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A*算法 (下)

这样还剩下 5 个相邻的方格。当前方格下面的 2 个方格还没有加入 open list ,所以把它们加入,同时把当前方格设为他们的父亲。在剩下的 3 个方格中,有 2 个已经在 close list 中 ( 一个是起点,一个是当前方格上面的方格,外框被加亮的 ) ,我们忽略它们。最后一个方格,也就是当前方格左边的方格,我们检查经由当前方格到达那里是否具有更小的 G 值。没有。因此我们准备从 open list 中选择下一个待处理的方格。

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把终点也加入到了 open list 中,此时如下图所示。

图 6

注意,在起点下面 2 格的方格的父亲已经与前面不同了。之前它的 G 值是 28 并且指向它右上方的方格。现在它的 G 值为 20 ,并且指向它正上方的方格。这在寻路过程中的某处发生,使用新路径时 G 值经过检查并且变得更低,因此父节点被重新设置, G 和 F 值被重新计算。尽管这一变化在本例中并不重要,但是在很多场合中,这种变化会导致寻路结果的巨大变化。

那么我们怎么样去确定实际路径呢?很简单,从终点开始,按着箭头向父节点移动,这样你就被带回到了起点,这就是你的路径。如下图所示。从起点 A 移动到终点 B 就是简单从路径上的一个方格的中心移动到另一个方格的中心,直至目标。就是这么简单!

图 7

A*算法总结(Summary of the A* Method)

Ok ,现在你已经看完了整个的介绍,现在我们把所有步骤放在一起:

1.         把起点加入 open list 。

2.         重复如下过程:

a.         遍历 open list ,查找 F 值最小的节点,把它作为当前要处理的节点。

b.         把这个节点移到 close list 。

c.         对当前方格的 8 个相邻方格的每一个方格?

◆     如果它是不可抵达的或者它在 close list 中,忽略它。否则,做如下操作。

◆     如果它不在 open list 中,把它加入 open list ,并且把当前方格设置为它的父亲,记录该方格的 F , G 和 H 值。

◆     如果它已经在 open list 中,检查这条路径 ( 即经由当前方格到达它那里 ) 是否更好,用 G 值作参考。更小的 G 值表示这是更好的路径。如果是这样,把它的父亲设置为当前方格,并重新计算它的 G 和 F 值。如果你的 open list 是按 F 值排序的话,改变后你可能需要重新排序。

d.         停止,当你

◆     把终点加入到了 open list 中,此时路径已经找到了,或者

◆     查找终点失败,并且 open list 是空的,此时没有路径。

3.         保存路径。从终点开始,每个方格沿着父节点移动直至起点,这就是你的路径。

题外话(Small Rant)

请原谅我的离题,当你在网上或论坛上看到各种关于 A* 算法的讨论时,你偶尔会发现一些 A* 的代码,实际上他们不是。要使用 A* ,你必须包含上面讨论的所有元素 ---- 尤其是 open list , close list 和路径代价 G , H 和 F 。也有很多其他的寻路算法,这些算法并不是 A* 算法, A* 被认为是最好的。在本文末尾引用的一些文章中 Bryan Stout 讨论了他们的一部分,包括他们的优缺点。在某些时候你可以二中择一,但你必须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Ok ,不废话了。回到文章。

实现的注解(Notes on Implemetation)

现在你已经明白了基本方法,这里是你在写自己的程序是需要考虑的一些额外的东西。下面的材料引用了一些我用 C++ 和 Basic 写的程序,但是对其他语言同样有效。

1.  维护 Open List :这是 A* 中最重要的部分。每次你访问 Open list ,你都要找出具有最小 F 值的方格。有几种做法可以做到这个。你可以随意保存路径元素,当你需要找到具 有最小 F 值的方格时,遍历整个 open list 。这个很简单,但对于很长的路径会很慢。这个方法可以通过维护一个排好序的表来改进,每次当你需要找到具有最小 F 值的方格时,仅取出表的第一项即可。我写程序时,这是我用的第一个方法。

   

