全面屏手机小米MIX,引领了手机行业的发展方向,还大胆创新陶瓷工艺,开创了多款彩色陶瓷在手机上的应用。
\n如今小米成立集团技术委员会也足见小米在技术上发力的决心。
\n崔宝秋的技术管理法则:强调技术创新和开源
\n崔宝秋原任小米首席架构师、小米云平台负责人,在IT技术领域深耕二十余年。在InfoQ二叉树第二季《初心》纪录片中,崔宝秋讲述了一个播种多年的技术梦,作为一名技术老兵,他的初心是让自己写的代码跑在每个人的电脑上。
\nInfoQ曾有幸邀请崔宝秋老师在GTLC全球技术领导力峰会分享了题为《如何成为一个值得追随的技术领导者》的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分享了自己对技术管理的一些心得,其中最为重要的两点就是技术创新和开源文化,这也正好与雷军对技术研发的重视不谋而合。
\n崔宝秋表示,“技术管理者”首先是技术,而不只是一个管理者。技术管理者也需要关注技术的广度和深度。如今计算机技术变化非常大,技术演进非常快,如果要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常青,那么一定要准备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要进入3到5个领域,每个领域都要做到大牛级别。对技术管理者来说,广度比深度更加重要。“你可能没有精力学很多知识,也几乎不可能在各个领域都深挖。那么你能不能挑选公司最高优先级的领域钻进去,或者在团队里面依次地切入不同领域,以发挥自己的价值?对于技术管理者来说,广度与深度,也是值得一生追求的。”
\n另外,技术与创新是密不可分的。每一个工程师都想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东西,鼓励创新其实是给所有的工程师机会,让他们有能力有机会去做有影响力的事情。做技术出身的崔宝秋在小米云平台团队也一直在鼓励大家用最新的技术最先进的工具,使用最新的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公司的生产率和生产效率。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