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的动态句型与静态句型

针对本文的这个议题,著名的语言学者钱歌川先生在其《英文疑难详解》一书中举了两个句子为例:

1)Spring has come.

2)Spring is come.

作者解释道,句1)表示动作(action),可译成“春到人间”;句2)表示状态(state),可译为“春满人间”。

从句型结构分析,句1)的谓语部分由行为动词(come)构成,属动态句型;句2)的谓语部分由连系动词(be)加补语(come的过去分词形式,起形容词作用)构成,属静态句型。再观察:

3)He will come here at eight.

4)He will be here at eight.

句3)用come here,属动态句型;句4)用be here,属静态句型。两句都可译成“他将于8点钟到这儿来”。

英语中,动态句型与静态句型之间在语义上的区别大体如下:

动态句型侧重于描述动作行为发生的“动态过程”,而静态句型则侧重于表达动作过后的某种“动后之静”的存在状态。试比较:

5)The old man died.

6)The old man was dead.

以上两句的汉语虽然都译成“那老人死了”。但句5)是动态句型,着重描述死亡那种阖然而逝的“动态变化”,而句6)是静态句型,着重表达死后那种尸骨已寒的“静止状态”。再进一步比较:

7)We have come back to school.

8)We are back at school.

这两句均译为“我们返校了”。但句7)属动态句型,它强调“返校”的动态变化,因此必须用相应的动态介词to与之搭配;而句8)属静态句型,它强调“返校后已在学”的状态,因此必须用相应的静态介词at与之搭配。这正是受不同句型表达的制约所致。

顺便指出一点,就英语和汉语比较而言,英语更注重于静态句型的表达方式;而汉语却更注重于动态句型的表达方式。因此,在许多实际场合,英语选用的是静态句型,而译成汉语时,却只能采用动态句型取而代之。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尤应留意其静态句型的表达,从中切实体验原汁原味“西餐语言”的精妙。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Impulse/articles/10752931.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