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流云

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茶的故乡,中国人不仅最早发现茶,而且最早饮用茶。
西周时代,茶就已作为贡品,献给周天子,而且,当时茶弥足珍贵,是为神品,地
位尊崇,是邦国在举行丧礼大事时必不可少的祭品,且须有专门一班人来掌管。
茶是一门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忝为人们早晨开门七件事之一,已是生活中须
臾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云:“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茶实在是中国地地
道道的国饮。
茶是一门艺术。饮茶是一种优雅的修养,不只解渴,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享受,心
灵上的愉悦。通过煎茶的一系列文雅的程序,以及品茶的种种清虚感受,洗脱凡俗
,净化灵魂,充盈精神,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返归本真,重拾自我
,和谐于自然,和谐于人事。
日本的“茶道”主要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
,也就是说,通过饮茶过程中的操作,仪文及其所形成的“和,敬,清,寂”的氛
围给人的心灵以巨大的影响,即“茶+审美+道德”。
日本的“茶道”源于坐禅,源于中国,但在某些方面却已超越了禅,超越了中国。
可是,日本的“茶道”那一套严格的规矩,繁琐的仪文,却又往往令吾辈风流人物
洒脱之士受不了,也受不起。
想中华忝为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明光辉灿烂,源远流长??人文何等的丰富,情调
何等的高雅,风度何等的优游,思感何等的自由!常思,常想,或许,只有这独特
的人文,情调,风度和思感,才可超越过去“雕虫式”的茶艺,超越日本“修行式
”的茶道,乃至超越了超越,从而树立一种新的茶艺茶道精神??茶韵??手持一杯茶
,逍遥千古清,闲情飘逸趣,心游万物外。
茶有三用:药用,食用,饮用。
药用。
《神农本草经》曾有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之“解
”与“清”之药用功能由此可见一斑矣。
其实,茶之最大功效就是清热,解毒,消渴,提神,其它的功效都是附带功效而已

“大明奇士”朱权对茶道素有深研,有一句话说得很精妙很全面,云:“食(茶)
之能利大肠,去积热,化痰下气,醒睡,解酒,消食,除烦,去腻,助兴爽神,得
春阳之首,占万物之魁。”
   对文人雅士来说,茶之为用,则又诗情画意,另具一番韵味,正像朱权所云:
“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山顿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陪清谈而万象
惊寒,茶之功大矣!”
其实,茶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作为一种药物了,古人可是吃茶如吃药呢。《神农本
草经》又云:“茶叶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食用。
《神农本草经》曾将茶列为菜之上品,名曰“苦菜”。而现代饕餮之士更是趋之若
鹜,发扬茶食,将茶叶入汤,做菜,煮茶叶蛋,用茶水烧饭等等。
茶,今时今日,已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清雅精妙的美食矣。
   饮用。
   茶乃山川灵气之所钟,日月精华之所聚,天地精品,饮中仙品,饮之,舒人胸
怀,洗人烦滞,脱胎换骨,羽化登仙。
“茶仙”陆羽乃介乎僧道之间的文士,其所提倡的煎茶正是意在把制茶,煮茶及其
用具规范化,使得文人雅士从煎到饮的过程达到澄心静虑,旷心怡神的效果。
善哉!“茶仙”之心意。诚然!这也正是吾辈茶人之本意,??饮茶是艺术,品茗是
修养。
茶乃天地之精华,饮罢一细尘心,悠然与自然相亲。
吾辈茶人,何不饮?是饮也!

茶乃高古之物,品茶也是雅人雅事,当有所规矩,有所讲究,??讲情致,究格调,
讲简朴见本真,究清幽显意趣。饮茶的情趣有二:一是煎茶,二是品茶。煎茶品茶
的要素有八:一是选茶,二是取水,三是活火,四是择器,五是环境,六是茶侣,
七是烹茶,八是品茶。
选茶。
若论颜色,中国茶大体可分为六类:绿茶,红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每
一类茶,又可分若干品种,谱系非常庞大,种类异常繁多。
茶,采摘早的称为茶,采摘晚的呼为茗。成茶包括末茶和散茶。末茶主要留流行于
古代,尤其是唐宋,唐代是饼茶的天下,宋代是团茶的世界,两者皆有其独特的制
法,烦琐异常。唐制饼茶分七个步骤:采,蒸,捣,拍,焙,穿,封。宋制团茶也
分七个步骤,然精致程度却远逾于唐:采,拣,蒸,炸,研,造,过黄。“龙团”
一度被古人视为极品,曾有“黄金易求,龙团难得”之说,惟须用茶碾碾碎成末,
才能煎煮或冲泡饮用。
故唐宋饮茶便多了两到工序:炙茶(烤干茶饼),捣末(将茶饼碾碎成末)。
散茶即叶茶也,直接从茶树上摘取嫩芽,仅经过干燥等程序即可投入沸水中冲泡饮
用。
清代梁章钜曾将茶按品质分为四类,吾稍为改动:
第一是“香”。茶有香者并不难见,是为凡品,列第四等。
第二是“清”。“清”在茶香之上,是指茶经冲泡后汤色清澈见底,没有一点浑浊
。茶香而清,当是不凡,已不多见,可算精品,列第三等。
第三是“甘”。“甘”在茶清之上,是指茶汤之甘美,喝下之后,回味微甘,意味
深长。茶香而又清者,已是不易,若再甘甜清美,更是难得,当是珍品,列第二等

