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银行业调查

国际银行业调查
扩大开放
不公平的规则和保护主义措施一直在阻碍银行业的国际竞争。DavidShirreff解释了为什么要特殊对待银行,但是实际上不应该这样的原因。
Passau,是一个离奥地利很近的德国小镇,也许看上去不像是一个欧洲银行业整合斗争中的是非之地,但是去年在这个地方德国的本地银行并一直都在抱怨,他们抱怨奥地利银行家们偷走了他们的业务,这是因为不严格的奥地利的规则导致的。 Jochen Sanio,作为德国财政的首席监管者,BaFin,适当地给他的奥地利对手写信的,Heinrich Traumuller,要求奥地利的规则应该从紧。主要议题是上述借钱的银行应该给这种财政状况良好的贷方更多的好处,在德国是250000万欧元,在奥地利是750000万欧元。奥地利依靠他们宽松的规则吸引了客户。
Traumuller先生认同这是不公平的并且制止这样的宣传,但是他的银行家们仍然继续向德国的银行客户们施压。所以在今年2月,BaFin提高了德国对奥地利的门槛,对欧洲银行业的规则有小幅的破坏并且背离金融服务中一个单独的欧洲市场原则。
然而在Passau所涉及的领域远没有达到一定级别。比如,德国和奥地利在征收利息税上使用的是不同的规则。奥地利的银行简单地从客户账户中去掉这一部分收入,并且不经过个人的核定就把钱转给税收人,而德国银行需要明确地把税收依据告诉纳税人。奥地利认为这是他们银行的机密,而德国不是,Volksbank-Raiffeisenbank 的一位总监Josef Leutzinger在Passau说:“我们代表的是政府国库的代理人”。对于在一条边境线两边的两个国家,而且这两个国家又有着同样的语言,同样的货币并且同样都是欧盟成员,两个银行系统却有着天壤之别。

过于重要以致不管
大多数自由主义经济体制的政府似乎认为银行系统非常重要而应该由他们自己去处理自己的事情。银行的角色在于吸收公众存款并将存款贷出,从而给经济起到加速作用,这一点至关重要以致于不能允许发生震动的可能性,比如银行倒闭或者在支付系统中出现问题。但是,银行系统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以及调控在多久之内可以保证银行活力的作用上,不同的国家看法不同。一个极端是国有银行系统,国有银行系统是政府的扩展并且永远不允许倒闭;另一方面是对私有银行轻度的监管体系,这些私有银行没有明确的防护网,所以倒闭也就是很普通的事情了。
过去的20年中,政府在银行系统中所起的作用趋于减少,留下了富有争议的银行是否允许倒闭的疑问。但是在同样的时期,一些银行已经成长得非常综合,并且非常具有国际竞争力,使得他们的失败将会给一个或多个经济体造成严重的破坏。这些国际银行越来越被看做“规模太大从而导致失败”。
英格兰银行做过一个评估,一次彻底的银行危机平均将消耗国家GDP的16%。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很多国家都经历了这样的危机,包括瑞典、土耳其、捷克共和国、阿根廷、韩国、印度尼西亚以及日本。他们的大多数都可能同意这应该是值得避免的,当大多数其他地区已经开始了国际竞争,而自己的银行更加严格规范以及过度保护一段时间,甚至这期间产生的费用也是值得的。对于银行系统所在的主权国家来说,流通方面的事情看上去将是一个国家想要放弃的最后一件事。

