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ire 总线协议介绍

1-Wire 总线协议(1-Wire® Protocol)深度解析

1-Wire(单总线)是由 Dallas Semiconductor(现属 TI)开发的低成本串行通信协议,通过 ** 一根数据线(DQ)和地线(GND)** 实现双向通信,支持单主机与单个或多个从设备通信。其核心优势在于极简布线、总线供电能力和硬件级设备认证,广泛应用于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和工业物联网领域。

一、协议起源与技术定位

  • 诞生背景:1993 年由 Dallas Semiconductor 推出,最初用于温度传感器 DS18B20,解决传统多线协议在分布式场景中的布线复杂性问题。
  • 设计目标
    • 极简硬件:仅需 1 根信号线,降低布线成本和空间占用。
    • 总线供电:支持寄生电源(Parasitic Power),从设备无需独立供电。
    • 唯一寻址:每个设备内置 64 位唯一标识符(ROM ID),支持多设备组网。
    • 数据安全:后期版本引入加密认证(如 SHA-256 HMAC),满足工业级安全需求。

二、物理层特性

1. 电气特性
参数标准模式超速模式(Overdrive)
电压范围1.7V ~ 5.5V2.8V ~ 5.5V
上拉电阻4.7kΩ(总线空闲时为高电平)2.2kΩ(提升信号边沿速率)
传输距离最长 100 米(取决于线阻和负载)最长 50 米
ESD 保护数据线支持 ±8kV 接触放电(IEC 61000-4-2)-
2. 供电模式
  • 寄生供电(总线供电)
    从设备通过 DQ 线的高电平获取能量(由主机或外部上拉电阻提供),适用于低功耗场景(如温度传感器)。此时需注意:
    • 主机需在写操作时提供足够电流(>100μA),确保从设备电容充电。
    • 长时间高电平可能导致总线功耗过高,需配合低占空比通信。
  • 独立供电
    从设备通过 VDD 引脚外接电源,适合高功耗操作(如 EEPROM 编程)。

三、协议层核心机制

1. 设备寻址:64 位 ROM ID

每个 1-Wire 设备内置唯一的 64 位标识符,结构如下:

plaintext

[8位家族代码] [48位唯一序列号] [8位CRC校验码]

  • 家族代码:标识设备类型(如 0x28 为 DS18B20 温度传感器,0x10 为 DS2408 开关)。
  • 序列号:工厂烧制的全球唯一编号,确保多设备组网时无地址冲突。
  • CRC 校验:用于验证 ROM ID 的完整性,防止通信误码导致的寻址错误。
2. 命令集架构

1-Wire 协议基于 “主机先发命令,从设备后响应” 的主从模式,核心命令分为三类:

  • ROM 命令(必选):操作设备 ROM ID,如:
    • SEARCH ROM:扫描总线上所有设备的 ROM ID(用于多设备发现)。
    • MATCH ROM:寻址单个设备(需指定完整 64 位 ID)。
    • SKIP ROM:忽略 ROM ID(仅适用于总线上唯一设备)。
  • 功能命令:操作设备功能寄存器,如温度传感器的CONVERT TEMP命令。
  • 安全命令(可选):如AUTHENTICATION(TMP1827 等安全型设备支持 HMAC 认证)。
3. 数据传输与时序

1-Wire 采用严格的时序控制,主机通过 GPIO 引脚模拟时序,关键操作包括:

  • 复位与存在脉冲(Presence Pulse)
    • 主机拉低 DQ 线≥480μs,释放后等待从设备响应;
    • 从设备拉低 DQ 线 60~240μs,表明在线(存在脉冲)。
  • 写时隙(Write Slot)
    • 写 0:主机拉低 DQ 线并保持≥60μs;
    • 写 1:主机拉低 DQ 线后在 15μs 内释放,由上拉电阻恢复高电平。
  • 读时隙(Read Slot)
    • 主机拉低 DQ 线 1~15μs 后释放,从设备在 15μs 内驱动 DQ 线输出数据,主机需在 15μs 内完成采样。

