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程序员--基本运算

文章基于视频--Word,添加颜色部分为自己认为重点

一、    算术运算

C语言一共有34种运算符,包括了常见的加减乘除运算

1.  加法运算+

l   除开能做加法运算,还能表示正号:+5、+90

2.  减法运算-

l   除开能做减法运算,还能表示符号:-10、-29

3.  乘法运算*

注意符号,不是x,而是*

4.  除法运算/

l   注意符号,不是÷,也不是\,而是/

l  整数除于整数,还是整数。1/2的值是0,这个并不是二分之一

5.  取余运算%(模运算)

l   什么是取余:两个整数相除之后的余数

l  %两侧只能是整数

l  两侧必须是整数

l   正负性取决于%左侧的数值

6.  注意点

1>  自动类型转换

int a = 10.6;

int b = 10.5 + 1.7;

自动将大类型转换为了小类型,会丢失精度

2>  自动类型提升

int b = 10.5 + 10;

将右边的10提升为了double类型

double b = 1.0 / 2;

解决除法的精度问题

3>  强制类型转换

double a = (double)1 / 2;

doubleb = (double)(1 / 2);

4>  运算顺序

l   表达式

l   结合性(结合方向):2+3+4

l   优先级:5+4*8-3

7.  习题

1)      当?是什么运算符时,不论整型变量a的值怎么变,结果c都不超过10

intc = a?10;

2)      提示用户输入两个整数,并输出两个整数的平均数

3)      提示用户输入一个时间的秒数,比如500秒就输入500,然后输出对应的分钟和秒,比如500s就是8分钟20秒

 

二、    赋值运算

1.  简单赋值

l  int a = 10 + 5;的运算过程

l  a = b = 10;的运算过程

l  等号左边不能是常量,比如10 = 11;

2.  复合赋值

l   复加减乘除余:a += 4 + 5;

l  a += 5 + 6 + 4;// a = a + (5 + 6 + 4)

 

三、    自增自减

1.  简单使用

l  ++  自增运算符。如a++,++a,都等价于a = a+1

l  自减运算符。如a--,--a,都等价于a = a-1

l  5++是错误的

 

2.  ++a和a++的区别

l   int a = 10;

u   a++;  ++a;

u   int b = a++;int    b = ++a;

       b = 10 +(a++) + (++a);

       //即 b = 10 + (10)+(12);

 

四、    sizeof

1.  作用

用来计算一个变量或者一个常量、一种数据类型所占的内存字节数。

2.  基本形式

l   sizeof( 变量\常量 )

l   sizeof 变量\常量

l   sizeof( 数据类型 )

l   不能是sizeof 数据类型

 

五、    关系运算(比较运算)

1.  条件判断

l   默认情况下,我们在程序中写的每一句正确代码都会被执行。但很多时候,我们想在某个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才执行某一段代码

l   这种情况的话可以使用条件语句来完成,但是我们暂时不学习条件语句,先来看一些更基础的知识:如何判断一个条件成不成立。

2.  真假

l   在C语言中,条件成立称为“真”,条件不成立称为“假”,因此,判断条件是否成立就是判断条件的真假

l   怎么判断真假呢?C语言规定,任何数值都有真假性,任何非0值都为只有0才为。也就是说,108、-18、4.5、-10.5等都是“真”,0则是“假”。

3.  关系比较

开发中经常要比较,比如斗地主游戏中牌的大小。利用关系运算符就可以比较两个值的大小。

l   关系运算符的运算结果只有2种:如果条件成立,结果就为1,也就是“真”;如果条件不成立,结果就为0,也就是“假”。

4.  使用注意

l   关系运算符中==!=的优先级相等<<=>>=的优先级相等,且前者的优先级于后者:2==3>1  (先运算 3>1)

l  关系运算符的结合方向为从左往右 4>3>2

l   关系运算符的优先级小于算术运算符:3+4>8-2

5.  习题

计算下列表达式的值

l   3 > 4 + 7

l   (3>4) + 7

l   5 !=4+2*7>3 == 10

 

六、    逻辑运算

l   有时候,我们需要在多个条件同时成立的时候才能执行某段代码,比如:用户只有同时输入了QQ和密码,才能执行登录代码,如果只输入了QQ或者只输入了密码,就不能执行登录代码。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借助于C语言提供的逻辑运算符。

l   逻辑运算的结果只有2个:“真”为1,“假”为0

1.&&逻辑与

1>使用格式

条件A&& 条件B”

2>运算结果

只有当条件A和条件B都成立时,结果才为1,也就是“真”;其余情况的结果都为0,也就是“假”。因此,条件A或条件B只要有一个不成立,结果都为0,也就是“假”

3>运算过程

总是先判断条件A是否成立

l   如果条件A成立,接着再判断条件B是否成立:如果条件B成立,“条件A&&条件B”的结果就为1,即“真”,如果条件B不成立,结果就为0,即“假”

l   如果条件A不成立,就不会再去判断条件B是否成立:因为条件A已经不成立了,不管条件B如何,“条件A&&条件B”的结果肯定是0,也就是“假”

