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尤其是开发者们,往往希望拥有一个便携系统以供外出使用。最著名的莫过于windows to go了吧。
而今天这篇教程,则是一篇关于linux to go的教程。
PS:本文鸽了好几个月,于2023.2.9重开,部分内容进行补充,下文以//表示补充内容。
嗯其实本人接触linux得三四年了,而且本人超喜欢linux(甚过win),一直都在拿手机上的termux+proot跑linux,电脑又不敢乱动。最近呢正好以生日礼物为借口(虽然还没到就买了,似乎提前了一个月不止)买了张铠侠的128tf卡和联想的读卡器,可以在不修改原硬盘的基础上动电脑了。再加上高考三天放假终于有机会发发博文了。
//已经碰Linux五年啦(小升初开始) ,过年时又入手了块SSD,下文会介绍。
吐槽一句:发货太慢了,等了两周多(一直卡着后来催了一句结果一天到)
回到正题吧!
本文特点:极为详细,每一步都讲讲明,适合新人。
如果仅对部分内容有疑惑可以选择性阅读,然而当你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建议全文阅读。
准备部分
1.一台windows(其他也可)电脑
2.一个合适的移动存储器
3.脑子
*这里对合适的移动存储器做一下解释。
大多数人会选择以下四种设备制作to go系统。
●传统u盘:不建议,原因很简单,传统u盘的4k读写实在太差了,而系统最看重随机4k性能。
评价:价格低,适合大文件存储。
●固态u盘:建议,价格高,性能好。
评价:价格高,有能力就买这个。推荐闪迪cz880(但是cz880得看运气了,可能会买到差颗粒)
//除非考虑携带性,要不然更建议SSD。
●存储卡:建议,性价比最高,性能较好,方便携带。
评价:学生党可能会很喜欢这种高性价比的选择(比如我),推荐:联想读卡器(usb3.0即可)+铠侠/闪迪卡(铠侠具有更高的性价比,闪迪则性能更好一点。)
//因为硬盘降价所以性价比不再最高了。
●移动硬盘:看个人需求。相比以上三个便携性过低,价格较高,性能最好。
//现在最推荐这个,此外移动硬盘可以自己DIY。
评价:如果你平常都能带个包(那为什么不直接把笔电带走呢)或者只打算放在家里用这是个极好的选择。现在固态硬盘便宜多了,硬盘盒也很便宜,128G的ssd+盒子甚至能比128的固态u盘便宜,除了不方便带以外都很推荐。
综上所述:
性价比最优是存储卡+读卡器(128G100以内)
性能最优是固态硬盘+硬盘盒(128G150左右)
//现在首推移动硬盘,512G SATA SSD+硬盘盒才250左右)。
*如果买那些高级别的固态硬盘另说。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
安装过程
接下来将开始涉及有关系统的安装部分。
1.系统的选取
本文只讲linux to go啊,所以这里只讨论linux。而本文都说了是带出去用的,也就是说个人使用,那大部分人都只会希望考虑桌面版吧,server就不考虑了。
考虑一个linux桌面系统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包管理器
最重要的几大包管理器应该是以下的
dpkg(apt)系:debian,ubuntu,kali...
rpm/yum/dnf系:redhat,centos,fedora,suse...
pacman/aur系:arch,blackarch,manjaro...
●图形环境(常见)
重量级:
CDE:太老了不提了
unity:也比较老了,不提了
GNOME:风格很传统的重量级(c的GTK),对内存要求高,现在是GNOME4(圆角超好看)
KDE:风格上很现代的重量级(cpp的QT),对cpu要求高,KDE有标准版和plasma版,KDE5的plasma几乎完全重写(圆角不如GNOME...还是很期待KDE6的)
DDE:deepin的DDE,很美观,适合新人
...
轻量级:
XFCE4(其实算中量级):自由度较高,环境较全
LXQT(LXDE):win风格
mate:比lxqt还简陋
...
