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阅读笔记05
发布日期:2017.6.16
读这本书的最大感觉这是一本IT行业历史书,而且是一本没有讲完的历史书,没有讲完的部分也正是我们还没有错过的部分。此书的价值不仅仅是让我们了解历史,更多的是开阔了我们的思维,更清楚地看清未来,书中对IT公司的生死法则作了非常好的总结,对于我们未来作产品、作公司都有非常大的启发,结合自已的观点,总结如下:
一、产品
一定要抓住用户的痛点,并实实在在地解决用户的问题。
先看微软的成功,Windows3。0功不可没,第一,它使得用户使用计算机时,再也不用记那些复杂的命令,而是通过简单的可视化地点几个图标就能完成。第二,它突破了DOS上资源限制,使得软件开发商能更大程度的利用硬件资源,开发各种软件。Windows3。0的点找的非常准。
再看一下思科的成功,多协议的路由器,在1983年互联网的雏形刚刚形成时,解决了各个学校和各大公司网络协议不同而无法连接的问题,在接下来发展的一帆风顺。
用户的痛点非常多,有的是他们能感觉得到的,天天都痛,有的被固有的思维所束缚已经习以为常,以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了。这些痛点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但无论哪种,只要我们能有一个产品帮他止痛或给他更好的体验,这些产品就能被用户快速接受。但,这个“点”是关键,我理解是越痛越容易被用户接受。
二、专注
奔着一个目标走直线,把事情作到极致,时刻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
IBM,保守专注的改革者,一直固守着自已的核心领域,把自已的产品和服务作到极致,这种专注让他的目标用户群非常放心,因此,即使他的产品和服务比别人贵,用户还是很愿意买。虽然这种专注使得IBM错失了很多的机会,但是也让他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最重要的事上,这种稳固是别人无法超越,使得其在经济危机中活了过来,并且至今仍立于不败之地。
在公司前进的过程中,特别是用户量或市场占有率一定时,通常会被新的盈利点所吸引,从而分散精力,把自已的核心业务延缓,在危机到来时,如果没有强大而稳定的核心产品,再加上臃肿的其它业务,公司很容易死掉,即使这时不死,将来也很容易被对手超越。
三、创新
创新是惟一的出路,淘汰自己,否则竞争将淘汰我们。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用iPhone、iPad、iPod等,这些东西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用后,不由感叹,原来这东西还可以这样玩。公平地讲,这些东西都不是苹果公司的原创,在iPod出现前,MP3满地都是,但品类和功能基本一样,很多公司还在拼命在加功能;类似于iPad的平板电脑微软也作过;在iPhone出现前,智能手机也已经有了。但是,是苹果重新把这些产品作到了极致。如果要问什么是创新,这就是创新,创新不一定非常设计出一个新的产品!如果没有i系列的这些产品,苹果应该已经死了,如果要问创新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看一看当今苹果的市值就知道了!
四、技术
技术应该是IT企业的基因
Yahoo现在半死不活,已经离搜索服务越来越远,而Google现在正如日中天,一个是鼻祖,一个是后起之秀,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这里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不得不归结于技术。
Yahoo从诞生就提供网页搜索服务,但是直到2003年它收购了Inktomi,自已都不曾作做过搜索,虽然它的服务一直有很多人在用。Yahoo崇尚的是传统媒体的那种手工编辑而非用技术的手段来计算处理。这种思路和技术公司完全不同,一家技术公司,无论是过去的AT&A还是现在的Google都会尽可能地利用技术而不是人工来解决问题,虽然技术有他的局限性和不足,但一定崇尚技术的公司应该是解决这些局限和不足而不是倒退到手工操作,一个人通过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成百上千人拼不过的。
Google是一家特别崇尚技术的公司,在Yahoo雄霸互联网时,它还是一家只有几个人的小公司,但是,公司的的大小不能完全保证今后的竞争结果,公司的基因都是重要的。
五、人才
人才是无价的商品
看一下当今的浪潮新贵,Google崛起的时候用了挖了大量YAHOO的资深工程师,而Facebook崛起的时候又挖了大量Google的人,如果没有记错,Google应该是现在世界上单位面积博士最多的公司(虽然我一直不认为学历能代表一切,但大趋势如此)。
浪潮中新贵的崛起,不得不说人才起了至关的作用。
今天太晚了,也太累了,浪潮之巅值得总结的地方还有非常多,在此我还想提几句话,从字面上大家应该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在此不细说:
1、个人贪婪、短视是轰然倒塌的根源
2、站在浪潮上,当借力而行
3、互联网血腥,成王败寇
4、摩尔定理、比尔定理
5、资本无情
个人感受:以前觉得it离我们很远,读了书之后发现其实在慢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在一步步的靠近,必须对自己的未来做打算。而书中表明如果不做展望,没有好的眼光与坚定目的是无法远行的,所以必须有实际的目标去权利追求。而现在最好的就是记录下每天自己的学习内容,以进度条的方式去使自己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不断努力使得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