四、多设备组网与拓扑结构

1. 菊花链拓扑
  • 连接方式:多个设备通过 DQ 线串联,仅需主机端一个 GPIO 引脚,典型应用如分布式温度监测网络。
  • 寻址挑战
    • 首次通信需通过SEARCH ROM命令遍历所有设备的 ROM ID,建立设备列表。
    • 支持最多 256 个设备(受总线电容和上拉电阻限制)。
2. 抗干扰设计
  • 长距离传输:使用低电容线缆(如双绞线),增加上拉电阻至 10kΩ 以降低漏电流影响。
  • 总线隔离:通过 DS2482 等 1-Wire 中继器扩展传输距离,支持信号放大和电平转换。

五、安全性增强(现代 1-Wire 设备)

传统 1-Wire 协议缺乏加密机制,现代设备(如 TMP1827)引入:

  • HMAC 认证:主机与设备预共享密钥,通信时通过 SHA-256 哈希验证数据完整性,防止中间人攻击。
  • 动态挑战 - 响应:每次认证使用随机挑战值(Nonce),避免静态密钥泄露风险。
  • 安全启动流程:设备上电后需通过认证才能访问敏感数据(如校准参数)。

六、优缺点对比

优势局限性
1. 单总线设计,布线成本极低1. 传输速率较低(最高 90kbps)
2. 支持总线供电,简化电源设计2. 主机需精确模拟时序,软件复杂度高
3. 硬件级唯一寻址,天然支持多设备3. 长距离传输时需额外抗干扰措施
4. 安全型设备支持硬件加密4. 不适合高频大数据量场景

七、典型应用场景

  1. 工业传感器网络
    • 示例:工厂生产线分布式温度监测,多个 DS18B20 通过菊花链连接至 PLC,实时反馈设备温度。
  2. 智能家居
    • 示例:智能插座内置 1-Wire 温度传感器,通过单总线连接至主控 MCU,监测过载风险。
  3. 医疗设备
    • 示例:医疗冰箱内的 TMP1827 传感器,通过 1-Wire 总线连接至数据记录仪,同时利用 HMAC 认证确保温度数据不可篡改。
  4. 消费电子
    • 示例:智能手机通过 1-Wire 接口连接外置指纹识别模块(如 FIDO 认证设备),简化硬件接口。

八、与其他串行协议对比

特性1-WireI2CSPIUART
数据线数量1(DQ)+1(GND)2(SCL/SDA)+GND4(SCK/MOSI/MISO/CS)2(TX/RX)+GND
典型速率16.3~90kbps100kbps~3.4Mbps10Mbps~50Mbps1200bps~1Mbps
多设备支持菊花链(需寻址)多从机(地址区分)多从机(CS 引脚区分)点对点
供电方式总线供电 / 独立独立供电独立供电独立供电
安全性硬件级认证软件加密软件加密软件加密
典型应用传感器网络低速外设(EEPROM)高速外设(Flash)异步通信(串口)

九、开发资源与工具链

  • 硬件工具
    • TI 的 DS9097U USB 转 1-Wire 适配器,用于主机调试。
    • 评估板(如 DS18B20EVM)提供即插即用的测试环境。
  • 软件资源
    • 开源库:Python 的ow库、Arduino 的OneWire库,支持快速驱动开发。
    • TI 官方工具:如 1-Wire Network Search Utility,用于设备枚举和通信测试。
  • 设计指南
    • 《1-Wire Bus System Architecture》白皮书,详细描述协议电气规范和时序要求。

总结

1-Wire 协议以其极简的物理层设计和独特的寻址机制,成为低成本、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的理想选择。尽管在速率和复杂度上存在局限,但其总线供电、硬件认证和多设备支持特性,使其在工业、医疗和消费电子领域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安全增强型设备(如 TMP1827)的普及,1-Wire 协议正从单纯的通信协议升级为融合 “连接 + 认证” 的完整解决方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