    对于小地图,这可以很好的工作,但这不是最快的方案。追求速度的 A* 程序员使用了叫做二叉堆的东西,我的程序里也用了这个。以我的经验,这种方法在多数场合下会快 2—3 倍,对于更长的路径速度成几何级数增长 (10 倍甚至更快 ) 。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二叉堆,请阅读 Using Binary Heaps in A* Pathfinding

2.       其他单位:如果你碰巧很仔细的看了我的程序,你会注意到我完全忽略了其他单位。我的寻路者实际上可以互相穿越。这取决于游戏,也许可以,也许不可以。如果你想考虑其他单位,并想使他们移动时绕过彼此,我建议你的寻路程序忽略它们,再写一些新的程序来判断两个单位是否会发生碰撞。如果发生碰撞,你可以产生一个新的路径,或者是使用一些标准的运动法则(比如永远向右移动,等等)直至障碍物不在途中,然后产生一个新的路径。为什么在计算初始路径是不包括其他单位呢?因为其他单位是可以动的,当你到达的时候它们可能不在自己的位置上。这可以产生一些怪异的结果,一个单位突然转向来避免和一个已不存在的单位碰撞,在它的路径计算出来后和穿越它路径的那些单位碰撞了。

在寻路代码中忽略其他单位,意味着你必须写另一份代码来处理碰撞。这是游戏的细节,所以我把解决方案留给你。本文末尾引用的 Bryan Stout's 的文章中的几种解决方案非常值得了解。

3.       一些速度方面的提示:如果你在开发自己的 A* 程序或者是改编我写的程序,最后你会发现寻路占用了大量的 CPU 时间,尤其是当你有相当多的寻路者和一块很大的地图时。如果你阅读过网上的资料,你会发现就算是开发星际争霸,帝国时代的专家也是这样。如果你发现事情由于寻路而变慢了,这里有些主意很不错:

◆     使用小地图或者更少的寻路者。

◆     千万不要同时给多个寻路者寻路。取而代之的是把它们放入队列中,分散到几个游戏周期中。如果你的游戏以每秒 40 周期的速度运行,没人能察觉到。但是如果同时有大量的寻路者在寻路的话,他们会马上就发现游戏慢下来了。

◆     考虑在地图中使用更大的方格。这减少了寻路时需要搜索的方格数量。如果你是有雄心的话,你可以设计多套寻路方案,根据路径的长度而使用在不同场合。这也是专业人士的做法,对长路径使用大方格,当你接近目标时使用小方格。如果你对这个有兴趣,请看 Two-Tiered A* Pathfinding

◆     对于很长的路径,考虑使用路径点系统,或者可以预先计算路径并加入游戏中。

◆     预先处理你的地图,指出哪些区域是不可到达的。这些区域称为“孤岛”。实际上,他们可以是岛屿,或者是被墙壁等包围而不可到达的任意区域。 A* 的下限是,你告诉他搜寻通往哪些区域的路径时,他会搜索整个地图,直到所有可以抵达的方格都通过 open list 或 close list 得到了处理。这会浪费大量的 CPU 时间。这可以通过预先设定不可到达的区域来解决。在某种数组中记录这些信息,在寻路前检查它。在我的 Blitz 版程序中,我写了个地图预处理程序来完成这个。它可以提前识别寻路算法会忽略的死路径,这又进一步提高了速度。

4.  不同的地形损耗:在这个教程和我的程序中,地形只有 2 种:可抵达的和不可抵达    的。但是如果你有些可抵达的地形,移动代价会更高些,沼泽,山丘,地牢的楼梯

    等都是可抵达的地形,但是移动代价比平地就要高。类似的,道路的移动代价就比 它周围的地形低。

在你计算给定方格的 G 值时加上地形的代价就很容易解决了这个问题。简单的给这些方格加上一些额外的代价就可以了。 A* 算法用来查找代价最低的路径,应该很容易处理这些。在我的简单例子中,地形只有可达和不可达两种, A* 会搜寻最短和最直接的路径。但是在有地形代价的环境中,代价最低的的路径可能会很长。

