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起L3事故?真刑啊

作者 | 有车有据 编辑 | 智能车参考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自动驾驶之心”公众号

戳我-> 领取自动驾驶近15个方向学习路线

>>点击进入→自动驾驶之心『自动驾驶』技术交流群

本文只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文

中国“首起L3事故”,最新进展来了.

从事件“曝光”,到主要责任人被抓,前后时间不到一周。

但这次“刑”起来的,却不是L3的技术开发或运营方。

甚至涉事车企,也表示自己也是一脸懵,很无辜。

发生了什么?

2月18日,广州天河警方发布了一则消息:

2月12日,广州天河警方接群众报警称,有人在网络上发布“首例智能驾驶致死案宣判车企担责70%”的虚假信息。接报后,警方迅速介入调查,并于2月14日抓获犯罪嫌疑人闫某(男,53岁)

经查,闫某为吸粉引流、赚取流量收益,捏造不实信息,通过其在各大平台的个人自媒体账号发布不实帖文,造成恶劣影响。目前,闫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其对上述行为供认不讳,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媒体与车企的纠纷恩怨屡见不鲜,报警发律师函的也不少,但这次性质格外严重:警方公告中直接使用了犯罪嫌疑人的表述,而不是违法嫌疑

区别在于,如果只界定为“违法”,有可能只给予行政处罚,免于起诉。而一旦被以“犯罪嫌疑”处理,办案机关会将相关证据固定,移交起诉。

e8648aa61eaa630028d1ceaedb781729.png

更精确地讲,“犯罪”特指有违反我国《刑法》的情节,并且社会危害程度较高。

那么,闫某到底说了什么?

2月12日,他通过自己控制的自媒体账号发布《L3级自动驾驶首例判决!车企担责70%,智驾法规全面重构》一文。文章称,广州法院于2024年12月对一起小鹏汽车L3级自动驾驶追尾事故作出判决。因系统未识别静止障碍物,车企需承担70%的赔偿责任,车主自负30%。

9939c13e83fba702da9be33e0b4552e0.png

其中把案件称为“国内首例智能驾驶致死案”,迅速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当天小鹏汽车发布公告辟谣,并报警处理。次日公安就侦破,主要犯罪嫌疑人涉嫌寻衅滋事罪已到案。

寻衅滋事罪在刑法中界定范围比较宽泛,行为人实施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行为,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了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损害结果都达到立案标准。

量刑一般分5年以下及5年到10年两个区间,视危害程度而定。

具体到这个案子,危害程度大概率会以相关内容在互联网的转发讨论数量为参考。

daad269065a6dff8e79f37c733c443e1.png

当然,最后是否以寻衅滋事罪起诉还不一定,因为闫某炮制Fake news的情节,也符合刑法中的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范围,量刑在2年以下。

查阅全国、广东地区类似案件情况,大多数都是以行政处罚手段处理,上升到违法犯罪处理程序的还真不多。

一方面,可能因为最新的政策风向更加倾向于保护民营企业;

更关键的,是因为这个谣言炮制的确太粗糙,没有什么翻案、模糊的空间。

首例L3事故?咋回事?

事实真相很简单:根本不存在这样一个案例,广州法院没判过,裁判文书也查不到。

因为小鹏现在量产的智驾系统,根本就不是L3,这是技术圈、用户、媒体,也包括小鹏汽车自己一致的共识。

特斯拉、小鹏等等玩家量产高阶智驾的全称,应该是高阶辅助智能驾驶,在国标GB/T 40429-2021中,只要带辅助二字,就属于L2及以下的范围。

L3及以上最本质的区别,是“驾驶自动化”,即在特定条件下,完全实现自动驾驶,“条件”越普适,级别越高。

a9db1647a1968470ca5edeb227e42ff6.png

小鹏XNGP不是L3,国内首批通过L3上路试点的车企名单中也没有它,自然不存在所谓“车企70%、用户30%”的案例。

不过官方有临时法规性质的文件中,口径统一为智能网联汽车,包含国标GB/T 40429-2021定义的L3级驾驶自动化(有条件自动驾驶)和L4级驾驶自动化(高度自动驾驶)。

至于事故责任,目前的仍然沿用2023年7月的规定:

事故责任归属的判断由交通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在测试过程中事故责任系车辆负责的,造成的损失首先由保险公司赔付,不足的部分由试点使用主体(申请车企或其他试点申请方)补齐。

也就是在L3试点阶段,具体情况具体商量,由当地交管部门凭经验和客观损失划分责任。

很明显是先收集案例积累操作经验,为后面L3的规模化量产上路做准备。

从种种迹象来看,L3结束试点,进入量产阶段可能也的确不远了。

ec360370ccdcc2a797b4a0a7ae3217ac.jpeg

国内公开宣布L3时间表的玩家,包括:

小鹏汽车——2025年底推出L3级智驾软件;

华为也明确在今年推出L3商用版本,合作车企之一岚图,透露L3车型已经在研发了;

上汽旗下的通用、智己,则宣布与2026年实现L3商用

极氪也将在4月上海车展公布自己的L3车型。

背后的技术,100%无例外都是端到端体系。

这也使得L3即将爆发的前夕,中国和欧洲车企走向两条不同的路线:中国靠数据驱动的端到端,欧洲车企靠规则定义的传统范式(奔驰、宝马等有严苛条件的L3系统)。

66e56626b4462ea5be1a74958d09ca72.png

北美呢?NHTSA最新的自动驾驶准入法规草案中,直接划分为辅助驾驶和全无人,没有给L3这种比较模糊的“人机共驾”留下任何操作空间。

核心难题仍然是:

L3大部分时间可以脱手脱眼,但注意力必须一直集中,随时准备接管。而驾驶员接管时机难以量化表述,一旦发生事故,很难说是系统能力不足还是用户接管时机不当。

基于此,L3呈现出这样的格局:中国努力探索,北美直接放弃,欧洲圈地自娱自乐。

对于用户来说,我们关心的则是:

一旦L3车型开卖上路,事故究竟谁来买单?

① 自动驾驶论文辅导来啦

34a6a2091d2cb59c9cb332d63cea8712.jpeg

② 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学习社区

『自动驾驶之心知识星球』近4000人的交流社区,已得到大多数自动驾驶公司的认可!涉及30+自动驾驶技术栈学习路线,从0到一带你入门自动驾驶感知端到端自动驾驶世界模型仿真闭环2D/3D检测、语义分割、车道线、BEV感知、Occupancy、多传感器融合、多传感器标定、目标跟踪)、自动驾驶定位建图SLAM、高精地图、局部在线地图)、自动驾驶规划控制/轨迹预测等领域技术方案大模型,更有行业动态和岗位发布!欢迎扫描加入

c036c4286c4218f2a2d3d05f547c9129.png

 ③全网独家视频课程

端到端自动驾驶、仿真测试、自动驾驶C++、BEV感知、BEV模型部署、BEV目标跟踪、毫米波雷达视觉融合多传感器标定多传感器融合多模态3D目标检测车道线检测轨迹预测在线高精地图世界模型点云3D目标检测目标跟踪Occupancy、CUDA与TensorRT模型部署大模型与自动驾驶NeRF语义分割自动驾驶仿真、传感器部署、决策规划、轨迹预测等多个方向学习视频(扫码即可学习

725c80721c33d705a7881f46b32572fb.png

网页端官网:www.zdjszx.com

④【自动驾驶之心】全平台矩阵

b6ee36c36e81ae1e2ffcbdae99a19aa3.pn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