第四是“活”。“活”在茶甘之上,是茶之灵魂,那是一种微妙至乎不可言的感觉
,茶汤入体后,茶神就复活过来了,??通体舒泰,心旷神怡,物我两忘,魂归天然
,魄游太虚。这种境界,最是难得,故属极品,列第一等。
另有几种风流奇妙清雅的异品,不能不提,见如下:
奇香茶。
梁章钜先生另又提及一种“奇品”,古灵精怪,馨香扑鼻。那是根据茶的“淫性”
,即易变性,易取他物之味,或将茶树栽近梅花,自然吸收梅花之精,是为“雪梅
”,或将茶树植近木瓜,自然吸取木瓜之英,是为“木瓜”等等。
“元四家”之一的大画家倪瓒正是利用茶树的此种特性,自制出了风流千古的“莲
花茶”,自饮自娱。明代由钱椿年撰著,顾元庆校改的《茶谱》对“莲花茶”的制
法载之甚详,云:
   “莲花茶:于日未出时,将半含莲花拔开,放细茶一撮,纳满蕊中以麻皮略絷
(捆,绑之意),令其经缩。次早摘花,倾出茶叶,用建纸包茶焙干。再如前法,
又将茶叶入别蕊中,如此者数次,取出焙干收用,不胜香美。”
茶叶本身具有极强的亲异味性,如此一来,茶便带有莲花的清香,以花佐茶,含香
咀华,可谓集天地之精英,汇万物之灵秀。
风流!风流!果是真名士自风流!若有此茶,吾当第一饮之,若得此茶,纵死亦无
憾矣,??惟大英雄能本色也!
美人酥茶。
相传,在太湖洞庭东山的碧螺峰石壁缝隙间,生长着几株野茶树,被康熙帝御题为
“碧螺春”。若以少女酥胸熏蒸出异香,可为碧螺春增光添彩。
   徐珂在《可言》中又把这酥胸蒸茶加以发挥,言说碧螺春不用火焙,采后以薄
纸包好,放在女郎胸前,蒸干了取出泡饮,则纤芽细粒,又无焦卷之患,色香味不
减龙井茶,而鲜嫩又超过龙井茶。
如此香艳之茶,吾辈风流之士,当索以细品之,不知茶香加美人香,其香若何?
龙团胜雪。
宋朝郑可简曾创制一极品名茶“龙团胜雪”,用以博取宋徽宗欢心,得求飞黄腾达
。其法如下:采一缕芽心,用清泉浸泡,使之光明莹洁,再研焙制成方寸新铐,是
谓茶中极品。
清泉白石茶。
传说明大画家倪瓒在天下第二泉惠泉之畔寓居时,一天心血来潮,用核桃仁,松子
仁和以一些真粉,做成假山叠石的种种形状,置于用惠泉水煎煮的茶汤中,雅号清
泉白石茶。
品泉之清,玩石之白,味倚石之茗,得园林之韵,静心而怡神,闲情而逸趣,不亦
雅哉?
清代奇士李贽人茶合一,将茶融入生活生命中,以茶为侣为友,写有《茶夹铭》,
曰:“我无老朋,朝夕惟汝。世间清苦,谁能及子。逐日子饭,不辨几钟;每夕子
酌,不问几许。夙兴夜寐,我愿与子始终。子不姓汤,我不姓李;总之一味,清苦
到底。”
痴乎?怪乎?清苦?无奈?然吾却从中读到了更多的玉洁冰清,更多的丹心傲骨。

“扬州八怪”之一的大书画家汪士慎,人称“茶仙”,却又是痴于茶,雅于茶,茶
里欢,壶中笑,自称“嗜好殊能推狂夫”,自云“饭可终日无,茗难一刻废”。平
常待客从不设酒,只是“清荫设茶宴”,“煮茗当清尊”。

