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基准是项目管理中用于定义和控制项目范围的正式文件,通常包含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1. (批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Scope Statement)
- 作用:明确项目的边界、目标、主要可交付成果及验收标准,界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 关键内容:
- 项目目标(如交付产品、服务或成果);
- 可交付成果清单(如软件、报告、硬件等);
- 验收标准(如何判定可交付成果合格);
- 项目排除范围(明确不包含的工作,避免范围蔓延)。
2. 工作分解结构(WBS,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 作用:将项目可交付成果逐层分解为更小、可管理的“工作包”(Work Package),形成层级树状图。
- 关键内容:
- 层级结构(如项目→阶段→可交付成果→子交付成果→工作包);
- 每个工作包对应唯一责任人,并分配资源;
3. WBS词典(WBS Dictionary)
- 作用:对WBS中每个工作包的详细描述,确保团队对任务理解一致。
- 关键内容:
- 工作包描述(具体任务内容);
- 负责人/执行团队;
- 所需资源(人力、设备、预算);
- 进度计划(开始/结束时间);
- 质量标准与验收方式。
范围基准的重要性
- 控制范围变更:范围基准一旦批准,任何变更需通过正式流程(如变更控制委员会)。
- 避免范围蔓延:明确的项目边界可减少需求无序增加的风险。
- 团队对齐:确保所有干系人对项目目标和任务的理解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