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异常处理

go异常处理

func try(block func(), catch func(e interface{}), finally func()) {
	defer func() {
		e := recover() // 当block中panic时,recover将返回panic的参数
		if e != nil { // 当block中没有panic时,recover将返回nil
			catch(e)
		}
		if finally != nil {
			finally()
		}
	}()

	block() // 当block中panic时,recover将返回panic的参数
}

测试:

func foo() {
	a := [...]int{1, 2, 3, 4, 5}
	for i := 0; ; i++ {
		fmt.Println(a[i]) // 这里会越界,导致panic
	}
}

func main() {
	try(func() {
		foo()
	}, func(e interface{}) {
		fmt.Println("catch:", e)
	}, func() {
		fmt.Println("finally")
	})
}

输出:

1
2
3
4
5
catch: runtime error: index out of range
finally

分析

按照go语言的说法,panic被认为是程序bug,也就是可以避免的错误,相当于java中unchecked exception
这种错误最好就是让程序及早crash,以便修复bug,而不是去catch错误。

而正常的程序错误是用error来表示,通过函数返回值来报告错误,这样的错误也叫做expected error,就是避免不了的,比如用户输入不合法,io错误等,这是程序作者控制不了的,这样的错误需要检查,相当于java中的checked exception

总结:

基本上panic的使用场景有

  1. 在main函数中catch panic,并记录一下异常以及stack trace等信息,然后调用panic(e),相当于rethrow异常,让程序崩溃。
  2. 对于server类的长期运行程序,有必要捕获由于请求的handler造成的panic,并记录日志,避免程序crash。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