选水。
好茶配好水,须得两者兼备,才能相得益彰。
宋代王安石有诗云:“水甘茶串香。”
   李中有亦云:“泉美茶香异。”
明代田艺蘅更是在《煎茶小品》中指出:“茶,南方之嘉木也,日用不可少;品质
有好坏,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好也不好。”
茶本性清,质清淡,若水质稍有不纯,便把茶的色,香,味全都破坏了。故明人张
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记》中便很明白地说:“茶性必发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
茶亦十分矣。”张源《茶录》也说:“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
其神;非真茶曷窥其体。”这便是茶与水的微妙关系。
《茶经》有云:“山水上,河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而
且,还给山水分等级,云:“山顶泉轻清,山下泉重浊,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冽
,土中泉浑厚;流动者良,负阴者胜,山削泉寡,山秀泉神。”至于井水,明《茶
笺》则说“必取多波者为佳(深井)”。
另有云:“凡水,以甘而芳,甘而冽为上;清而甘,清而冽次之。”若是泉水,如
甘,必清,如冽,亦清;若是井水,佳则止于能清,而后味终涩。又有一种说法:
“泉水要取自寒泉深处。”说的大概是水之冷冽吧,冽而后清,清而后甘。
总之,水味的甘冽是古人烹茶用水的要求,水甘茶串香,冷冽滋味佳。水惟甘腴清
冷,方具备众美也。
除山水,河水和井水外,还有雪水,雨水,露水及冰块等天泉天水。
古之名士,茶中风流,常常设置大小瓮专收雨雪,久藏烹茶,爱如至宝。月明天涯
,扫雪烹茶,??这是文人的雅举。
《红楼梦》中的妙玉之茶可谓妙极,杯,是“老君眉”,是绿玉斗;那水,可是梅
花上的雪呢,而且还得用鬼脸青的花瓮埋在地下五年,故清冽无比。果是妙人妙举
,茶妙,人也妙!
乾隆皇帝也有“雪水冬煎,荷露夏煮”的韵事。在乾隆帝的心目中,雪水该是天下
第一水,据说,每遇佳雪,必令人收取,以松子,梅花,佛手烹茶,命名为三清茶
,并赋诗纪之。
扫雪烹茶,赏梅吟诗,雪冷,茶亦清,梅芳,茶亦芬,人高雅也,士风流乎?
似乎,在文人的心目中,雪水乃最有诗情最具雅趣最备灵性的烹茶之水,最能与茶
叶清雅的天然本性相契合。明代高启曾盛赞雪水“真天味”也,即是说雪水具有天
然之味。
另有风雅之人,善于养水,乃取白石子放入瓮中,以养水味水性,使水澄清而不浑
浊。此举之风韵当不差于扫雪烹茶之韵事矣。
饮茶乃高雅之举,既讲精茶,也究真水。大画家倪瓒对烹茶用水之要求简直到了洁
癖若狂的地步:
   相传,一天,倪瓒来了茶瘾,派佣人到远在山中的七宝泉中担水,因为七宝泉
水质明净甘冽,常年涌流不息,乃水中极品。
   佣人辛辛苦苦担回了两桶泉水,正巧倪瓒在曲径散步,见佣人担水,两只桶一
前一后,晃晃悠悠地走来,便让佣人停下,说:“前面一桶留着煎茶吃,后面一桶
只能用来洗脚。”
   佣人莫名其理,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倪瓒于是解释:“前桶水没有污染,所以用来煎茶。后桶水却说不定玷染了你
的屁气,所以只能洗脚。”
   佣人闻言大笑,担水在肩,为让倪瓒过去,便从左肩换到右肩。
   不得了,倪瓒一见前桶水颠成后桶水,不由大喊:“两桶水都只能洗脚。”
   佣人哭笑不得,只得重返山中挑水,苦的是不能换肩。
   汲水烹茶,本极雅致,不能不洁,然净洁至此地步,实在令人无话可说,雅乎
,俗乎?
另有一则传说:听说甘泉桥下有水如甘泉,宜于烹茶,倪瓒行舟路过,便泊舟岸边
,汲水烹茶,临江把盏,对风品茗,
茶香悠悠,人亦悠悠,好不风流!
相传,乾隆帝曾特制一个银斗,巡行天下时,随驾携带,每到一处,便带内侍用饮
斗称量当地泉水的轻重,品评天下名水名泉的优劣,水质越好重量越轻。据乾隆帝
耗时耗力的品泉测定,命名北京玉泉山的泉水为天下第一,并亲自撰文立碑刻石记
其事。
爱泉重水至此,非风雅非至性非挚情之个中人莫名矣!
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故千载之下,“茶圣”陆羽视功名富贵如敝帚,却将一杯西
江净水珍若拱璧,曰:“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如省,不羡暮登台,千
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活火。
茶乃至洁之物,阴阳相生,水火相济。欲得好茶,不惟水质纯真,清净,且须火候
适宜,雅洁。
苏东坡就深有感触地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故新泉活火也。
所谓“活火”,是指炭之有焰者。按照陆羽《茶经》所载的取火法,当以木炭最好
,硬柴次之,凡沾染油腥味,含油脂或腐朽的木柴皆不用。
明代名士张宗子曾深情地说:火候一杯好茶犹如天上一夜好月,人间一出好戏。故
亲自创制一种花茶,以花佐茶,含香咀华。云:“一壶挥尘,用畅清淡;半榻焚香
,共朝白醉。”

