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水务署(WSD)一直以来致力于为市民提供安全、稳定且优质的水资源服务。作为香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务署管理着众多历史悠久的供水设施,其中不乏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建筑。前深水埗配水库(Ex-SSPSR)便是其中一项具有巨大历史价值的珍贵遗产。
这座建于1904年的水库,不仅是九龙水务重力供水系统的核心之一,更是香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虽已在1970年退役,前深水埗配水库依然吸引着公众的关注。随着它被评定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水务署决定对其进行有限度的开放,提供教育平台,让公众在了解香港水资源的同时,欣赏这座古老建筑的设计和文化价值。
为了确保这座历史性建筑在得到妥善保护的同时顺利进行结构监测与管理,水务署决定利用先进的数字孪生技术,结合现代测量工具,创建一个全面的数字化模型,从而更好地支持历史建筑的长期保护工作。
挑战:复杂的地下结构与数据采集难题
前深水埗配水库的地下结构极为复杂,且仅有一个入口,这使得传统的测量方法无法全面捕捉所有细节。为了克服这一挑战,水务署需要整合多种先进测量技术,采集丰富的空间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高度精准的数字模型。项目的难点在于如何高效地管理海量数据,确保这些数据能够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共享,从而支持持续的结构监测与风险评估。
此外,项目还需在紧迫的时间框架内完成,以确保能够与公众导览活动的时间安排相匹配。
解决方案:数字孪生技术引领创新
为了解决上述挑战,水务署的土地测量组(LSS)选择了Bentley数字孪生技术,结合了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拍、近景摄影测量以及背包式移动测绘系统等多种先进技术,为前深水埗配水库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模型。通过Bentley的iTwin Capture、LumenRT、MicroStation和Orbit 3DM等软件,项目团队成功实现了以下几个目标:
多源数据集成与管理
LSS团队通过iTwin Capture Modeler对来自无人机和数码相机的高清航拍图像进行处理,并结合激光扫描和移动测绘系统的数据,生成了精确的网格模型和点云数据。使用iTwin Capture Manage & Extract模块,团队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地理参考和降噪,以确保各类测量数据能够无缝集成。
数字孪生模型构建
将多源数据转化为数字孪生体,不仅使得水库的内部结构得以详尽呈现,还让各方利益相关者可以对其进行深度分析。通过数字裂缝检测与特征提取模块,结合人工智能技术,项目团队能够快速识别潜在的结构风险,从而改善维护决策,并为未来的预测性维护提供有力支持。
数据共享与实时协作
为了提升团队协作效率,LSS团队选用了Bentley的Orbit 3DM Publisher,利用基于云的网络平台进行数据流式传输。这一平台使得所有利益相关者能够实时共享并查看数据,从而减少了传统现场检查的需求,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
可视化与虚拟游览
使用LumenRT进行动画模拟,团队为各方提供了关于阳光如何照射水库石墩和红砖拱门的真实视图。这些虚拟呈现帮助利益相关者更好地理解建筑的物理特性,并为后续的修复与保护工程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成果与成效:数字孪生技术的强大效力
借助Bentley的数字孪生技术,香港水务署不仅成功完成了前深水埗配水库的数字化建模,还取得了以下显著成效:
数据处理效率提升
整个项目的数据处理时间减少了20%,数据交换效率提高了30%。这些优化措施使得项目团队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
生产力与沟通效率的提升
采用基于云的流式传输平台后,现场检查需求大幅减少,团队之间的沟通效率提升了20%。所有利益相关者能够实时获取最新进展,确保项目能够按时交付。
智能化的维护决策
结合激光雷达(LiDAR)和图像技术,项目团队能够全面评估结构的现有状况,提升了3D数字数据的准备度和完整性50%。这一进展减少了传统监测方法的局限性,并促进了数据驱动的资产管理,为智能基础设施的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AI驱动的预测性维护
项目成功引入了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特征提取模块,用于数字裂缝检测,并将其作为未来预测的基线数据。这不仅提高了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速度,还减少了人工操作,为资产管理提供了更加智能的解决方案。
推动历史建筑保护的创新方法
这一项目为香港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不仅帮助评估前深水埗配水库的现有状况,还为未来其他历史建筑和纪念碑的保护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未来展望:数字孪生引领香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在日常运营中采用3D空间数据和技术,香港水务署计划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到更广泛的基础设施项目中,以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可持续性。水务署还计划优化和扩展数字孪生体的功能,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更精准的预测性维护和智能决策支持,助力香港建设更加智能、节水和可持续的未来城市。
通过这一创新应用,香港水务署不仅在历史建筑保护领域树立了标杆,也为全球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提供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示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