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二值化效果

 

比较了几种阈值确定方法

 

imggray = imread('finger.bmp');

subplot(221); imshow(imggray);

title('原始图像');

imgbw = im2bw(imggray,0.5);

subplot(222); imshow(imgbw);

title( '使用默认阈值0.5');

imgbw = im2bw(imggray, 0.25);

subplot(223); imshow(imgbw);

title( '指定阈值为0.25');

level = graythresh(imggray);

imgbw = im2bw(imggray,level);

subplot(224); imshow(imgbw);

title('使用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获得阈值');

 

效果

image


说明:

最大类间方差法是由日本学者大津(Nobuyuki Otsu)于1979年提出的,是一种自适应的阈值确定的方法,又叫大津法,简称OTSU。它是按图像的灰度特性,将图像分成背景和目标2部分。背景和目标之间的类间方差越大,说明构成图像的2部分的差别越大,当部分目标错分为背景或部分背景错分为目标都会导致2部分差别变小。因此,使类间方差最大的分割意味着错分概率最小。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KC-Mei/p/4335939.html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