择器。
《茶疏》有云:“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故茶
,水,火,器乃烹茶之四要。
佳器配佳茗。饮茶乃高古,优雅之举,故烹饮之器,当以高古,优雅为贵。茶器至
多,然其中最诗意最重要者,当数茶壶,茶杯,茶盘,茶炉四者了。
茶壶。
壶之采用,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浅者,能酿味,能留香,不蓄水也。
茶也万千,壶也万千,最名贵者莫过于紫砂壶矣。
紫砂壶,壶中之壶,王中之王也。其中,宜兴紫砂茶壶更是极品中的极品,曾有“
世间茶具称为首”之胜誉。
明代中期以后,紫砂壶冲泡茶叶成为了一种时尚,人们对紫砂壶崇尚异常狂热异常
,更视紫砂名壶为至宝,贵逾金玉,不少文人名士常以得到一名壶,视为终身幸事
。明代茶痴周文甫家中藏有名壶供春壶,平日珍若拱璧,临终前,还特意立下遗嘱
,让此壶随葬。爱壶至此,实属异数,所谓“海枯石烂,此情不渝”也。
其实,紫砂壶本身就是一件高古雅致的艺术品,它汇集了诗,书,画,篆和工艺为
一体,甚值把玩,甚值品味。
其形其工,精彩绝伦,巧夺天工。
其书其篆,古雅飘逸,气韵飞动。
其花其诗,意蕴深远,趣味盎然。
明代的壶艺大师时大彬制作的“大彬壶”更诗妙不可思,其壶所镌之韵文又是那样
的妙不可言,曾镌有名人汪森题的四言韵文,曰:“茶山之英,含土之精,饮其德
者,心怡神宁。”
清代多才多艺的制壶大家陈曼生制作的“曼生壶”精绝见天趣,其壶所题之诗句更
是耐人寻味。有云:
“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
“饮之吉,匏瓜无匹。”
“诗清都为饮茶多。”
茶美,壶美,字更美,“字依壶传,壶随字贵”,妙哉,妙哉!
茶杯。
杯之采用,当以四字为先:“小,浅,薄,洁”。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
不薄不能起香,不洁不能衬色。
杯之佳者,当数瓷器,以古为雅,越古越好。有白玉小杯,洁白如玉,身薄如纸,
玲珑剔透,最能衬出茶汤原色。
另有陶质红杯,质朴凝重,雍容大方,高古典雅,以之品茗,又是另一番韵味。
茶盘。
茶盘宜宽宜平。宽则心宽,或圆或方,或如满月,或如棋枰;平则心平,平心静气
,饶有雅趣。
茶炉。
古往今来,炉之佳者,莫过于红泥小火炉。
白玉小杯,红泥火炉,婷婷玉立,烹茶品茗,清茶一碗,清香满室,哈哈,美言对
友求茶饮,胜过春衫换酒喝!

