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为什么科学家对待新知识如此残酷?


全文共4565字,预计学习时长12分钟

 

这里展示了在碰撞之前各自都有吸积盘的两个黑洞。伴随着GW190521的新消息,引力波中能探测到的最重质量黑洞被发现。它跨越了100个太阳质量阈值,成为了被发现的第一个中间质量黑洞。(马克·迈尔斯,引力波发现卓越中心(OZGRAV))

 

每隔几个月就会流行起一类“新鲜”论调,声称要彻底改变一个或多个深入人心的科学理念。这些声明总是广泛且具有革命性的,从“大爆炸从未发生过”到“某想法能消除暗物质和暗能量”,再从“黑洞不是真的”到“也许某意外的天文现象是由外星人造成的”。

 

然而,这些标新立异的论调虽则被广泛报道,但总在默默无闻中式微。除了无数次的退场,它们几乎没能在主流舞台上掀起什么风浪。

 

“那些科学家都奉行教条主义,固步自封”——对于独辟蹊径或是持边缘信仰的科学家们来说,这个说法可能很流行,极好诠释了科学真理的虚伪性。事实上,支撑主流观点的证据是压倒性的,而标新立异的论调很多就等同于在沙箱里玩的沙子一样不堪一击。以下是新理念通常会有的四大缺陷,以及它们在第一次被提出后就立马沉寂的原因。

 

从大爆炸至今,我们的宇宙经历了巨大且仍在持续的增长和进化。直到大爆炸发生多年后,我们才掌握了有关暗物质的大量证据,才真正让人们知道它的存在。也就是说在宇宙大爆炸或更早的时候,暗物质可能就已被创造出来,使许多设想仍然可行。(NASA/CXC/M.WEISS)

 

1.每天都“货真价实”工作,那么骗子的短处就体现出来了。科学中有大量知识,如一系列实验和观察数据,以及为准确描述现实“游戏规则”限定了框架的一套理论。许多结果最初都是违反直觉的,能用很多理论上的可能性来解释。时过境迁,在实验和观察进一步的筛选后,最成功又最符合逻辑的理论幸存了下来。

 

那些论调试图彻底改变一个(或多个)人心所向的理论,却要克服一大堆障碍。他们尤其应当:

 

·        重现盛行理论的所有成功;

·        比现有理论更有力地解释某一现象;

·        做出新的预测,而且这个预测可被证明出不同于它试图取代的理论。

 

满足以上三个标准是非常罕见的。实际上,绝大多数的高谈阔论之言连第一点都跨不过。

 

太阳的实际光线(黄色曲线,左图)与完美黑体(灰色)的对比表明,由于光球层的厚度,太阳如同许多黑体;右边是由COBE卫星测量的CMB的实际完美黑体。注意右边的“误差条”是惊人的400西格玛。理论和观测此时的共识是历史性的,观测到的光谱峰值决定了宇宙微波背景的剩余温度:2.73K。

 

在脱离宇宙大爆炸的语境下解释宇宙的努力,没办法解释问世已超55年的理论:宇宙微波背景的存在和性质是一种全向辐射的模式。有关引力波探测器接收的是噪声而不是信号的争论,忽略了与电磁观测到的它们的引力波对应物事件相关联的大量证据。

 

同时,“引力可能源于另一个如熵的实体”这一观点荒谬地回答了暗物质相关问题,未能保持暗物质与正常物质之间恒定的比例。

 

以科学基准来看,连盛行理论都难以解释的某一性质,仅凭一个奇思妙想就想解释是行不通的。一个新的观察结果总是可以用一个新的“自由参数”来解释,这是“调用一些全新的东西”的善意说法。然而,如果新补充的理论不能解释其他现象,那么该理论就不太可能获得任何形式的助力。

 

质子的内部结构,有夸克、胶子和夸克自旋。核力的作用就像弹簧,在未拉伸时力可以忽略不计,但当拉伸到很远的距离时,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目前已知的是质子是一个真正稳定的粒子,从未被观测到衰变,组成它的夸克和胶子也并非复合而来。(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2.许多“新观点”都是原创性地重新包装那些旧的、不可信的且本来无需二次考量的观点。大多数人如果有想象力的话,在某个时刻都曾对现实某方面玩过“假设”游戏。也许你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想法,比如:

 

·        如果沿着直线穿越宇宙走了足够长的距离,可否回到起点吗?

