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讲透微信小程序的底层架构

面试官的一个问题,让我深思了很久,同样是浏览器引擎为什么微信小程序没有window?接下来我们就一同了解下微信小程序的底层,这样再回答这个问题就不难了~😄

本篇分为几个章节:

1.小程序的双线程架构设计

2.双线程对比单线程的优势在哪里

3.传统h5开发环境有什么弊端

一、双线程

小程序开发框架的口号是简单、高效的方式让开发者可以在微信中开发具有原生 APP 体验的服务。

小程序框架分为两部分:逻辑层(App Service)和 视图层(View)。视图层即WXML 和 WXSSJavaScript 即逻辑层,视图层与逻辑层间的数据传输和事件系统依托于微信app,这既是双线程。

小程序一直以来采用的都是 AppService 和 WebView 的双线程模型,基于 WebView 和原生控件混合渲染的方式,小程序优化扩展了 Web 的基础能力,保证了在移动端上有良好的性能和用户体验。Web 技术至今 30 多年历史,作为一款强大的渲染引擎,它良好兼容性和丰富的特性。 尽管各大厂商在不断优化 Web 性能,但由于其繁重的历史包袱和复杂的渲染流程,使得 Web 在移动端的表现与原生应用仍有一定差距。为了进一步优化小程序性能,提供更为接近原生的用户体验,我们在 WebView 渲染之外新增了一个渲染引擎 Skyline,其使用更精简高效的渲染管线,并带来诸多增强特性,让 Skyline 拥有更接近原生渲染的性能体验。

当小程序基于 WebView 环境下时,WebView 的 JS 逻辑、DOM 树创建、CSS 解析、样式计算、Layout、Paint (Composite) 都发生在同一线程,在 WebView 上执行过多的 JS 逻辑可能阻塞渲染,导致界面卡顿。以此为前提,小程序同时考虑了性能与安全,采用了目前称为「双线程模型」的架构。

在 Skyline 环境下,我们尝试改变这一情况:Skyline 创建了一条渲染线程来负责 Layout, Composite 和 Paint 等渲染任务,并在 AppService 中划出一个独立的上下文,来运行之前 WebView 承担的 JS 逻辑、DOM 树创建等逻辑。这种新的架构相比原有的 WebView 架构,有以下特点:

  • 界面更不容易被逻辑阻塞,进一步减少卡顿

  • 无需为每个页面新建一个 JS 引擎实例(WebView),减少了内存、时间开销

  • 框架可以在页面之间共享更多的资源,进一步减少运行时内存、时间开销

  • 框架的代码之间无需再通过 JSBridge 进行数据交换,减少了大量通信时间开销

而与此同时,这个新的架构能很好地保持和原有架构的兼容性,基于 WebView 环境的小程序代码基本上无需任何改动即可直接在新的架构下运行。WXS 由于被移到 AppService 中,虽然逻辑本身无需改动,但询问页面信息等接口会变为异步,效率也可能有所下降;为此,我们同时推出了新的 Worklet 机制,它比原有的 WXS 更靠近渲染流程,用以高性能地构建各种复杂的动画效果。

新的渲染流程如下图所示:

支持与 WebView 混合使用

小程序支持页面使用 WebView 或 Skyline 任一模式进行渲染,Skyline 页面可以和 WebView 页面混跳,开发者可以页面粒度按需适配 Skyline。

// page.json
// skyline 渲染
{
    "renderer": "skyline"
}

// webview 渲染
{
    "renderer": "webview"
}

提供更好的性能

Skyline 在渲染流程上较 WebView 更为精简,其对节点的渲染有着更精确的控制,尽量避免不可见区域的布局和绘制,以此来保证更高的渲染性能。WebView 由于其整体设计不同以及兼容性等问题,渲染流水线的实现更加冗长复杂。