一种模式不能代替所有
但是对于银行系统来说,被保护和相互分离是否还具有意义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共同给要求的任意国家做了一个财政地区的评估程序,并且负责地没有规定特定范例的指示。
美国被公认具有世界最成功的经济,该国的政策调控者看到了其他财政体系的多样性以及易崩溃性。这点不仅保证了财政机构的竞争力,也保证了政策调控者的竞争力。如果一家银行做得不够顶尖,它可以转变成为相反的一种。这会使调控者不断进步并且鼓励他们拥抱创新。他们问,如果反过来,是否在过去50年来财政奇迹大多来自美国吗?
然而,那是存在很多问题的。破产是混乱的以及耗费很大并且导致强烈经济摇摆的。例如,提升了对开设跨国银行的限制后,导致了银行在佛罗里达、纽约、德克萨斯的以及芝加哥这些所有的市区内疯狂的开设分支机构。这些地区之中有一部分的银行数目已经过度,但是疯狂仍然继续。最终一些小银行将可能倒闭。但是这就是美国的方式:只要体系本身不存在威胁,竞争就不会停息。
其他国家采取了非常不同的方式,在他们自己的银行之间将竞争边沿化并且限制外国银行进入或者所有制。举个例子,印度从1969年到1991年间使银行国有化,但是自由化程度一直很慢,成立了9个私有银行与公有或者集体所有的银行互相竞争。但是外资所有制银行一直被严格限制,而且看上去仍然会这样。印度的中央银行Reserve 银行说这些限制保证了印度在亚洲1997年-1998年间发生的银行业危机中不受腐化。其他的论断表面实际上这种限制给印度带来了坏处。他们指向印度尼西亚,虽然经历了1997年的银行业危机,现在仍然以比印度稍快的增长速度在成长。
印度的银行业系统发展于20世纪70到80年代,并且扮演了政府在公众财政支出以及大公司投资印度的政策性工具的角色。只是近来,政府认可了这个系统整体上不适合数以千记的信息型小公司,而这些公司使得印度经济大规模的增长。银行系统的转变越来越紧密地与国家需要结合在一起,这一点已经证明了是一个短痛,并且无助于Reserve银行抵抗风险。
对于欧盟自身来说,它的目的是为了整合财经与市场,但由于自身的多样性和在国家银行系统中用途上的政治分歧而停顿。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意大利已经成为了最底层,从表面上看反抗了欧盟的基础性原则:资本在成员国中自由的流动。甚至于少部分外资银行已经拥有了意大利银行的很大部分的股份,央行行长Antonio Fazio多年来强调意大利的银行系统应该仍然属于广大意大利人民。仅有的强烈反应来自欧洲议会,他们劝说他要考虑今年三月的招标,这次招标有一家西班牙银行BBVA对意大利的BNL,和另外一对荷兰的ABN Amro对Banca Antonveneta。
但是意大利不是唯一一个欧盟银行体现中反对外资购买者的国家。大多数德国银行仍然属于公有或者集体所有,因此不能售出。同样的情况出现在法国一半的银行系统中,并且那些熟悉内情的人士说在股票交易市场挂牌的法国的大银行对外资者并不简单的售出。甚至在英国,一个外资购买受到控制的银行将可能会弄巧成拙:外资公司不能成为FTSE100名中的一部分,因此大不列颠的战略投资者将要么反对该投标,要么在经过处理后清除股权。
今年早些时候,德国BaFin的Sanio先生提出了他对竞争的担忧,并且呼吁他的银行不要给那些不能控制自身风险的公司提供贷款。大多数欧洲大陆的政策调控者看上去对这种警告并没有什么错误:作为Banque de 法国的监管者Jean-Claude Trichet在2001年的时候,给予了法国银行类似的指责。美国和英国的政策调控者具有更自由主义的传统:让银行犯错误,并把它带向市场自谋出路。一般来说这会正常运转,但是美国和英国在过去都经历过系统性的危机,典型的例子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的借贷崩溃以及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第二大银行的倒闭。
美国和欧洲大陆能否并肩生存?一个强制的集中将是新的巴塞尔框架,该框架用于银行谨慎地进行风险管理,被成为巴塞尔2。该框架是由巴塞尔富国银行的政策调控者委员会协商的,由于在2007年1月开始实行,但是已经影响的银行管理者们更加紧盯他们在其他国家将要实行该协议的同行。银行自身想要保证他们在其他国家的分支机构能够得到相同的待遇。而这中情况的发生依赖于管理者的能力,就像规则本身。

