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刮大风,冒着生命危险去室外透气,15 分钟被破回家。孩子无聊就想到和和她玩扑克牌“拉大车”的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轮流出牌,只要有一样的牌,直接从头到尾把牌全拉走。但陪她玩的过程中,我发现按照正确规则玩,她输不起,输了就各种闹腾。
说教怪附我体了,我告诉她要按正确的规则玩,不能耍赖,这是真实社会的规则,但完全听不进去。我媳妇说:“脑子不好使,和她玩不就是打发时间吗?你就让这她,让她赢”。
教规则怕打击她自信丧失玩的兴趣,真《从入门到放弃》,迁就她呢又怕养成坏习惯,后面到社会被毒打。如何在游戏乐趣和规则教育之间找到平衡?
通过与 AI 交流,了解了 4-5 岁的孩子为什么输不起?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以“自我中心”思维为主,难以理解抽象的规则。抗挫耐受力低,输赢直接影响情绪。她们觉得游戏是探索+社交,而非竞争。
那该怎么做呢?AI 建议分阶段引导。
阶段 1:快乐优先,建议安全感。允许孩子自定义部分规则,但家长要示范正确行为,匹配时大喊“配对成功,车被我拉走啦”。
阶段 2:隐形植入规则。这块家长要各显神通了,比如可以说:“大王看到了她的同伴,需要拉走”。
阶段 3:正式规则体验。可以引入“裁判”角色,轮流监督规则执行。并且大人要故意犯错,让孩子纠正。
玩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情绪管理。预演挫折,用玩偶演示“输牌后怎么做”。具象化惩罚,输的人要玩青蛙跳。
昨天我就简单尝试了下,先让孩子玩起来,她玩的挺开心的,早晨我码这些文字时,她爬我身上说:“爸爸,我们还玩昨天那个游戏吧”。
这让我明白,教育不是非黑即白,在快乐和规则间能找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