在光栅化策略上,Skyline 采用的是同步光栅化的策略,WebView 是异步分块光栅化的策略。两种策略各有千秋,但 WebView 的策略存在一些难以规避的问题,例如:快速滚动会出现白屏问题;滚动过程中的 DOM 更新会出现不同步的问题,进而影响到用户体验。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进一步实现了很多优化点。

1. 单线程版本组件框架

Skyline 下默认启用了新版本的组件框架 glass-easel,该版本适应了 Skyline 的单线程模型,使得建树流程的耗时有效降低(优化 30%-40%),同时 setData 调用也不再有通信开销和序列化开销。

2. 组件下沉

Skyline 内置组件的行为更接近原生体验,部分内置组件(如 scroll-view、swiper 等)借助于底层实现,有更好的性能和交互体验。同时,我们将部分内置组件(如 view、text、image 等)从 JS 下沉到原生实现,相当于原生 DOM 节点,降低了创建组件的开销(优化了 30% 左右)。

3.长列表按需渲染

长列表是一个常用的但又经常遇到性能瓶颈的场景,Skyline 对其做了一些优化,使 scroll-view 组件只渲染在屏节点(用法上有一定的约束),并且增加 lazy mount 机制优化首次渲染长列表的性能,后续我们也计划在组件框架层面进一步支持 scroll-view 的可回收机制,以更大程度降低创建节点的开销。

4. WXSS 预编译

同 WebView 传输 WXSS 文本不同,Skyline 在后台构建小程序代码包时会将 WXSS 预编译为二进制文件,在运行时直接读取二进制文件获得样式表结构,避免了运行时解析的开销(预编译较运行时解析快 5 倍以上)。

5. 样式计算更快

Skyline 通过精简 WXSS 特性大幅简化了样式计算的流程。在样式更新上,与 WebView 全量计算不同,Skyline 使用局部样式更新,可以避免对 DOM 树的多次遍历。Skyline 与小程序框架结合也更为紧密,例如: Skyline 结合组件系统实现了 WXSS 样式隔离、基于 wx:for 实现了节点样式共享(相比于 WebView 推测式样式共享更为精确、高效)。在节点变更、内联样式和继承样式的更新上,Skyline 也进行了一些优化,从而保证样式计算的性能。

此外,对于 rpx 单位,我们直接在样式计算阶段原生支持,这样避免了在 JS 层面做太多额外的计算。

<!-- 样式共享目前暂未自动识别,可手动声明 list-item 属性开启 -->
<scroll-view type="list" scroll-y>
    <view wx:for="{{list}}" list-item>{{index}}</view>
</scroll-view>

6. 降低内存占用

在 WebView 渲染模式下,一个小程序页面对应一个 WebView 实例,并且每个页面会重复注入一些公共资源。而 Skyline 只有 AppService 线程,且多个 Skyline 页面会运行在同一个渲染引擎实例下,因此页面占用内存能够降低很多,还能做到更细粒度的页面间资源共享(如全局样式、公共代码、缓存资源等)。

根除旧有架构的问题

在基于 Web 体系的架构下,小程序的部分基础体验会受限于 WebView 提供的能力(特别是 iOS WKWebView 限制更大一些),使得一些技术方案无法做得很完美,留下一些潜在的问题。

1. 原生组件同层渲染更稳定

iOS 下原生组件同层渲染的原理先前有介绍过,本质上是在 WKWebView 黑盒下一种取巧的实现方式,并不能完美融合到 WKWebView 的渲染流程,因此很容易在一些特殊的样式发生变化后,同层渲染会失效。在 Skyline 下可以很好地融合到渲染流程中,因此会更稳定。

2. 无需页面恢复机制

iOS 下 WKWebView 会受操作系统统一管理,当内存紧张时,操作系统就会将不在屏的 WKWebView 回收,会使得小程序除前台以外的页面丢失,虽然在页面返回时,我们对页面做了恢复,但页面的状态并不能 100% 还原。在 Skyline 下则不再有该问题。

