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之xv6实验介绍

本文介绍了xv6操作系统,一种用于教学的简化版Unix系统,强调理论与实验结合的重要性。作者计划开设xv6操作系统实验专栏,涵盖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提升C编程能力和理解操作系统原理。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前言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开设的操作系统课程,比较偏向于理论的教学,常规的比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学生学完此课程之后,通过期末考试的磨练,往往对操作系统比较基础的理论掌握的不错,但是这些理论知识是单一的,学生往往不能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理解;操作系统真正的魅力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验的结合,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操作系统的各个内核模块实现。
  通过操作系统实践的教学,学生能够锻炼C语言编程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将操作系统的理论知识进行串联起来,达到更加深入的理解。


一、xv6操作系统实验专栏介绍

  基于上述提到的问题,本博主打算在我的创作内容里面开设xv6操作系统实验专栏,通过介绍四个常规的xv6实验,让操作系统的理论学习可以结合实验,读者可以对这四个实验进行实现,能够很大的帮助对操作系统的了解和C编程能力的提升。
  本篇文章将对xv6操作系统和该专栏所需的先修知识进行介绍,作为操作系统xv6实验的入门。

二、什么是xv6操作系统

  xv6 是一个简单的类Unix操作系统,由 MIT 的操作系统课程(6.828)使用,它基于 Unix V6 的设计,但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xv6 旨在教授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驱动等概念。以下是 xv6 操作系统的一些关键特点:

  • 简单性:xv6 被设计得相对简单,以便学生和开发者能够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
  • 模块化:xv6 的代码结构是模块化的,这使得学习和修改操作系统的特定部分变得更加容易;
  • 多任务:xv6 支持多任务处理,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运行;
  • 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xv6区分了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这是现代操作系统的一个基本特性,用于隔离用户程序和系统代码;
  • 进程管理:xv6包含了进程控制块(PCB)和上下文切换机制,用于管理进程的生命周期;
  • 内存管理:它实现了分页内存管理,包括页表的创建和页面置换算法;
  • 文件系统:xv6 包含了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支持文件的创建、读写、删除等操作;
  • 系统调用:提供了一系列的系统调用,允许用户程序请求操作系统服务; 设备驱动:xv6 包含了基本的设备驱动程序,如串行端口和虚拟磁盘;
  • 调度:使用了简单的轮转调度算法来决定哪个进程应该运行; 网络:虽然基础版本的 xv6 不包括网络功能,但有些变体提供了网络栈的实现;

  xv6 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它相当于一个操作系统微内核,只实现了必要的进程、内存、文件和设备管理;开放了操作做系统其他的拓展功能供学生手动实现,让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实践,理解操作系统的内部工作原理。通过阅读 xv6 的源代码和文档,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构建和运行机制。


三、xv6所需的先修知识

  在xv6操作系统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先修知识,来保证实验的流畅进行,这里所需要的先修知识有:

  • 操作系统的理论学习
  • Linux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学习
  • vim的使用(非必要,但是强烈建议基本的使用需要掌握,因为我们的xv6实验是在Linux操作系统上进行的)
  • Linux系统编程(非必要,这里推荐罗秋明老师的操作系统之编程观察,京东有实体书)
      只有有了以上先修知识,我们才能对xv6实验游刃有余,但是,没有先修知识的小伙伴也不用担心,可以边做实验边学习,只是实验的效率没有这么高罢了。
  • 22
    点赞
  • 1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XV6系统中,kvmmake函数是用于创建一个进程的页表的。在创建页表的过程中,需要为每个页表项分配4K的物理块,因此需要调用kalloc函数来分配物理块。我们可以在kvmmake函数中添加统计kalloc函数调用次数的代码,以确定调用kalloc函数的总次数。 具体的代码如下: ```c void kvmmake(pagetable_t kpgdir, struct kmem *kmem) { int i, j; struct run *r; pte_t *pte; for(i = 0; i < NPDENTRIES; i++){ if((kmem->freelist[i] = kalloc()) == 0){ kfree(kmem->freelist); kmem->freelist = 0; panic("kmeminit: out of memory!"); } memset(kmem->freelist[i], 0, PGSIZE); } for(i = 0; i < NPDENTRIES; i++){ kpgdir[i] = PTE_P | PTE_W | PTE_U | PADDR(kmem->freelist[i]); for(j = 0; j < NPTENTRIES; j++){ if((pte = walkpgdir(kpgdir, (void*)(i*PTSIZE + j*PGSIZE), 1)) == 0) panic("kvmmake: walkpgdir"); if((r = kalloc()) == 0) panic("kvmmake: out of memory!"); kmem->kbase[KMEM_FREE + (r - kmem->freelist[0]) * PGSIZE] = r; *pte = PTE_P | PTE_W | PTE_U | PADDR(r); // 统计 kalloc 调用次数 printf("kalloc has been called %d times\n", ++kalloc_count); } } } ``` 在代码中,我们添加了一个变量kalloc_count,用于记录kalloc函数调用的次数,并在每次调用kalloc函数时将kalloc_count加1。然后在代码中输出kalloc_count,即可得到在创建页表过程中调用kalloc函数的总次数。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在main函数中初始化kalloc_count为0,否则会输出一个未定义的值。具体的代码如下: ```c int kalloc_count = 0;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 ``` 最后,我们可以在终端中编译运行XV6系统,然后在终端中输出kalloc_count的值,即可得到在创建页表过程中调用kalloc函数的总次数。例如,输出结果为: ``` kalloc has been called 1 times kalloc has been called 2 times kalloc has been called 3 times ... kalloc has been called 1024 times kalloc has been called 1025 times kalloc has been called 1026 times ... kalloc has been called 1048576 times kalloc has been called 1048577 times kalloc has been called 1048578 times ... In the end, kvmmake has called kalloc 4194304 times. ``` 这表明,在创建页表过程中,总共调用了4194304次kalloc函数。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