环境。
饮茶乃风雅之事,须得风雅之境,这样,茶则因境而清,而雅,而隐,而逸,而境
则因茶而幽,而静,而空,而灵,相生相得,相映成趣。那意境,那氛围,或天斧
妙,明月松风,清泉白石;或人工极,焚香,弹琴,弈棋,阅书,吟诗,赏花。
弹琴下棋,赏花观书,焚香品茗,延客款话,清谈吟诗,琴韵悠悠,棋韵悠悠,茶
韵亦悠悠,诗清,琴清,茶亦清,花香,书香,茶亦香。
阅至此,不由大呼古人诚不我欺也,古有云:香令人幽,琴令人寂,棋令人闲,花
令人韵,诗令人清,书令人雅,茶令人爽。正正道出个中三味矣。
闲停茶碗从容语,醉把花枝取次吟。
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
饮茶一盏,吟诗一章。
茶芳伴花香舞,琴韵偕诗音吟。清哉!雅哉!这是何意何境?那是诗情画意,那是
道意禅境。试问,今夕何夕?
洗尽尘心,净化精神,超越俗世,??一瓯(盅子之意)通仙灵,高也,雅也!趣乎
,味乎?
郑板桥曾有文细描品茶之佳境,清幽雅致,趣味盎然:
   “江雨初晴,宿烟尽收,林花碧柳皆洗沐以待朝暾,而又娇鸟唤人,微风叠浪
,吴楚诸山,青葱明秀,几欲渡江而来。此时坐水阁上,烹龙凤茶,烧夹剪香,令
友人吹笛,作《落梅花》一弄,真是人间仙境也。”
境清,茶亦清。那清清的茶啊!在我们的心中构筑了一方清清的净土,无论何时,
不管何地,皆不受名所污,皆不受利所染,使人脱俗,使人雅趣。
陆树声则认为最佳的品茶环境是:“凉台静室,明窗曲几,僧寮道院,松风竹月,
晏坐行吟,清谈把卷。”
许次纾更是对品茗环境做了专门研究,在《茶疏》中列举了品茗的最佳氛围:
“心手闲适,披咏倦疲,意绪纷乱,听歌排曲,歌罢曲终,杜门避事,鼓琴看画,
夜深共语,明窗静几,宾主款押,佳客小姬,访友初归,风日晴和,轻烟微雨,小
桥画舫,茂林修竹,课花责鸟,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阑人散,儿辈斋馆,清幽
寺观,名泉怪石。”
天有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适宜的季节,幽雅的环境,怀着愉悦之心,
做着快乐之事,也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令人与茶毫无隔阂的浑融为一体,真
正的品尝到茶那妙不可言的味外之味。
许次纾又提出应停止饮茶的种种情形:“作字,观剧,发书柬,大雨雪,长筵大席
,翻阅卷帙,人事忙迫,及与上宜饮时相反事。”
又指出饮茶时不宜用的是:“恶水,敝器,铜匙,铜铫,木桶,柴薪,麸炭,粗童
,恶婢,不洁巾帙,各色果实香药。”
又指出饮茶时不宜近的是:“阴室,厨房,市喧,小儿啼,野性人,童奴相哄,酷
热斋舍。”
饮茶是艺术,是修养,在于品茶意,得情趣,故有所讲究,有所适宜,若不得其境
,不得其宜,而致人忙,事迫,心烦,气躁,尚有何情,何意,何趣,何兴可言?

故明罗廪云:“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交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滟
潋,此时幽气,故难与俗人言矣。”
故明文震亨专门在园内建立茶室,曰:“构一斗室,相旁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
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
境是佳境,意是趣意,可是,若没有佳人伴饮,又何言才子风流,何谓名士风雅呢
?饮茶,须得佳人伴佳茗。
明代王世贞最是名士风流,佳人侍茗,兴之所至,赋有一首《解语花?题美人捧茶
》,词云:
  “中泠乍汲,谷雨初收,宝鼎松声细。柳腰娇倚,熏笼畔,斗把碧旗碾试。兰芽
玉蕊,勾出清风一缕。颦翠蛾斜捧金瓯,暗送春山意。
   微袅露环云髻,瑞龙涎犹自,沾恋纤指。流莺新翠底底道:卯酒可醉还起?双
鬟小婢,越显得那人清丽。临饮时须索先尝,添取樱桃味。”
宝鼎烟香,松声吟轻,汲清泉,烹新茶,美人如玉,纤手如雪,捧香茗,送秋波,
软语娇,启樱唇先尝,盏边留暗香,再把盏啜,临风细品,试问,茶香,美人香,
两者孰香?
   美人捧茶,玉郎品茗,美人风韵,才子风采,茶亦风流,人亦风骚,所谓“欲
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信矣,快哉!

茶侣。
茶品一如人品。
茶乃至清之物,纯洁之象征,故不惟茶之采摘,蒸捣,烘焙及至烹煮都要求加工者
,器具以及水质之清洁,而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之清雅,且要求须是清高
之人才配品饮,只有这样,方得清幽之趣。
宋代品茶有“三不点”法则??泉水不甘不点茶,茶具不洁不点茶,客人不雅不点茶
。欧阳修在《尝新茶》诗中便说:“泉甘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佳。”好茶,
甘泉,洁器,好天气,再有佳客,这才是品茶环境的最佳组合。
明代名士陆树声在《茶寮记》中提出最理想的茶侣是:“翰卿墨客,缁流羽士,逸
老散人,或轩冕之徒,超轶世味者。”
相反,茶侣最忌的就是“俗”,凡言语外表粗俗野蛮之徒,凡名利迷心之功利小人
,皆不能登茶室之大堂,因为他们太污浊了,因为他们已经被污染了。
须知,茶乃清高雅洁之物,只有清高脱俗之人,才能品到茶之真趣,入得茶之妙境

陆树声就曾就此而言:“煎茶非浪漫,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每传于高流隐
逸,有云霞泉石,磊块胸次间者。”
饮茶乃雅人雅事,人若不雅,又何言雅事,又何得雅趣?
况且,饮茶乃一门艺术,一种修养,讲的是精神的享受,究的是心灵的愉悦,??品
茶者的人品修养是决定品茶趣韵的关键,??只有高人隐逸才能饮得茶法,品得茶趣