3. 无页面栈层数限制

由于 WebView 的内存占用较大,页面层级最多有 10 层,而 Skyline 在内存方面更有优势,因此在连续 Skyline 页面跳转(复用同一引擎实例)的情况下,不再有该限制。

全新的交互动画体系

要达到类原生应用的体验,除渲染性能要好外,做好交互动画也很关键。在 Web 体系下,难以做到像素级可控,交互动画衔接不顺畅,究其原因,在于缺失了一些重要的能力。为此,Skyline 提供一套全新的交互动画能力。

1. Worklet 动画

Worklet 机制是 Skyline 交互动画体系的基础,它能够很方便地将 JavaScript 代码跑在渲染线程,那么基于 Worklet 机制的 动画模块,便能够在渲染线程同步运行动画相关逻辑,使动画不再会有延迟掉帧。

2. 手势系统

在原生应用的交互动画里,手势识别与协商是一个很重要的特性,而这块在 Web 体系下是缺失的,因此 Skyline 提供了基于 Worklet 机制的 手势系统

  • 支持常用手势的识别,如缩放、拖动、双击等,并能够渲染线程同步监听手势、执行手势相关逻辑;

  • 支持手势协商处理,能够在遇到手势冲突(常见于滚动容器下)时决定让哪个手势生效,以实现更顺畅的动画衔接。

3. 自定义路由

页面间中转进行自定义的转场动画,在原生应用里也是一个很常见的交互动画。在原来的小程序架构下,每个页面都是独立的 WebView 渲染,互相隔离,其跨页能力是基本不具备的。因此,Skyline 提供了基于 Worklet 机制的 自定义路由模块,能实现市面上大多数页面转场动画效果。

4. 共享元素动画

支持 跨页面共享元素,能够很方便地将上一个页面的元素“共享”到下一个页面,并伴随着过渡动画,同时支持了一套可定制化接口,能实现自定义的过渡动画。

5. 内置组件扩展

对内置组件的扩展也是重要一环,特别是 scroll-view 组件,很多交互动画与滚动息息相关,Skyline 添加了很多在 Web 下很难做到又非常重要的特性。

  • 内置下拉刷新的实现,并完善相关事件。原来 WebView 的实现基于 transform,性能不够好且动画衔接不顺畅。

  • 提供“下拉二楼”交互的机制。

  • 提供 sticky 吸顶组件,能很方便地实现吸顶元素交错切换。

  • 使 scroll-view 组件在内容未溢出时也能滚动,让用户得到及时的交互反馈。

  • 为 scroll-view 组件提供更多控制能力,如最小触发滚动距离(min-drag-distance)、滚动结束事件(scrollend)、滚动原因(isDrag)等。

  • 提供原生的 swiper 实现,相比 WebView 基于 transform 的实现,性能更好。

更多的高级能力

除了交互动画的系列能力外,借助 Skyline 的优势,我们还提供了很多高级特性。

1. 提供 grid-view 瀑布流组件

瀑布流是一种常用的列表布局方式,得益于 Skyline 在布局过程中的可控性,我们直接在底层实现并提供出来,渲染性能要比 WebView 更优。

2. 提供 snapshot 截图组件

大多数小程序都会基于 canvas 实现自定义分享图的功能,一方面,需要通过 canvas 绘图指令手动实现,较为繁琐;另一方面,在分享图的布局较复杂时,或者在制作长图时会受限于系统对 canvas 尺寸限制,canvas 的方案实现成本都会很大。得益于 Skyline 在渲染过程中的可控性,Skyline 能直接对 WXML 子树进行截图,因此我们直接提供了截图组件,这样能复用更完善的 WXSS 能力,极大降低开发成本。

3. scroll-view 组件支持列表反转

在聊天对话的场景下,列表的滚动常常是反向的(往底部往上滚动),若使用正向滚动来模拟会有很多多余的逻辑,而且容易出现跳动,而 scroll-view 提供的 reverse 属性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还有更多计划提供出来的特性,请详见特性状态