超轻量级(没想到吧,这里将列出一些根本算不上桌面环境的环境,所以本节标题我特地用的图形环境):
kwin:KDE的窗口管理器,现代而重量
xfwm:xfce的窗口管理器,轻量
icewm:悬浮式窗口管理器,轻量
i3wm(我超喜欢):平铺管理器,轻量
awesomewm:平铺管理器,虽然其实不完全平铺,轻量
dwm:平铺管理器(python写的),轻量
...
●易用度
主要看系统是不是开机即用(毕竟新人也不喜欢折腾是吧)而且和安装方不方便。
比较易用的系统:
ubuntu:强大的社区,多种分支版可选择。
deepin:基本开箱即用
manjaro:驱动完善,安装简洁,多种界面可选择
Garuda:开箱即用的arch系统,多种界面可选择
*注:Ubuntu拥有多种风味版,诸如kubuntu和lubuntu,xubuntu等等...而Garuda拥有堪比manjaro的完善驱动和简易安装。
这里讲讲garuda和manjaro的一些差别和相同之处:
标准的garuda和manjaro一样使用KDE,并且都提供了软件安装向导(非常方便!但是garuda的向导似乎更新一点,支持一键安装fcitx5输入法,而manjaro还在fcitx),garuda默认使用linux-zen(增强型内核,以更高的耗电等为代价。)和BTRFS(强大的文件系统,理论上性能不如EXT4,然而在我的SD卡上速度似乎比EXT4快...不过本来sd卡就不应该用ext4这样的日志文件系统...话归正题,BTRFS的强大在于快照系统,可以拥有更好的数据恢复能力。对于企业而言,这点无关紧要,因为他们有更好的恢复方法,然而个人用户的话快照无疑很方便)。此外最大的差异是软件源的差异,garuda直接使用arch源,而manjaro则使用独立源(比arch延后两周,也因此失去了滚动更新最大的精华:最新的软件),有人会质疑arch这样的滚动更新是否太过激进,我的回答是:是,但是一般不会出问题。并且如果你担心这点,garuda无疑更加适合你,garuda拥有稳定滚动包管理(stable pacman),但是garuda拥有更大的开销:4G ram,同时她非常酷炫(对我这样的老年人很不友好...)
...
综上给出推荐列表。
deepin/uos
*嗯无疑是霸榜之选,新人,尤其是国人最适合这个了。
//仅适用于完全没碰过linux的国人。
ubuntu
//其实应该说ubuntu desktop,默认使用gnome4,支持商业服务(ubuntu 账号),我更喜欢kubuntu,但是kubuntu是没有ubuntu账号服务的。
*懂得都懂
manjaro
*与ubuntu体验类似甚至更好
Pop_OS!
*很友善的发行版
cutefishOS
*这个很冷门吧,没几个人用过吧,本人有幸在proot环境下体验看cutefishDE,mac风格,相当美观。
Garuda
*如果你玩游戏,这个是首选,因为garuda本来就是为游戏打造的发行版。
ALG(ArchLinux GUI)
*轻量级的一键安装体验的Arch。Arch系一直以轻量著称(600m的镜像),但是她也相对难以安装,但是ALG解决了这一问题,ALG的发行版支持多界面(标准为plasma),支持图形化安装向导,她尤为轻量,适合新人。
再提一个非常特殊的:
chromiumOS(及chromeOS和她们的衍生版本)
*以Web为界面的Linux发行版,可以尝鲜试试。国内可以试试fydeOS。
*需要注意的事项:
arch系基本上都是滚动发行,这个有人喜欢有人恨,我个人很喜欢。它的特点在于软件很新,缺点在于稳定性很差。使用此类系统开机一定要更新。此外aur包拥有linux界最庞大的仓库,别的发行版找不到的软件都可以在这找到,然而你必须清楚aur是由用户直接发行的包,存在危险性,尽量使用pacman安装软件。
ubuntu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默认使用gnome,你也可以选择kubuntu(kde),xubuntu(xfce),lubuntu(lxqt)等等。他们基本上只是DE的选择不同,然而在部分套件上会相差较大。
manjaro系拥有美化过的DE,非常棒,官方版有gnome,kde,xfce。社区版的i3wm版本同样有名。
2.安装方式的选取
●u盘安装盘:需要你拥有另一个u盘(或其他可用于安装的介质)
●虚拟机安装:这里不是指安装到虚拟硬盘里!是指借助虚拟机模拟一张安装盘来进行安装。
前者可供使用的协助软件:(存在简写名称,因为懒得打全)
etcher
软碟通
usb-installer
...