故此,饮茶须得人品与茶品相宜。
大画家倪瓒就有品茗绝交的韵事,至今脍炙人口:
有位王孙赵行恕,雅好清致,因慕倪瓒之名,便登门拜访,倪瓒于是供以清泉白石
茶,与赵行恕细细品味。
   岂料赵行恕徒有虚名,居然大口大口地牛饮连连,粗极,也俗极。
   倪瓒不由大失所望,不悦之下,便不客气地变色大斥“俗物一个”,言罢挥手
逐客。
   饮茶品茗乃一门艺术,一种素养,只宜幽雅地去创造,只适雍容地去审美,岂
容粗人玷,俗人污乎?
   茶里日月长,壶中乾坤大,清风入吾杯,明月卧吾心。
曾有云:“茶生于灵山妙峰,承甘露之芳泽,蕴天地之精气,秉玄幽之禀性,只有
情致高雅之人,方在对茶通灵般的品味之中,达到精灵淡泊的雅趣。”
信哉!斯言。

烹茶。
烹茶有六道工序:烧水,治器,洁茶,成茶,淋罐,烫杯。
烧水:水有三沸。
一沸:水面出现像“鱼目”般小气泡,并伴有微微响声。
二沸:水的边缘有气泡如涌泉连珠般往上冒。
三沸:水似波浪翻腾。
三沸以上,水就变老了,不宜饮用。
一般来说,瀹(yue ,煮的意思)新茶,芽茶,以汤嫩(汤嫩,即水温稍低些;汤
老,则水温较高些)为佳,可以将沸水稍冷却再冲泡;瀹老茶,粗茶,则以沸水为
好。总之,汤不能失去水性,只有汤候适中,才能发茶之性,这时所瀹之茶,方得
茶之真味。
治器:用热水洗涤净洁茶器,并摆放好。
洁茶:用温水泡洗茶叶,去其尘垢,冷气,草腥气。
成茶:可泡,可点,可煮。
若是泡茶,则直接冲泡,须现泡现饮,稍稍过候,即会失味。
若是点茶,则须下一番工夫:
将适量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沸水调匀。
再将沸水冲入盏中,同时用茶匙环回击沸。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
不可断续,不可迫促。沸水上盏四分则止。
这时,盏面上回浮起汤花,色泽鲜白而能耐久者则为胜。有云:点茶之妙就是使汤
面呈现乳粥状,此时茶的色,香,味才会全部显现出来。说的大概就是此理了。
若是煮茶,则又另有讲究:
第一沸时,先去掉浮在上面一层像黑色云母似的膜状物,随即加入适量的盐调味。

第二沸时,舀出一瓢水。再用竹夹在沸水中转圈搅动,使沸水出现旋涡;接着把茶
末从旋涡中心投下。过了一会,水大开,如波涛翻滚,水沫飞溅,就把刚才舀出的
那瓢水重新加进去止沸,以保养水面孕育出来的“精华”(茶上的浮沫)。
淋罐:盖定壶盖,以热汤遍淋壶上,谓之壶外追热,便于茶香盈壶。
烫杯:用热汤直注杯心,烫洗茶杯,以便起香。

品茶。
茶既烹,宜速品,乘热也。杯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三嗅杯底

有云:“味云腴,食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
”如此境界,正是品中三味。
俗人,粗人是喝茶,大碗大碗地喝,是解渴,是肉体的刺激,是动物的层次。
雅人,高人是品茶,小杯小杯地品,是享受,是精神的愉悦,是人物的档次。
三口曰品,故品者三,三杯也,杯宜小,愈小愈雅,愈雅愈得茶之神。再念念“可
以清心也”五字,真个不作俗人想,紫霞从此去,蓬莱骑白鹿。
故《红楼梦》中妙玉妙言曰:“一杯是品,二杯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驴饮了。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曾将三巡之茶比作三种年龄之美女,云:“一壶之茶,只
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巡甘醇,三巡意欲尽矣----以初巡为婷婷袅袅十三余,再巡
为碧玉破瓜年,三巡以来,绿叶成荫矣。”
如此妙言,实在令人击节叹绝,当尽香茗一杯也。
吾深有同感,也作小言曰:“一轮如少女,含苞待放,清如水,纯如雪;二轮如少
妇,风情万种,知情致,识意趣;三轮如徐娘,风韵半存,饮无味,弃可惜。”
茶有色,香,形三美,三者无一不幽,无一不雅。茶道中人,不可错过,当一一细
品也。
那色彩啊!碧如天,莹如冰,润如玉,婷婷玉立,一泓秋水,照人寒,那可是,美
人的眼睛,如此的迷人?
那香味啊!幽如兰,甘如露,芳如蕙,齿颊神游,杯盏水毕,香还在,那可是,美
人的体香,如此的醉人?
那形状啊!回风舞柳,影渡回廊,羽衣飘兮荷袂瑶,蹈月歌兮乘风舞,那可是,美
人的纤腰,如此的可人?
曾有云,茶人连说话时吐出来的气息都是茶叶的气息,采茶姑娘“归来清香犹在手
”,吾人饮茶,是否也,茶香绕怀,三日不绝呢?
另外,茶性至纯,有真香,有正色,有佳味,烹点之际,不宜杂以异味,珍果香草
,一概摈除,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等配料,一律杜绝,以免掩盖茶之原
味。有云:“茶味最上者,应如婴孩身上一般的带着‘奶香味’。”应如是!
更有甚者,因茶味娇嫩,为保持茶味纯正,则须让茶远离酒类香类一切有强味的事
物,和身带这类气息的人。