响应的数据绑定

框架的核心是一个响应的数据绑定系统,可以让数据与视图非常简单地保持同步。当做数据修改的时候,只需要在逻辑层修改数据,视图层就会做相应的更新。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来看:

双线程模型小程序的架构模型有别与传统web单线程架构,小程序为双线程架构。

微信小程序的渲染层与逻辑层分别由两个线程管理,渲染层的界面使用 webview 进行渲染;逻辑层采用 JSCore运行JavaScript代码。

<!-- This is our View -->
<view> Hello {{name}}! </view>
<button bindtap="changeName"> Click me! </button>

// This is our App Service.
// This is our data.
var helloData = {
  name: 'Weixin'
}

// Register a Page.
Page({
  data: helloData,
  changeName: function(e) {
    // sent data change to view
    this.setData({
      name: 'MINA'
    })
  }
})
  • 开发者通过框架将逻辑层数据中的 name 与视图层的 name 进行了绑定,所以在页面一打开的时候会显示 Hello Weixin!

  • 当点击按钮的时候,视图层会发送 changeName 的事件给逻辑层,逻辑层找到并执行对应的事件处理函数;

  • 回调函数触发后,逻辑层执行 setData 的操作,将 data 中的 name 从 Weixin 变为 MINA,因为该数据和视图层已经绑定了,从而视图层会自动改变为 Hello MINA!

页面管理

框架 管理了整个小程序的页面路由,可以做到页面间的无缝切换,并给以页面完整的生命周期。开发者需要做的只是将页面的数据、方法、生命周期函数注册到 框架 中,其他的一切复杂的操作都交由 框架 处理。

基础组件

框架 提供了一套基础的组件,这些组件自带微信风格的样式以及特殊的逻辑,开发者可以通过组合基础组件,创建出强大的微信小程序 。

丰富的 API

框架 提供丰富的微信原生 API,可以方便的调起微信提供的能力,如获取用户信息,本地存储,支付功能等。

二、双线程与单线程对比

单线程架构,即传统html开发的时候,官方建议script加载js的时候放在Body下方位置。为什么建议在下方插入script呢,就是因为单线程阻塞问题。因为html文件是从上到下渲染的,如果中间插入js的话,则会中断HTML节点渲染,转而去执行js,js执行完后继续渲染节点。就是因为单线程阻塞问题才建议在下方插入script,并且配合window.onload可以拿到已经渲染完成的节点。

这种情况当然也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规避,比如async、defer等。这两个属性加上后,虽然不会阻塞DOM渲染,但是并不是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合理地安排了资源解析而已。

单线程阻塞问题还没结束,另一个问题又扑面而来。如果所有资源都是通过请求来获取,那么不光会阻塞js解析的时间,还要加上js请求的时长。请求js资源时间不可控,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另一种选择就至关重要,就是缓存。微信中这一点做的很好,就是WXSDK,微信SDK是一系列jsApi的集合,提供了微信的丰富原生能力和微信内部的方法。

在曾经开发微信公众号h5的时候我们需要手动的注入某个版本的微信SDK到自身的项目中去,这种方式的用户体验并不是很好,因为加载js,并且解析js逻辑的时候是会抢占渲染资源的,原因也就是上面刚讲过的单线程阻塞问题,如果在我们有承接平台的时候,比如微信客户端,将微信SDK这样的资源放在客户端Native中,在加载页面的时候再进行动态的注入,由Native层注入到视图层。这样的做法的好处很明显,首先会使包的体积变小,其次,减少了网络请求的发送。

小程序中也用到了微信SDK,当然不仅仅只有微信SDK做了这样的处理,由Native层注入到双线程中。还有底层基础库、Service等都是事先放在Native层中的,当页面进行加载的时候再进行动态的注入。好比如说公司里给你配了一台电脑来开发项目一样,曾经工作人员都需要自己带着自身的开发工具去公司上班,如果公司统一配好了开发工具,那么你再也不用带着电脑去公司上班了,减少了每个员工为工作需要提前准备的资源。

