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掌握通过CC2530控制外设的基本方法。
本次的实验所要做的让LED1、LED2、LED3、LED4实现走马灯式的闪烁。
CC2530芯片I/O对照表
CC2530芯片I/O对照表

CC2530的I/O控制口一共有21个,分成3组,分别是P0、P1和P2;由上面的对照表可以看出LED1所对应的I/O口为P1_0,LED2所对应的I/O口为P1_1,LED3所对应的I/O口为P1_4,LED4所对应的I/O为P0_1;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本次实验所用到的控制寄存器中每一位的取值所对应的意义:
P1DIR ( P1方向寄存器,P0DIR同理):
P1SEL ( P1功能选择寄存器,P0SEL同理):
寄存器的设置:
源代码
#include <ioCC2530.h>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定义控制灯的端口
#define RLED P1_0 //定义LED1为P1.0口控制
#define GLED P1_1 //定义LED2为P1.1口控制
#define YLED P1_4 //定义LED3为P1.4口控制
#define BLED P0_1 //定义LED4为P0.1口控制
//函数声明
void Delay(uint); //延时函数
void InitIO(void); //初始化LED控制IO口函数
void Delay(uint n) //延时函数
{
uint i; //定义一个变量i;
for(i = 0;i<n;i++);
for(i = 0;i<n;i++);
for(i = 0;i<n;i++);
for(i = 0;i<n;i++);
for(i = 0;i<n;i++);
}
void InitIO(void) //初始化IO口程序
{
P1DIR |= 0x13; //P1_0、P1_1、P1_4定义为输出
P0DIR |= 0x02; //P0_1定义为输出
RLED = 1;
GLED = 1;
YLED = 1;
BLED = 1; //将4盏LED灯都打开
}
void main(void)
{
InitIO(); //初始化
while(1) //死循环让循环内的代码不断执行
{
RLED = !RLED; // LED1灯若亮着,则关闭LED1灯,否则打开LED1灯
Delay(10000); //延时
GLED = !GLED;
Delay(10000);
YLED = !YLED;
Delay(10000);
BLED = !BLED;
Delay(10000);
}
}
实验小结:
为什么使用P1_0变量名就能访问外设: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本次实验所用到的控制寄存器中每一位的取值所对应的意义:
P1DIR ( P1方向寄存器,P0DIR同理):
D7 | D6 | D5 | D4 | D3 | D2 | D1 | D0 |
P1.7的方向 0:输入 1:输出 | P1.6的方向 0:输入 1:输出 | P1.5的方向 0:输入 1:输出 | P1.4的方向 0:输入 1:输出 | P1.3的方向 0:输入 1:输出 | P1.2的方向 0:输入 1:输出 | P1.1的方向 0:输入 1:输出 | P1.0的方向 0:输入 1:输出 |
P1SEL ( P1功能选择寄存器,P0SEL同理):
D7 | D6 | D5 | D4 | D3 | D2 | D1 | D0 |
P1.7的功能 0:普通I/O 1:外设功能 | P1.6的功能 0:普通I/O 1:外设功能 | P1.5的功能 0:普通I/O 1:外设功能 | P1.4的功能 0:普通I/O 1:外设功能 | P1.3的功能 0:普通I/O 1:外设功能 | P1.2的功能 0:普通I/O 1:外设功能 | P1.1的功能 0:普通I/O 1:外设功能 | P1.0的功能 0:普通I/O 1:外设功能 |
寄存器的设置:
将控制寄存器的某一位置1:
例:P1DIR |= 0X02;
解释:”|=“表示按位或运算,0X02为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为0000 0010,若P1DIR原来的值为0011 0000,或运算后P1DIR的值为0011 0010。根据上面给出的取值表可知,按位与运算后P1_1的方向改为输出,其他I/O口方向保持不变。
将控制寄存器某一位清0:
例:P1DIR &= ~0X02;
解释: ”&=“表示按位与运算,”~“运算符表示取反,0X02为0000 0010,即~0X02为1111 1101。 若P1DIR原来的值为0011 0010,与运算后P1DIR的值为0011 0000。
源代码
#include <ioCC2530.h>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定义控制灯的端口
#define RLED P1_0 //定义LED1为P1.0口控制
#define GLED P1_1 //定义LED2为P1.1口控制
#define YLED P1_4 //定义LED3为P1.4口控制
#define BLED P0_1 //定义LED4为P0.1口控制
//函数声明
void Delay(uint); //延时函数
void InitIO(void); //初始化LED控制IO口函数
void Delay(uint n) //延时函数
{
uint i; //定义一个变量i;
for(i = 0;i<n;i++);
for(i = 0;i<n;i++);
for(i = 0;i<n;i++);
for(i = 0;i<n;i++);
for(i = 0;i<n;i++);
}
void InitIO(void) //初始化IO口程序
{
P1DIR |= 0x13; //P1_0、P1_1、P1_4定义为输出
P0DIR |= 0x02; //P0_1定义为输出
RLED = 1;
GLED = 1;
YLED = 1;
BLED = 1; //将4盏LED灯都打开
}
void main(void)
{
InitIO(); //初始化
while(1) //死循环让循环内的代码不断执行
{
RLED = !RLED; // LED1灯若亮着,则关闭LED1灯,否则打开LED1灯
Delay(10000); //延时
GLED = !GLED;
Delay(10000);
YLED = !YLED;
Delay(10000);
BLED = !BLED;
Delay(10000);
}
}
实验小结:
为什么使用P1_0变量名就能访问外设:
I/O编址有两种方式:独立编址与统一编址,无论是使用哪种编址,访问外设时都需要指出外设的地址。在头文件ioCC2530.h中,对所有的寄存器都进行了定义,方便用户访问的外设时无需记住外设的地址,简化了外设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