就像沿着公路绕过沼泽而不是直接穿越它。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是专家所谓的“ influence Mapping ”,就像上面描述的可变成本地形一样,你可以创建一个额外的计分系统,把它应用到寻路的 AI 中。假设你有这样一张地图,地图上由个通道穿过山丘,有大批的寻路者要通过这个通道,电脑每次产生一个通过那个通道的路径都会变得很拥挤。如果需要,你可以产生一个 influence map ,它惩罚那些会发生大屠杀的方格。这会让电脑选择更安全的路径,也可以帮助它避免因为路径短(当然也更危险)而持续把队伍或寻路者送往某一特定路径。

5.  维护未探测的区域:你玩 PC 游戏的时候是否发现电脑总是能精确的选择路径,甚至地图都未被探测。对于游戏来说,寻路过于精确反而不真实。幸运的是,这个问题很容易修正。答案就是为每个玩家和电脑(每个玩家,不是每个单位 --- 那会浪费很多内存)创建一个独立的 knownWalkability 数组。每个数组包含了玩家已经探测的区域的信息,和假设是可到达的其他区域,直到被证实。使用这种方法,单位会在路的死端徘徊,并会做出错误的选择,直到在它周围找到了路径。地图一旦被探测了,寻路又向平常一样工作。

6.  平滑路径: A* 自动给你花费最小的,最短的路径,但它不会自动给你最平滑的路径。看看我们的例子所找到的路径(图 7 )。在这条路径上,第一步在起点的右下方,如果第一步在起点的正下方是不是路径会更平滑呢?

    有几个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在你计算路径时,你可以惩罚那些改变方向的方格,把它的 G 值增加一个额外的开销。另一种选择是,你可以遍历你生成的路径,查找那些用相邻的方格替代会使路径更平滑的地方。要了解更多,请看 Toward More Realistic Pathfinding

7.  非方形搜索区域:在我们的例子中,我们使用都是 2D 的方形的区域。你可以使用不规则的区域。想想冒险游戏中的那些国家,你可以设计一个像那样的寻路关卡。你需要建立一张表格来保存国家相邻关系,以及从一个国家移动到另一个国家的 G 值。你还需要一个方法了估算 H 值。其他的都可以向上面的例子一样处理。当你向 open list 添加新项时,不是使用相邻的方格,而是查看表里相邻的国家。

类似的,你可以为一张固定地形的地图的路径建立路径点系统。路径点通常是道路或地牢通道的转折点。作为游戏设计者,你可以预先设定路径点。如果两个路径点的连线没有障碍物的话它们被视为相邻的。在冒险游戏的例子中,你可以保存这些相邻信息在某种表中,当 open list 增加新项时使用。然后记录 G 值(可能用两个结点间的直线距离)和 H 值(可能使用从节点到目标的直线距离)。其它的都想往常一样处理。

进一步阅读(Further Reading)

Ok ,现在你已经对 A* 有了个基本的了解,同时也认识了一些高级的主题。我强烈建议你看看我的代码,压缩包里包含了 2 个版本的实现,一个是 C++ ,另一个是 Blitz Basic 。 2 个版本都有注释,你以该可以很容易就看懂。下面是链接:

Sample Code: A* Pathfinder (2D) Version 1.71

如果你不会使用 C++ 或是 BlitzBasic ,在 C++ 版本下你可以找到两个 exe 文件。 BlitzBasic 版本必须去网站 Blitz Basic 下载 BlitzBasic 3D 的免费 Demo 才能运行。 在这里 here 你可以看到一个 Ben O'Neill 的 A* 在线验证实例。

你应该阅读下面这几个站点的文章。在你读完本教程后你可以更容易理解他们。

Amit's A* Pages : Amit Patel 的这篇文章被广泛引用,但是如果你没有阅读本教程的话,你可能会感到很迷惑。尤其是你可以看到 Amit Patel 自己的一些想法。

Smart Moves: Intelligent Path Finding : Bryan Stout 的这篇需要去 Gamasutra.com 注册才能阅读。 Bryan 用 Delphi 写的程序帮助我学习了 A* ,同时给了我一些我的程序中的一些灵感。他也阐述了 A* 的其他选择。