可以看出,双线程的好处不仅仅是一分为二而已,还有强大的Native层做背后支撑。Native层除了做一些资源的动态注入,还负责着很多的事情,请求的转发,离线存储,组件渲染等等。界面主要由成熟的 Web 技术渲染,辅之以大量的接口提供丰富的客户端原生能力。同时,每个小程序页面都是用不同的WebView去渲染,这样可以提供更好的交互体验,更贴近原生体验,也避免了单个WebView的任务过于繁重。此外,界面渲染这一块还定义了一套内置组件以统一体验,并且提供一些基础和通用的能力,进一步降低开发者的学习门槛。值得一提的是,内置组件有一部分较复杂组件是用客户端原生渲染的,以提供更好的性能。

三、传统h5开发的弊端

Web 技术来渲染小程序是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和安全风险的。这是因为Web技术是非常开放灵活的,我们可以利用JavaScript 脚本随意地跳转网页或者改变界面上的任意内容。这个时候安全问题摆到了微信团队的台面上。如果微信小程序可以离线浏览,只需要小程序开发者把一些应用数据缓存到本地,然后通过javascript脚本把小程序渲染的webview跳转到其他的在线网页,那么这个体验就非常的糟糕。想必前端开发者会非常熟悉这个操作。

除此之外,javascript还可以通过操作DOM,直接获取小程序内部的一些敏感数据,比如用户的信息,商家信息等等,那么小程序将毫无安全可言。

为了解决安全管控问题,小程序阻止开发者使用一些浏览器提供的比如跳转页面、操作DOM、动态执行脚本的开放性接口。如果这些东西一个一个地去禁用,那么势必会进入一个糟糕的循环,因为javascript实在是太灵活了,浏览器的接口也太丰富了,很容易就遗漏一些危险的接口,而且就算是禁用掉了所有感觉到危险的接口,也势必防不住浏览器内核的下次更新。指不定又会出现一些漏洞。

因此,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提供一个沙箱环境来运行开发者的JavaScript 代码。这个沙箱环境不能有任何浏览器相关接口,只提供纯JavaScript 的解释执行环境,那么像HTML5中的ServiceWorker、WebWorker特性就符合这样的条件,这两者都是启用另一线程来执行 javaScript。但是考虑到小程序是一个多 webView 的架构,每一个小程序页面都是不同的webView 渲染后显示的,在这个架构下不好去用某个webView中的ServiceWorker去管理所有的小程序页面。

四、后序

小程序逻辑层 App Service

小程序开发框架的逻辑层使用 JavaScript 引擎为小程序提供开发 JavaScript 代码的运行环境以及微信小程序的特有功能。

逻辑层将数据进行处理后发送给视图层,同时接受视图层的事件反馈。

开发者写的所有代码最终将会打包成一份 JavaScript 文件,并在小程序启动的时候运行,直到小程序销毁。这一行为类似 ServiceWorker,所以逻辑层也称之为 App Service。

在 JavaScript 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一些功能,以方便小程序的开发:

  • 增加 App 和 Page 方法,进行程序注册页面注册

  • 增加 getApp 和 getCurrentPages 方法,分别用来获取 App 实例和当前页面栈。

  • 提供丰富的 API,如微信用户数据,扫一扫,支付等微信特有能力。

  • 提供模块化能力,每个页面有独立的作用域

注意:小程序框架的逻辑层并非运行在浏览器中,因此 JavaScript 在 web 中一些能力都无法使用,如 windowdocument 等。

小程序的运行环境

微信小程序运行在多种平台上:iOS/iPadOS 微信客户端、Android 微信客户端、Windows PC 微信客户端、Mac 微信客户端、小程序硬件框架和用于调试的微信开发者工具等。

不同运行环境下,脚本执行环境以及用于组件渲染的环境是不同的,性能表现也存在差异:

  • 在 iOS、iPadOS 和 Mac OS 上,小程序逻辑层的 JavaScript 代码运行在 JavaScriptCore 中,视图层是由 WKWebView 来渲染的,环境有 iOS 14、iPad OS 14、Mac OS 11.4 等;

  • 在 Android 上,小程序逻辑层的 JavaScript 代码运行在 V8 中,视图层是由基于 Mobile Chromium 内核的微信自研 XWeb 引擎来渲染的;

  • 在 Windows 上,小程序逻辑层 JavaScript 和视图层都是用 Chromium 内核;

  • 在 开发工具上,小程序逻辑层的 JavaScript 代码是运行在 NW.js 中,视图层是由 Chromium Webview 来渲染的。

JavaScriptCore 无法开启 JIT 编译 (Just-In-Time Compiler),同等条件下的运行性能要明显低于其他平台。

平台差异

尽管各运行环境是十分相似的,但是还是有些许区别:

  • JavaScript 语法和 API 支持不一致:语法上开发者可以通过开启 ES6 转 ES5 的功能来规避(详情);此外,小程序基础库内置了必要的Polyfill,来弥补API的差异(详情)。

  • WXSS 渲染表现不一致:尽管可以通过开启样式补全来规避大部分的问题,还是建议开发者需要在各端分别检查小程序的真实表现。

开发者工具仅供调试使用,最终的表现以客户端为准

javaScript 支持情况

运行限制

基于安全考虑,小程序中不支持动态执行 JS 代码,即:

  • 不支持使用 eval 执行 JS 代码

  • 不支持使用 new Function 创建函数new Function('return this') 除外

标准 ECMAScript 支持

小程序的 JS 执行环境 在不同平台上的执行环境存在差异,因此导致不同平台对 ECMAScript 标准的支持存在差异。

小程序基础库为了尽量抹平这些差异,内置了一份 core-js Polyfillcore-js 可以将平台环境缺失的标准 API 补齐。

需要注意的是,平台对 ECMAScript 语法的支持差异无法抹平,当你需要使用一些高级语法时,如 async/await 时,则需要借助 代码转换工具 来支持这些语法。

无法被 Polyfill 的 API

以下 API 在部分低版本客户端中无法使用,请注意尽量避免使用

  • Proxy 对象

与标准的差异

Promise 时序差异

由于实现原因与 iOS JavaScriptCore 限制,iOS 环境下的 Promise 是一个使用 setTimeout 模拟的 Polyfill。这意味着 Promise 触发的任务为普通任务,而非微任务,进而导致 在 iOS 下的 Promise 时序会和标准存在差异

var arr = []

setTimeout(() => arr.push(6), 0)
arr.push(1)
const p = new Promise(resolve => {
  arr.push(2)
  resolve()
})
arr.push(3)
p.then(() => arr.push(5))
arr.push(4)
setTimeout(() => arr.push(7), 0)

setTimeout(() => {
  // 应该输出 [1,2,3,4,5,6,7]
  // 在 iOS 小程序环境,这里会输出 [1,2,3,4,6,5,7]
  console.log(arr)
}, 1000)

关于普通任务和微任务的区别可以查看这篇文章

如何判断当前环境需要哪些 Polyfill & 代码转换目标

特定的小程序基础库版本有最低微信客户端版本要求,如基础库 v2.15.0 要求安卓最低版本 7.0.22,iOS 最低版本 7.0.20。

而特定的客户端版本有最低操作系统版本要求,如 iOS 7.0.20 要求最低 iOS 10。

从而,当指定特定小程序基础库版本时(可以在 小程序管理页 【设置】-【基本设置】-【基础库最低版本设置】中设置),我们能够得到最低需要支持的执行环境。

具体数据可以从 这个开源库 中获得。

小程序运行机制

1. 小程序的生命周期

小程序从启动到最终被销毁,会经历很多不同的状态,小程序在不同状态下会有不同的表现。

1.1 小程序启动

从用户认知的角度看,广义的小程序启动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冷启动,一种是热启动