对失败的恐惧
在过去的15年间国际性银行的规则已经被认为具有抵抗金融波动的系统能力,比如股票市场的破产,外资危机或者恐怖袭击。为了防范系统性波动,规则制定者们要求银行给资本调整增加保护,使得银行的花费比受规则约束更少的金融公司所付出的更多。但是他们也有特权,包括存款保证金和“折扣窗口” (允许从央行借款)的通道,长期存在于银行和规则制定者之间。
银行系统的备用金,资本缓冲和手续的确被看做是精力充沛的。许多世界上的大型银行极端强大,拥有巨大的资本和长期高收益的记录。这种力量的部分地来自于转嫁给他人的风险包括风险基金,私有净值的公司,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一些观察者现在认为从减少风险的角度出发,资金调整银行被要求被保留并且应该更好地运营。
政策调控者们想要保护他们监管的有实力和稳固的银行,所以他们倾向于将它们与国内或者国外的影响完全阻止。但是他们对有兴趣的这些银行到底该出什么牌呢?如果银行喜欢过度的保护,它们就几乎没有在价格上或者数量上与其他银行竞争的动机了,甚至实际上连同非银行的类似业务也是。如果它们在竞争意识上太少,他们也许会不顾一切的去竞争,并且毁掉自己也许会连同整个银行系统全部毁掉。
然而因为银行被很强的控制着,并且某种程度来说,避免了非银行方面的竞争,因而很难知道在一个更加自由的政府管制中怎么才算是更好。银行大都会与其他银行竞争,但是会有互相接受的协议。在一些市场,比如英国,会导致将优势导向几个银行,尽管显而易见地在各个银行品牌之间展开了激励的竞争。当少数几个处于优势地位的银行年复一年地显示出意外的资本高回报,这暗示着潜在的竞争者在局外。在英国,这是由一系列政府出资的研究所得到的结论,这引导了一些正确的行为。
由于在系统危机这一当务之急,银行的监管者们倾向于更加容忍银行反竞争的行为。银行被认为支付时强收了高额费用,并且在这些支付进行时,能够使用用户的现金,这些已经是可靠的收入来源,关系到潜在的费用。任何想要在这些领域中竞争的都需要面对的事实是,每一笔交易最终都会结束于一个银行帐户的支付行为。
但是现在钟摆开始向另一边摇摆了。银行政策调控者们越来越关心银行运行过程中保证透明度以及竞争方面的问题,并且认识到实际上的经济运行核心是银行服务的用户们,也就是储户,消费者或者商业行为。
此外,一些政策调控者们担心信用危机和市场危机,这一银行传统上的忧虑之处在经济领域中的其他地方结束掉了。如果新的危机当事人,或者金融咨询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那么就是好的;如果在养老或者保险基金中导致了更加有问题的结果,那么就是不好的,而这些基金是每个人在未来变老后所依赖的。
所有这些意味着银行政策调控者们应该重新思考他们的角色了。也许他们应该促进贫困的,更少获得利益,更加给基本服务提供便利条件以及利用危机,把银行的传统业务去掉给非银行的竞争者。同时,保险业和养老基金应该成为更加系统化的规则的主题。噩梦的转变应该是一部分大银行所垄断的金融服务,这些大银行由于受到与外界的竞争的保护而获得巨大利益。

本质-
银行是用来干什么的?
在发达经济体中,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银行账号,因为把现金藏在床下既不安全也不方便。银行是国民生活中的一项基本设施,就像公交车,邮局和医院。任何没有像现金一样流通着的货币,也就是以纸币或者硬币的形式出现的,要么是在银行中,要么就是在银行之间的支付系统中转移。
银行通过得到私人的存款得以运转,银行会付给低利息甚至根本不付,并且用钱去做长期贷款给其他客户,从这些客户中收取高额利息。银行业依赖信用,但是有时候银行会滥用储户的钱或者从贷款中损失,并且储户并不是总是有时间,有兴趣或者能力去监督银行。他们喜欢把这种责任交给政府。
政府也帮助银行处理暂时的现金短缺,通过提供“折扣窗口”的途径,这样他们就能从央行借到钱。银行存款经常保存在一个安排好的地方或者政府自己保管,一旦银行倒闭的时候。
银行也需要支付,从一个银行账户转账到另一个,无论是同一家银行还是世界的其他任何一家。甚至一笔来自信用卡或者借记卡的支付,或者移动电话账单,最后都是银行交易的一部分。
最近大多数银行做了很多,提供了很多广泛的金融服务。比如他们提供金融咨询,兑换外币,处理事故等,并且管理客户可得到收益的投资。政策调控者对这些业务的正常运行有很大兴趣;但是他们的主要关注点仍然是银行的良好资产,也就是存款是安全的并且支付系统的运行是平稳的。
调整银行业是一项不确定的工作。银行应该不被鼓励任何保护主义并且应该鼓励与其他银行之间展开竞争,但是并不是太过激烈使得他们之间不能生存的地步。对调控者来说应该在竞争中保持一种精致的平衡。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