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百模大战”硝烟未散,便跑步进入2024年的“千用大战”。千行百业,场景千差万别,需求各异,如何甄选出适合自己的行业大模型,成为应用大模型的第一步。
4月2日,在“云端眺望 向‘数’而生”数字创新生态大会上,深耕政企数字化转型多年的浪潮云提出了他们对行业大模型甄选的九字真言——“可信赖、易落地、可持续”。在笔者看来,这九个字,字字珠玑,直击大模型甄选痛点,并深入浪潮海若大模型骨髓。
可信赖
在浪潮云看来,政企采用大模型,首先要考虑“可信赖”,也就是安全性的问题。而大模型是否“可信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
是否本地部署:行业大模型应用时要想充分发挥行业价值,就需要使用自身的业务数据进行训练和微调,而业务数据很多情况下要遵守“数据不出域”的规定,因此本地部署成为行业模型的必备条件之一。
是否有安全保障:“安全”是一个考验综合能力的复杂体系,涉及技术、管理、组织等多个方面。云厂商,特别是有云原生安全能力的厂商,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
是否通过备案:只有通过了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大模型才拥有了合法的身份,也才能确保大模型使用的合规合法。
浪潮海若大模型,作为山东省首个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的模型产品,依托在全国布局的120+城市云中心支持本地化部署,这样可以根据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需求,确保数据的本地化处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数据保护要求。
同时,浪潮海若大模型采用全链路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数据和模型的安全性。这意味着从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到模型的训练和部署,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严格的安全控制,以防止数据泄露、篡改或其他安全威胁。
易落地
大模型驱动的产业变革,用“一日千里”来描述也不为过,如何快速抓住大模型应用带来的新质生产力跃升,是千行百业的共同课题。因此,选择一款能便捷接入的行业大模型,快速落地大模型应用,尤为重要。
“易落地”意味着大模型能够轻松地被集成到各种业务环境中,能够快速而有效地在实际业务场景中部署和应用,快速产生价值,同时降低企业在采用新技术时的成本和风险。具体体现在快速部署、与业务快速融合、应用场景丰富、生态完整健壮等方面。
浪潮海若大模型不仅提供了模型本身,还提供了包括算力、数据、算法等在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这种一站式服务部署简便,简化了企业在引入和使用大模型时的复杂性,降低了技术门槛,使得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能够迅速开发和启用。同时,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架构,比如MoE架构和全面优化的RAG,海若大模型实现了与业务流程的快速融合,提高了模型在实际业务中的适用性和效果。
此外,浪潮海若大模型通过持续打造和完善行业智能体商店,每个行业智能体商店将覆盖200余个典型应用场景,能够快速适应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加之浪潮云还将通过建立数字生态创新共同体,与众多生态伙伴合作,共同推动海若大模型的应用落地。这种合作生态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和优势,加速模型在不同行业和场景中的实施和推广。
可持续
政企对大模型的投资,不是解决一时一刻的问题,而是着眼于长期的生产力提升。因此,大模型如何能为政企产生持续的价值、如何确保大模型企业能提供持续、不间断的服务,也是选择大模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可持续”意味着大模型不仅要能立即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还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持续提供高效、可靠的服务,并在不断的迭代和优化中,保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为各行业的发展贡献长期价值。
基于“可持续”的考虑,浪潮云依托其20年的行业经验和技术积累,一方面对海若大模型进行持续的训练和调优,不断提升其性能和准确率,使得模型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数据的积累,持续优化和迭代,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数字生态创新共同体,与众多合作伙伴联合进行技术与应用创新,共同推动海若大模型的长期发展。
有了九字真言的指引,浪潮海若大模型的业务战略也水到渠成——浪潮云将投入50亿元资金,依托数字生态创新共同体,加快推动海若大模型在100个城市的快速落地,持续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为此,浪潮海若大模型首批面向政府、交通、应急、制造、医疗、农业六大行业,依靠可信赖、易落地、可持续三大核心优势,依托海若完整产品矩阵,帮助用户打造行业专属大模型,并基于在全国布局的分布式算力平台,实现带算力入场,对于政务云覆盖用户,只需1天时间即可实现海若快速交付,其他行业最长不超过1个月。
可以预见,“千用大战”只会愈演愈烈,而大模型服务提供商只有切实基于用户应用需求、用户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对的大模型,才能共同在这场大战中成为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