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Reactor模型
Reactor意思是“反应堆”,是一种事件驱动机制。
和普通函数调用的不同之处在于:应用程序不是主动的调用某个 API 完成处理,而是恰恰相反,Reactor逆置了事件处理流程,应用程序需要提供相应的接口并注册到 Reactor 上,如果相应的时间发生,Reactor将主动调用应用程序注册的接口,这些接口又称为“回调函数”。
对于刚开始接触这个机制,个人感觉翻译成“感应器”可能会更好理解一点,因为注册在Reactor上的函数就像感应器一样,只要有事件到达,就会触发它开始工作。
Reactor 模式是编写高性能网络服务器的必备技术之一。
2、Reactor模型的优点
- 响应快,不必为单个同步时间所阻塞,虽然 Reactor 本身依然是同步的;
- 编程相对简单,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复杂的多线程及同步问题,并且避免了多线程/进程的切换开销;
- 可扩展性强,可以方便的通过增加 Reactor 实例个数来充分利用 CPU 资源;
- 可复用性高,reactor 框架本身与具体事件处理逻辑无关,具有很高的复用性;
Reactor 模型开发效率上比起直接使用 IO 复用要高,它通常是单线程的,设计目标是希望单线程使用一颗 CPU 的全部资源。优点即每个事件处理中很多时候可以不考虑共享资源的互斥访问。可是缺点也是明显的,现在的硬件发展,已经不再遵循摩尔定律,CPU 的频率受制于材料的限制不再有大的提升,而改为是从核数的增加上提升能力,当程序需要使用多核资源时,Reactor 模型就会悲剧 , 为什么呢?如果程序业务很简单,例如只是简单的访问一些提供了并发访问的服务,就可以直接开启多个反应堆,每个反应堆对应一颗 CPU 核心,这些反应堆上跑的请求互不相关,这是完全可以利用多核的。例如 Nginx 这样的 http 静态服务器。
3、通过对网络编程(epoll)代码的优化,深入理解Reactor模型
1、epoll的普通版本,根据fd类型(listen_fd和client_fd)分为两大类处理。
如果是listen_fd,调用accept处理连接请求;
如果是client_fd,调用recv或者send处理数据。
代码实现: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netinet/tcp.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epoll.h>
#include <errno.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f (argc < 2)
return -1;
int port = atoi(argv[1]); //字符串转换为整型
int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if (sockfd < 0)
return -1;
struct sockaddr_in addr;
memset(&addr, 0,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新申请的空间一定要置零
addr.sin_family = AF_INET;
addr.sin_port = htons(port); //转换成网络字节序
add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if (bind(sockfd, (struct sockaddr*)&addr,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 0)
return -2;
if (listen(sockfd, 5) < 0)
return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