4>举例

逻辑与的结合方向是“自左至右”。比如表达式(a>3) && (a<5)

l   若a的值是4:先判断a>3,成立;再判断a<5,也成立。因此结果为1

l   若a的值是2:先判断a>3,不成立,停止判断。因此结果为0

l   因此,如果a的值在(3,5)这个范围内,结果就为1;否则,结果就为0

5>注意

l   若想判断a的值是否在(3,5)范围内,千万不能写成3<a<5,因为关系运算符的结合方向为“从左往右”。比如a为2,它会先算3<a,也就是3<2,条件不成立,结果为0。再与5比较,即0<5,条件成立,结果为1。因此3<a<5的结果为1,条件成立,也就是说当a的值为2时,a的值是在(3,5)范围内的。这明显是不对的。正确的判断方法是:(a>3)&& (a<5)

l   C语言规定:任何非0值都为只有0才为。因此逻辑与也适用于数值。比如5 && 4的结果是1,为“真”;-6&& 0的结果是0,为“假”

 

2.|| 逻辑或

1>使用格式

条件A || 条件B”

2>运算结果

当条件A条件B只要有一个成立时(也包括条件A和条件B都成立),结果就为1,也就是“真”;只有当条件A和条件B都不成立时,结果才为0,也就是“假”。

3>运算过程

总是先判断条件A是否成立

l   如果条件A成立,就不会再去判断条件B是否成立:因为条件A已经成立了,不管条件B如何,“条件A|| 条件B”的结果肯定是1,也就是“真”

l   如果条件A不成立,接着再判断条件B是否成立:如果条件B成立,“条件A|| 条件B”的结果就为1,即“真”,如果条件B不成立,结果就为0,即“假”

4>举例

逻辑或的结合方向是“自左至右”。比如表达式(a<3) || (a>5)

l   若a的值是4:先判断a<3,不成立;再判断a>5,也不成立。因此结果为0

l   若a的值是2:先判断a<3,成立,停止判断。因此结果为1

l   因此,如果a的值在(-∞,3)或者(5, +∞)范围内,结果就为1;否则,结果就为0

 

5>注意

 C语言规定:任何非0值都为“真”,只有0才为“假。因此逻辑或也适用于数值。比如 5 || 4的结果是1,为“真”;-6 || 0的结果是1,为“真”;0 || 0的结果是0,为“假”

 

3.! 逻辑非

1>使用格式

! 条件A

2>运算结果

其实就是对条件A进行取反:若条件A成立,结果就为0,即“假”;若条件A不成立,结果就为1,即“真”。也就是说:真的变假,假的变真。

3>举例

逻辑非的结合方向是“自右至左”。比如表达式! (a>5)

l   若a的值是6:先判断a>5,成立,再取反之后的结果为0

l   若a的值是2:先判断a>3,不成立,再取反之后的结果为1

因此,如果a的值大于5,结果就为0;否则,结果就为1

4>注意

l   可以多次连续使用逻辑非运算符:!(4>2)结果为0,是“假”,!!(4>2)结果为1,是“真”,!!!(4>2)结果为0,是“假”

l   C语言规定:任何非0值都为只有0才为。因此,对非0值进行逻辑非!运算的结果都是0,对0值进行逻辑非!运算的结果为1。!5、!6.7、!-9的结果都为0,!0的结果为1

 

4.优先级

l   逻辑运算符的优先级顺序为: 小括号()> 负号 - >!> 算术运算符 > 关系运算符 >&&>||

l   表达式!(3>5)|| (2<4) && (6<1) :先计算!(3>5)、(2<4)、(6<1),结果为1,式子变为1|| 1 && 0,再计算1&& 0,式子变为1|| 0,最后的结果为1

l   表达式3+2<5||6>3等价于((3+2) < 5) || (6>3),结果为1

l   表达式4>3&& !-5>2 等价于(4>3) &&  ((!(-5)) > 2) ,结果为0

 

七、    三目运算符

N目运算符->三目运算符

   条件 ? 数值1 :数值2

条件成立 返回 数值1  ;条件不成立 返回数值2

l   int a = 5?10:2;

l   获得a、b中的最大数

l   获得a、b、c中的最大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单链表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它由若干个结点组成,每个结点包含一个数据域和一个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单链表的基本操作包括:初始化、插入结点、删除结点、查找结点等。下面是单链表基本运算算法的实现。 首先,定义单链表的结点结构体: ```c typedef struct LNode { DataType data; struct LNode *next; } LNode, *LinkList; ``` 其中,`DataType`为数据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义。 初始化单链表: ```c void InitList(LinkList *L) { *L = (LinkList) malloc(sizeof(LNode)); (*L)->next = NULL; } ``` 插入结点: ```c void InsertList(LinkList L, int pos, DataType x) { int index = 0; LinkList p = L, q; while (p && index < pos - 1) { p = p->next; index++; } if (!p || index > pos - 1) { printf("Invalid position.\n"); return; } q = (LinkList) malloc(sizeof(LNode)); q->data = x; q->next = p->next; p->next = q; } ``` 删除结点: ```c void DeleteList(LinkList L, int pos) { int index = 0; LinkList p = L, q; while (p->next && index < pos - 1) { p = p->next; index++; } if (!p->next || index > pos - 1) { printf("Invalid position.\n"); return; } q = p->next; p->next = q->next; free(q); } ``` 查找结点: ```c LinkList FindList(LinkList L, DataType x) { LinkList p = L->next; while (p != NULL && p->data != x) { p = p->next; } return p; } ``` 需要注意的是,在插入和删除结点时,需要保证传入的位置参数`pos`合法,即在链表的范围之内。此外,当查找结点时,如果找到了指定的元素,则返回它所在的结点的指针;如果没有找到,则返回`NULL`。 完整代码如下: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