//再推一个ventoy。虽然早有听闻,但是才开始使用, 但是真的方便!ventoy可以让你的存储器保持文件存储功能,同时可以直接读取镜像文件,不需要刻录,相当方便。
后者可使用的软件:
vmware
vbox
...
这里我就用vmware安装了。
本人的环境如下:
redmibook14
(i5 10210u+mx250,8GDDR4+512SSD)
windows10
使用的系统镜像:kubuntu2204lts
(其实一开始用的manjaroKDE然后发现装了十几次一直没有引导项,不过应该是我操作问题吧。。。现在大概会装了,但是懒得装了。毕竟基本一直都只在proot环境下用过linux,也就拿过vmware装deepin进虚拟硬盘)。
本文将介绍uefi引导版本。
//好了,之前就写到这里,开始从这续写,下文将不再出现//标识符。同时,我将介绍直接使用安装介质的安装方法。
安装介质:SD card,Ventoy。事实上直接使用刻录软件刻录进去也是一样的,但是ventoy更方便,镜像放进去就能用了。
首先重启电脑,按F12/F2(部分电脑不一样,视情况而定)进入uefi。
然后应该会进入grub界面(很奇怪我的kubuntu不会,不过不影响),载入镜像就可以了。
等待进入界面。
进入界面后准备开始安装,kubuntu我建议先进入try,而不是直接install,这样可以避免一些问题。
安装时参考:
旧的系统一般要求一个/swap缓存分区,然而linux kernel几年前就已经使用swap file替代,所以可以不需要这个分区。此外linux data一般使用ext4,然而ext4是日志式文件系统,对sd卡这类不太友好。
你必须需要以下几个分区:
-efi:
--挂载点: /boot/efi
--Flag:boot
--FS label:任意
--FS:推荐Fat32,似乎有人说BTRFS也可以?
-root:
--挂载点: /
--Flag:root
--FS label:任意
--FS:推荐Ext4
你一般还需要以下分区:
-Home:
--挂载点: /home
--flag:无
--FS label:任意
--FS:推荐Ext4
注:一般而言Ext4拥有更好的性能,然而garuda这样的系统会强制使用btrfs,当然btrfs拥有更好的对个人用户而言的安全性,大多数发行版不会直接支持btrfs安装,而是ext4,此外openZFS也是个很好的选择,但是openZFS显然更适合企业用户(超大单个存储与RAID),NTFS则因为驱动问题不推荐。关于文件系统的选择一般还是建议ext4。
然后Next
个人信息自己填,推荐不要root账号使用和创建账号使用同一个密码,此外root账号一般情况下无法通过SDDM登录。
然后开始安装吧!
等待几分钟后安装就完成了,我们关机,移除安装介质(vmware其实也就是宿主机关机就行了),然后开机,再按F12/F2,进入uefi,启动我们的系统!
注:找不到启动项的话请确认是否开启了安全启动和从其他存储器选项启动这些设置。
然后还是grub界面...(我的kubuntu似乎照样没有,但是其他发行版都有,这个是可以设置跳过或不跳过的),然后进入DM,默认就是你使用的那个界面,然后输入密码登录即可!
这样,你的linux就完成了!
接下来将开始讨论美化,个性化我们的linux,并且讨论一些常用软件工具...
#写到这不想写了...下次再写...先发布了...至于配图...我还真都没留(或者删了),下次有机会重新走一次安装流程补一下吧,学生党时间紧,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