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互联网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放大招了!
在4月17日,腾讯正式启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校招计划,单单今年,扩招实习生10000名,其中有60%的岗位向技术类人才开放,预计三年内新增28000个实习岗位
腾讯一直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这也是腾讯一直以来的发展基石
截止到2025年3月份,腾讯的技术类员工已超过73%,从事技术研发的员工超27000人,占腾讯员工近半数,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其中,AI大模型相关岗位(如算法、多模态生成、大模型基础研究等)成为扩招主力
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奚丹表示:校招是腾讯最重要的人才来源之一。一直以来,腾讯都高度重视对于校招生的关注和投入,招聘数量在互联网企业中处于领先。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命题下,腾讯也强化对科技人才的前瞻性储备,与青年人才共同成长,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创新。
在国内覆盖深圳、北京、上海等六大城市;海外扩展至新加坡、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全球化就业机会
自此名为“青云计划”的专项,针对大模型等前沿领域,重点注重青年人才培养,定制培养方案,同时包括了可与高管对话,学术资源及核心业务
腾讯目前的正式员工已超过5.5万人,2024年全年营收达6603亿元,净利润1941亿元
过去几年里,为降本增效,降低人员规模减少人力成本是大厂的普遍策略。而随着生成式AI的兴起,这一现象开始生变。
AI人才已成为互联网公司招聘核心,如字节前段时间推出的“筋斗云人才计划”开放44个前沿技术课题,阿里国际80%校招岗位为AI相关,显示科技企业对技术人才争夺的白热化
AI技术,顶尖人才可享百万级薪酬及股权激励。例如,深圳博士后站点提供最高136万元补贴,覆盖科研经费与生活保障,行业对比显示,大模型算法工程师平均月薪达6.8万元,远超其他技术岗位
AI已正成为拉动大厂人才需求的主要方向,支撑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腾讯此次校招计划:通过“青云计划”抢占先机,构建从“选拔”到“领军培养”的闭环生态,巩固技术壁垒
这一策略既响应了国家“人工智能+”行动,也为解决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提供了重要出口
普通人了解AI应该做的最重要两件事:
应该先从AI工具使用开始
应该先了解AI基础名词
普通人了解AI大忌:
不应该上来就学AI理论
不应该排斥AI,认为AI无用
基于上面,我也花费不少时间,做了一个详细的开源教程:《普通人学AI指南》.PDF
咱们先别弄那些高深的AI理论,先玩熟AI基本概念、AI工具、自己电脑搭建AI和知识
这个《普通人学AI指南》PDF,一共42页,都是我来编写的,完全开源,大家在我下面的公众号回复:AI,直接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