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9查尔斯·汉迪在他的《非理性时代》一书中,预见了随着我们进一步进入 21 世纪,这些变化将如何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

他设想,工作和生活将意味着不断重塑自我,并重新立足于一种新的成功感,专注于终身学习、联系、社区和有目的的方向。
当时,汉迪预测了 25 年后的今天我们正在目睹的全职就业的消亡,和个人投资组合经济(即多重工作和/或职业活动)的兴起。
我们每个人将渴望脱离为组织工作,而是成为自己品牌和职业的主人和专家,又称为个人IP。同样,也将有人有多个工作、角色或职业道路。
他还预测,企业将不得不应对不断增加的变化周期浪潮,直至破产与裁员。
他的愿景正在塑造当今的现实。
变化和 S 形曲线
书中,提到了一种可预测的模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变化以及我们要去的地方。这是一个“简单”的模型:

所有的变革举措都可以用上面的 S 形曲线来表示,这种曲线逻辑总结了所有人类活动、工作项目、新产品、战略实施、公司、政府、国家和所有生命本身的兴衰。
这一切都是作为一种新的努力慢慢开始的,然后积累经验,它上升到成功的高潮,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它逐渐减弱并最终被耗尽。
在当今时代,变化周期意味着终身工作不再存在,变化开始以十年为周期发生。
在新千年的开始,变化周期进一步压缩到每 3-5 年一次。但是,今天,技术正在迫使以年度甚至更快的周期在多个层面进行适应性变革。
例如,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每年都因更快、更好、更高效、更智能的硬件而变得过时,不断进步的人工智能 (AI) 意味着可以更快地将相关软件更新推出这些产品。
最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和超级计算机将意味着今天的许多工作明天将不复存在,但我们甚至无法开始猜测明天的世界将有哪些新工作。
目前的预测告诉我们,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将意味着许多基于手工的工作可能会消失。
技术进步和人工智能是必然的。相反,我们需要拥抱未来的曲线,驾驭变革的浪潮,并学会适应和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技能。
我们时代的悖论
我们这个时代的悖论是,当你知道你应该去哪里以及你需要改变什么时,都已经太晚了。更戏剧性的是,如果你继续这样下去,你将错过通往未来的道路。
这个悖论也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悖论,因为我们不得不面对更多的悖论。
例如,随着技术在其自身的非线性变化曲线上无情地前进,它将造成更多的失业和动荡。
但是,与此同时,它在更高的技能组合中造成了差距,同时也要求我们意识的进步,这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追赶得上。
因此,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所有这些变化?
第二曲线思维
值得庆幸的是,在上述曲线之外还有一丝转机,那就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创建新的第二条曲线。
它需要一种更有纪律的方法,在第一条曲线下降之前,在第一条曲线仍处于全速流动时,更早地意识到下降迹象并开始寻找新的上升点。
这是资源和效率得到优化并可用于使新的第二条曲线运行,并通过其初始实验阶段的地方,称为第二曲线思维。

因此,上面的 S 形曲线描绘了在 A 点或 B 点之前的交叉影线区域预期未来的变化。
当你处于第二曲线的下降、第一曲线上升的阶段时,则是异常尴尬的进退两难区。
所以当我们的人生停滞不前时。这一切看起来都合乎逻辑。我们本能地发现很难按照第二曲线思维采取行动,因为我们仍在第一曲线上滚动。
挑战在于在一切顺利时开始重塑自我,预测并超越了第一条曲线的“下降阶段”。
重塑职业
虽然某些职业可能比其他职业更稳定,例如老师和医生,但我们中的许多人将被迫快速、持续地改变我们业务和工作生活的战略方向,以应对这些进步。
第二曲线思维对于个人来说,是关于在这个过程中重塑自己的思维。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面临定期重新归零的前景将变得更加普遍。
对于数以百万计的人来说,谋生意味着用新的眼光看待事物。
组合职业的一部分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将变得高度个人化,并且必须越来越符合我们的真实身份,重塑变化曲线将是永恒且不断变化的。
寻找人生第二曲线的方法
从成长的第一曲线所分形出来的第二曲线,其实就是在第一曲线的基础上实现了认知的突破。
很多时候,我们以前获得的“旧认知”,同时也是禁锢我们成长的最大力量和障碍。
我们通过第一曲线获得的认知会带来认识禁锢,导致我们很难突破自我的认知边界。很多人在到达第一曲线极限点的时候,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最终都没能突破自我。
事实上,你过去的成功也许会成为你未来的最大障碍。
因此,要想实现第二曲线的人生二次飞跃,就要突破自我的认知边界,提升自己的认知层级和维度。