Terrain Analysis : Dave Pottinger 一篇非常高阶的,有吸引力的文章。他是 Ensemble Studios 的一名专家。这个家伙调整了游戏帝国时代和王者时代。不要期望能够读懂这里的每一样东西,但是这是一篇能给你一些不错的主意的很有吸引力的文章。它讨论了包 mip-mapping ,

influence mapping ,和其他高阶 AI 寻路主题。他的 flood filling 给了我在处理死路径 ”dead ends” 和孤岛 ”island” 时的灵感。这包含在我的 Blitz 版本的程序里。

  • 3
    点赞
  • 2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3
    评论
A*算法是一种基于启发式搜索的算法,常用于解决迷宫问题。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迷宫A*算法Matlab代码实现: ``` function [path,visited] = A_star(maze,start,goal) % Initialize the open and closed lists open_list = start; closed_list = []; % Initialize the g and h scores of the start node start.g = 0; start.h = heuristic(start,goal); while ~isempty(open_list) % Find the node with the lowest f score in the open list current_node = open_list(1); for i = 2:length(open_list) if open_list(i).f < current_node.f current_node = open_list(i); end end % If the goal is reached, return the path and visited nodes if isequal(current_node,goal) path = reconstruct_path(current_node); visited = closed_list; return; end % Move the current node from open to closed list open_list(open_list == current_node) = []; closed_list(end+1) = current_node; % Generate successor nodes successors = generate_successors(current_node,maze); for i = 1:length(successors) successor = successors(i); % If the successor is already in the closed list, skip it if any(ismember(closed_list,successor,'rows')) continue; end % Calculate the tentative g score tentative_g = current_node.g + 1; % If the successor is not in the open list, add it and calculate its f and g scores if ~any(ismember(open_list,successor,'rows')) successor.g = tentative_g; successor.h = heuristic(successor,goal); successor.f = successor.g + successor.h; successor.parent = current_node; open_list(end+1) = successor; else % If the successor is already in the open list, update its g score if the tentative g score is lower index = find(ismember(open_list,successor,'rows')); if tentative_g < open_list(index).g open_list(index).g = tentative_g; open_list(index).f = open_list(index).g + open_list(index).h; open_list(index).parent = current_node; end end end end % If no path is found, return an empty path and visited list path = []; visited = []; end function successors = generate_successors(node,maze) [row,col] = size(maze); successors = []; % Generate all possible successor nodes for i = -1:1 for j = -1:1 if abs(i) == abs(j) || node.x+i < 1 || node.x+i > row || node.y+j < 1 || node.y+j > col || maze(node.x+i,node.y+j) == 1 continue; end successors(end+1,:) = [node.x+i,node.y+j]; end end % Convert the successor nodes to node objects and set their parent nodes for i = 1:size(successors,1) successors(i) = Node(successors(i,1),successors(i,2)); successors(i).parent = node; end end function h = heuristic(node,goal) % Calculate the Manhattan distance between the node and the goal h = abs(node.x - goal.x) + abs(node.y - goal.y); end function path = reconstruct_path(node) % Reconstruct the path from the goal node to the start node path = [node.x,node.y]; while ~isempty(node.parent) node = node.parent; path(end+1,:) = [node.x,node.y]; end % Reverse the path to get it from start to goal path = flipud(path); end classdef Node % Node class to represent a node in the A* search algorithm properties x % X-coordinate of the node in the maze y % Y-coordinate of the node in the maze g % Cost of the path from the start node to this node h % Heuristic cost of this node to the goal node f % Estimated total cost of this node (f = g + h) parent % Parent node of this node in the search tree end methods function obj = Node(x,y) obj.x = x; obj.y = y; end end end ``` 使用该代码实现A*算法的迷宫,需要提供一个二维的maze矩阵,其中0表示可通过的空间,1表示障碍物。同时还需要提供起点start和终点goal。函数会返回最短径path和访问过的节点visited。你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修改和优化。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