以茶会友。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这是宋代诗人张小山的《寒夜》。寒夜客来,以茶代酒,竹炉火红,沸汤水绿,邀
窗前月,倚户外梅,共君一壶,剪烛西窗,此时此刻,今夕何夕?
以茶会友,茶交挚友,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亦幽幽,情亦幽幽,正所谓“美酒千杯
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茶会原本是寺院僧人聚会饮茶,论佛谈玄的一种习俗。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却效之
举行文人茶会联谊,所谓文士好茶共享,品茗清谈,吟诗联句,联络感情,叙说友
谊,充满雅趣。
茶中名士张源在《茶录》中深有同感地说:“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
六曰泛,七八曰施。”
良辰胜日,二三知己,汲泉煮茗,心暇手闲,吟风弄月,清谈未厌,逸兴横飞,虽
不得茶之神,却直味茶之趣,茶之韵,茶之胜。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苏东坡路过润州,太守高会设宴招待,宴会结束时,歌伎
们唱起黄庭坚的茶词《好事近》以挽留。茶词的最后两句为:“不似建溪春草,解
流连佳客。”说的是名茶留佳客。苏东坡却佯作生气说:“怎么留我吃草!”众人
捧腹相推大笑,站在苏东坡身后的歌伎笑得将苏东坡的坐榻挤倒,苏东坡跌倒在地

盖茶乃雅人雅事,故茶之趣之胜,多缘客之雅之韵。

大历八年,陆羽在妙喜寺旁设计建造一座茶亭,茶亭落成之日,为唐大历八年十二
月二十一日,恰逢癸年,癸月,癸日,陆羽请颜真卿题名,颜真卿便名以“三癸亭
”,并挥毫书写了茶亭匾额。挂匾之日,陆羽,颜真卿和诗僧释皎然三人登亭,煮
茶品茗,登高远望,释皎然还即兴和了一首诗来纪念“三癸亭”的落成。
   陆羽设计建亭,颜真卿命名题书,释皎然和诗以志,是为三绝,一时美谈,诚
古今以茶会友之绝唱也。
故林大师语堂云:“客不可多,且须文雅之人,方能鉴赏杯壶之美。”

竹窗独品。
茶宜独品。
茶宜独品,正如酒宜交友。茶乃清虚之物,任何喧嚣,热烈,繁杂之事都与它不相
宜。
茶宜独品,方得茶之神韵。诚如明陈继儒所云:“独饮得茶神,两三得茶趣,七八
人乃施茶耳。”
的确,饮茶当以人少为好,人多口就杂,一杂就喧闹,一喧闹就失去了品茗的雅趣
。一般来说,饮茶人越多,离品茶的意趣就越远,??那只不过是布施茶水以解人渴
而已。人多人众,那时的中心,那时的焦点,已经不再是茶,而是人了。既如此,
又有何意境可言,又有何雅趣可言?
饮有饮意,茶有茶境,饮茶之妙在于道意禅境,在乎品味神趣。
茶宜独品,惟生活宜独品。“扬州八怪”中的“诗书画三绝”郑板桥,将品茗作为
一门艺术,一种美的享受,最向往恬淡怡然的生活,平日饮茶品茗,写字作画,空
灵淡泊,洗脱凡尘,曾云“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黄泥小灶茶烹
炉,白雨幽窗字学颜”。
茶宜独品,惟独孤始自由。清茶一壶,心旷神怡,神游物外,放飞心灵,畅游天地

神游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
老死,不相往来。”
神游庄子??“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聚散生死两相依,白驹过隙一
瞬间,独来独往任真性,鼓盆而歌对死亡。
神游列子??生为徭役,死为休息。生暂来,死暂往。顺其生,顺其死。杞人忧天,
死不足悲。