在不确定的黑暗中前行,摸索着找出那个自我迭代的“第二曲线”,我们是否有章法可依呢?请参考如下三个步骤,并无限循环它。
第一步:预测,识别第一曲线极限点
如果你处于极限点,无论你多努力,也不能取得进步。也就是说,处于极限点时,即使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和资源,产出也会不增反降。
如何找出我们自己的极限点?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岗位极限点。你所在的岗位是不是直升不了上一层了?
公司极限点。你所在的公司是不是开始走下坡路?
行业极限点。你所在的行业是不是已经开始被时代淘汰?
第二步:破局,寻找第二曲线破局
你的念头有没有被很多“想当然”给禁锢住,对于一些现状连质疑都没质疑过?你会不会在还没有尝试过的情况下,就直接否定一些新的可能性?
你会发现,回到“原点”,不同时期重新盘点和强化自己最想达到的“目的”,会帮助你调整工作形态、业务模式、产品服务、营销方式等一系列状态。
因为在什么组织、做什么事、怎么做,本就是抵达“使命”彼岸的路径和手段而已。回到“原点”,适应“变化”,你就能看到第二曲线的“破局点”。
第三步:复盘,让思维持续升维
乔布斯的第一曲线,是一个孤傲偏执,独断专权的独行者,直到被董事会赶出苹果。
乔布斯的第二曲线,是他回归苹果之后,持续推出“i”系列产品,让苹果跃居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演绎一部现实版“王者归来”的神话。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破局,走到第二曲线,源于对第一曲线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审视。这种自我审视、自我反省,就是一种复盘思维。

从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是思维与认知的变化,而改变认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人的自我意识的进化。
自我意识的进化需要我们熟练掌握第一性原理,基于硬科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复杂学科)以及软学科中的(哲学、心理学等)思维方式与思维模型,建立基于多元思维模型的思考方式。
可以确定的是,只有认知水平的提升,才能让你实现从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的非连续性成长。
如果通过短视频汲取信息与知识是你目前的认知水平,那你也将永远无法开始通过输出专业内容、撰写专栏实现职业转变的第二曲线。
复盘可以让你看到自己的缺陷以及自身操作系统的bug、真正认清现实,对自身行为进行干预和调整,让你能够以新的思维、新的行为重构一切,从此刻开始,人便拥有了对人生的掌控权。
补充说明
注重第二曲线的成长并不意味着第一曲线不重要,没有第一曲线的成长和积累,就不会分形出第二曲线。
事实上,第一曲线的成长非常重要,是第二曲线成长的土壤和根,第一曲线成长得越好,越容易分形出第二曲线。
如果你在某个领域的第一曲线都没有什么作为,没到达极限点,甚至连第一曲线的拐点都没有过,就不会分形出第二曲线。
所以说,我们要在自己的第一曲线做到足够好,才更容易分形出第二曲线来。
时代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创新和颠覆每天都在上演,第一曲线的技能有时候很快就会被淘汰,每个人都需要努力突破自己的成长极限和认知边界,以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新时代。
本文主要内容转载原作者穆宁,仅供广大读者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者权益,请联系我提供证据,我会予以删除
数字化转型网(www.szhzxw.cn资讯媒体,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