·        可否认为公认的最基本粒子(夸克、电子、光子等),实际上是由更基本的成分组成的复合粒子呢?

·        可否认为宇宙中有某种额外的新领域渗透于整个空间,这样就能解释目前所说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所有这些想法都很有意思,有很多相关的论文对它们进行了细致探讨。

在超视距宇宙模型中,直线运动会让你回到原来的位置,即使是在未弯曲(平坦)的时空中。宇宙也可能是封闭的,正弯曲的:就像一个超球体。

 

但这里的每一个都因自身的疑难点被弃置,没有新的证据表明他们优于盛行理论。例如,关于宇宙可能有一个非平凡拓扑的想法仍是有趣。但若此成真,证据显示无论宇宙“大小”,它一定比整个可观测的宇宙大得多。如果我们的基本粒子中有任何一个是复合粒子,在我们所探索的任何实验条件下它们都不会如展现的那样运行。

 

如果没有暗物质或暗能量,而是用一个场来解释,那么这个解释至少需要两个新的自由参数来支撑:一个如同暗物质的“笨重”参数和一个如同暗能量的“光滑”参数。这些重新表述是无益的,很多情况下这只是在低劣且平添复杂地解释难题。

 

并不是说寻求这些路径是毫无道理的,除非这些路径能解释一些盛行理论不能解释的东西,或者可以减少解释时所需自由参数的数量,否则这跟在沙箱里玩沙一样什么都没研究出来。

 

也许对“人类起源”最著名的刻画来自于西斯廷教堂天花板。尽管这可能是一个有趣的隐喻故事,但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图景与当今科学常识相悖。

 

3.以一个有思想动机的结论开始研究根本就不科学。这是科学家(特别是年轻和缺乏经验的科学家)可能陷入的最危险的陷阱之一。一个使人困惑或沉迷的难题可能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_____能够解释出吾之所见,就有趣了”。这样的想法绝对没有错,用思考探索可观察的宇宙,并产生理论结果也没错。

 

但一旦逾越那条线,就会使一个正经科学家走向疯狂:当他坚信自己的想法一定正确,坚定认为“我知道结论是什么”,这会使人们不断摆弄自己掌握的理论,直到得出既定结论。这种通过逆向运行建立模型的方法,可能会得出既定结论,但不会得出科学的结论。

 

1925年在保罗·埃伦费斯特的家里,尼尔斯·玻尔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讨论了很多话题。玻尔-爱因斯坦之争是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今天,玻尔最出名的贡献是他的量子,但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质能等效较之更为出名。就其英雄身份而言,两人其实在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中都有巨大的缺陷。(保罗·埃伦费斯特)

 

许多科学家都掉入了这个陷阱。尽管有压倒性证据支持宇宙大爆炸,弗雷德·霍伊尔仍然坚信宇宙始终处于稳定的状态,并非源于炽热、稠密。阿瑟·艾丁顿坚信宇宙中的恒星永远无法超出某种极限,尽管观测证据表明经常超出。甚至爱因斯坦自己也坚信量子的“随机性”必须要有一个明确解释,引力和经典电磁学将生成一个统一的力;在爱因斯坦最后2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这一坚信最终无果。

 

无论是谁或取得了怎样的成就,物理直觉都不能取代通过探索宇宙自身问题获得的合理信息。这就是为什么约翰内斯·开普勒抛弃了他“美丽”的嵌套球体和完美固体理论,转而支持“丑陋”的椭圆轨道理论,因为椭圆轨道比其他任何理论都更符合数据,而开普勒也因正确处理科学问题而成为引人注目的榜样。

 

在望远镜发明之前,第谷·布拉赫对火星做了极好的观测,开普勒很大程度上利用了这些数据。布拉赫对火星轨道的观测(特别是在逆行期间),为开普勒的椭圆轨道理论提供了完美证据。

 