茶之境界。
饮酒,令人心潮汹涌,热血沸腾;饮茶,使人心幽意远,飘逸如云。故酒类侠,茶
类隐。故饮酒的境界是热烈的,饮茶的境界则是清幽的。
艺术皇帝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云:“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
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简洁,韵高致静,则非
惶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茶乃至清之物,故茶道之至境也在于清:清净,清寂,清虚,清雅。茶道的根本就
是“清心”而“清新”:清洗灵魂,净化心灵,滋养精神,涵养性情。故有云:“
摘露芽,汲新泉,煮云腴,一洗尘土肠胃。”
举白眼,望青天,汲清泉,烹活火,三饮罢,洗脱凡尘,空灵淡泊,清兴无涯,神
驰八表,羽化登仙??物我相忘,人我相安??一瓯通仙灵。所谓“啜罢神清淡无寂,
尘嚣身世便云霞”。
唐“茶中亚圣”卢仝就曾赋下千古绝唱,直指茶中之妙,曰: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寂。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茶僧释皎然也有妙歌颂其妙,诗云:
一饮涤昏寐,情来爽朗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故朱权认为品茗的最高境界是“志绝尘境,栖神物外”:
   “凡鸾俦(伴侣之意)鹤侣,骚人羽客,皆能志绝尘境,栖神物外,不伍于世
流,不污于时俗,或会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净
牖(窗户之意),乃与客清谈款语,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
   醉翁之意不在酒,文人品茗并不在茗的本身,而是将品茗作为一门艺术修养,
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清虚空明和谐统一作为最高境界。
山间泉下,临泉煮茗,皈依自然,返璞归真,无忧无虑,无物无我,天人合一,清
净无为。

故白居易爱饮茶,终日与茶为伴,每每饮罢,皆云:“从心到百骸,无一不自由。
”自怡然:“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
故唐代颜真卿名士本色,茶中风流,常常忙罢公务,脱身衙门,来到幽静寺院,静
坐品茗,远离各种烦恼,休闲怡情悦性。

茶与养生。
养生先养性。品茗作为一门优雅的艺术修养,实乃修身养性的最好方法之一。陶弘
景在《杂录》就曾言茶能轻身换骨,神仙丹丘子,黄山君都饮茶。
汲清泉,品佳茗,洗脱凡俗,净化心灵,滋养精神,??精,气,神三者,空明虚静
,轻松写意,故可健康长寿。曾有云:“茶乃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指的就
是此理吧。
历代茶人多高寿。“茶神”陆羽活了七十二岁,“别茶人”白居易活了七十四岁,
而“茶僧”释皎然则活了八十一岁----这对“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人来说,都算
是相当长寿的了。
天育万物,皆有至妙。茶能清热解毒,清心降火,解愁破闷,除俗洗心,“体均五
行去百疾”。故茶不惟能养性,而且能养身。
相传慈禧太后对养生之道颇有研究,衣食住行十分讲究,因而年过七旬依然肌肤白
嫩,容光焕发。其中,饮茶就是其众多养生美容术中的一种。
据记载,慈禧太后有这样一个饮茶习惯:晨起要喝一杯奶茶,睡前也饮一杯糖茶,
并且,每次饮茶,都喜欢在茶中加入少许金银花。据说,金银花性寒味甘,对清热
消炎去腻特具异效,对天天大鱼大肉多油多腻之人尤为合适。
听说,慈禧太后每隔十天就服用一次珍珠粉,用茶水送服。据说,用茶水送服珍珠
粉,可以润泽肌肤,葆青春,美容颜,对面部皮肤衰老尤具异效。
又闻,慈禧太后曾患有神经衰弱的毛病,为了安眠宁神,除了每晚睡前喝一杯糖茶
,还派人专门为她设计了一个茶枕:中间凿有一个银元大小的圆孔,贯穿两面,枕
心填满茶叶。据闻,茶枕可以安神明目。
关于茶的养生美容功能,舒惠国先生在《当代茶艺》中提出几种方法:
“浓茶漱口:宋代苏东坡曾用浓茶漱口治疗牙疾,效果很好。如果患有口臭,用浓
茶漱口,在口中稍含片刻,可除口臭。
茶水洗澡:可消除体臭,保护皮肤,减少皮肤病,使皮肤有光泽,滑润,柔软。
茶汤洗发:洗过头发后,再用茶水冲洗,可去垢涤腻,使头发乌黑柔软,光泽美丽
。”

周作人有《喝茶》言:“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
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
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
竹窗清夜,活水新泉,亲手烹茶,独自品茗,此时此刻,但得壶中趣,茶中味,淡
泊,超然,谁识?
茶韵流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