4.科学家的工作是严格排斥自己的假设,而“支持新观点的人”往往做不到这一点。是否有过爱上自己的观点的经历?很多人都曾有过,并深受其害。在科学领域,人们需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最为严厉的批驳,因为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发现之前,自己是第一个深入探讨此观点的人。其后,他人将对其进行评估。

 

如果自己并未试图推翻自己的观点——找出它的弱点并明确它的有效范围,知道它与它试图取代的理论相比有何不足——那么这些将会由别人完成。

 

这不残酷,也非心胸狭窄。这当然也不属于教条主义,这只是科学的必要组成:对任何新的假设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评估。尽管这可能带来不幸,因为在已收集到的证据的重压下,大多数“新观点”都会瓦解。正如大多数最初用于解释新现象的观点,结果却在描述宇宙提供的证据链时不孚众望。

 

与其他一些已知的起源于太阳系的天体相比,星际天体1I/ Oumuamua和2I/Borisov显得非常不同。Borisov非常迎合彗星状物体,而“Oumuamua则完全站不住脚。探索原因是一项仍在等待人类开启的任务,但这大概率并非因它是一个外星探测器。

 

原因很容易理解,如果自己爱自己的观点,就会希望别人也爱它。但是在没有经过必要自省的情况下,其他科学家很难被说服该观点是值得爱的,特别是那些认为对待观点要有适当怀疑的科学家。如果提出的理论,即不同波长的光的光速是不同的,那么它最好不要违背已收集到的遥远物体多波长光的观测结果。

 

一个悖于主流的观点肯定促成一些疑惑:

 

·        是什么问题推动了这个观点的产生?

·        当应用于某一特定现象时,这一理念与主流理论相比如何?

·        当应用于主流理论的其他成功案例时,这一理念与主流理论相比如何?

·        可以合理地进行哪些关键测试(使用当前或近期的技术),以进一步对比主流理论了解该观点?

 

正如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曾说:“第一条原则是你不能欺骗自己——而你是最容易被愚弄的人。”

 

在最大的尺度上,星系聚集在一起的方式(蓝色和紫色)无法通过模拟(红色)来匹配,除非包含暗物质。尽管有一些方法可以在没有特别包括暗物质的情况下重现这种结构,例如通过添加一种特定类型的场,但是这些替代方案要么看起来可疑地与暗物质无差,要么无法再现许多其他支持暗物质存在的任一观察结果。(杰拉德·莱姆森和处女座联盟,数据来自SDSS、2DFGRS和MILLENNIUM SIMULATION)

 

要求科学严谨并非残忍、教条主义或漫不经心。相反,这是一种正直的标志,承诺着尽力找出在正调查着的任何问题或现象周边的科学真理。

 

有许多伟大而辉煌的观点被丢进了失败理论的历史垃圾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与我们观察到的现实不相符。不管一个想法有多奇特或令人信服,如果它与实验、测量和观察不符,它就是错误的。

 

有很多令人信服的、有趣的且可行的想法,同时,也总是有足够的空间来猜测未知事物。但每当我们想出一个新奇又另类的想法时,我们必须透过科学严谨的镜头来达成。不应当简单地挑挑拣拣自己希望关注的现象,而忽视现实中那些与最初的观点相悖的方面。

 

最终,宇宙永远是“什么是真实的以及什么理论最能描述现实”的终极仲裁者。但这也需要我们来严格揭示这些真相。除非负责任,否则我们可能会自欺欺人地认为“我欲为真即为真”。在科学中,正直和理智的诚实是我们必须追求的理想。


推荐阅读专题

留言点赞发个朋友圈

我们一起分享AI学习与发展的干货

编译组:郭芳芳、蔡雪莲

相关链接:

https://medium.com/starts-with-a-bang/why-are-scientists-so-cruel-to-new-ideas-81b43cca82b

如转载,请后台留言,遵守转载规范

推荐文章阅读

ACL2018论文集50篇解读

EMNLP2017论文集28篇论文解读

2018年AI三大顶会中国学术成果全链接

ACL2017论文集:34篇解读干货全在这里

10篇AAAI2017经典论文回顾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添加关注

读芯君爱你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