  • 冷启动:如果用户首次打开,或小程序销毁后被用户再次打开,此时小程序需要重新加载启动,即冷启动。

  • 热启动:如果用户已经打开过某小程序,然后在一定时间内再次打开该小程序,此时小程序并未被销毁,只是从后台状态进入前台状态,这个过程就是热启动。

从小程序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我们一般讲的「启动」专指冷启动,热启动一般被称为后台切前台。

1.2 前台与后台

小程序启动后,界面被展示给用户,此时小程序处于「前台」状态。

当用户「关闭」小程序时,小程序并没有真正被关闭,而是进入了「后台」状态,此时小程序还可以短暂运行一小段时间,但部分 API 的使用会受到限制。切后台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 点击右上角胶囊按钮离开小程序

  • iOS 从屏幕左侧右滑离开小程序

  • 安卓点击返回键离开小程序

  • 小程序前台运行时直接把微信切后台(手势或 Home 键)

  • 小程序前台运行时直接锁屏

当用户再次进入微信并打开小程序,小程序又会重新进入「前台」状态。

1.3 挂起

小程序进入「后台」状态一段时间后(目前是 5 秒),微信会停止小程序 JS 线程的执行,小程序进入「挂起」状态。此时小程序的内存状态会被保留,但开发者代码执行会停止,事件和接口回调会在小程序再次进入「前台」时触发。

当开发者使用了后台音乐播放后台地理位置等能力时,小程序可以在「后台」持续运行,不会进入到「挂起」状态

1.4 小程序销毁

如果用户很久没有使用小程序,或者系统资源紧张,小程序会被「销毁」,即完全终止运行。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 当小程序进入后台并被「挂起」后,如果很长时间(目前是 30 分钟)都未再次进入前台,小程序会被销毁。

  • 当小程序占用系统资源过高,可能会被系统销毁或被微信客户端主动回收。在 iOS 上,当微信客户端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连续收到系统内存告警时,会根据一定的策略,主动销毁小程序,并提示用户 「运行内存不足,请重新打开该小程序」。具体策略会持续进行调整优化。建议小程序在必要时使用 wx.onMemoryWarning 监听内存告警事件,进行必要的内存清理。

基础库 1.1.0 及以上,1.4.0 以下版本: 当用户从扫一扫、转发等入口(场景值为1007, 1008, 1011, 1025)进入小程序,且没有置顶小程序的情况下退出,小程序会被销毁。

2. 小程序冷启动的页面

小程序冷启动时,打开的页面有以下情况

  • (A 类场景)若启动的场景中不带 path基础库 2.8.0 以下版本,进入首页基础库 2.8.0 及以上版本遵循「重新启动策略」,可能是首页或上次退出的页面

  • (B 类场景)若启动的场景中带有 path,则启动进入对应 path 的页面

2.1 重新启动策略

基础库 2.8.0 开始支持,低版本需做兼容处理

小程序冷启动时,如果启动时不带 path(A 类场景),默认情况下将会进入小程序的首页。 在页面对应的 json 文件中(也可以全局配置在 app.json 的 window 段中),指定 restartStrategy 配置项可以改变这个默认的行为,使得从某个页面退出后,下次 A 类场景的冷启动可以回到这个页面。

代码示例:

{
  "restartStrategy": "homePage"
}

restartStrategy 可选值:

注意:即使不配置为 homePage ,小程序如果退出过久(当前默认一天时间,可以使用退出状态来调整),下次冷启动时也将不再遵循 restartStrategy 的配置,而是直接从首页冷启动。

无论如何,页面中的状态并不会被保留,如输入框中的文本内容、 checkbox 的勾选状态等都不会还原。如果需要还原或部分还原,需要利用退出状态

3. 小程序热启动的页面

小程序热启动时,打开的页面有以下情况

  • (A 类场景)若启动的场景中不带 path,则保留上次的浏览的状态

  • (B 类场景)若启动的场景中带有 path,则 reLaunch 到对应 path 的页面

A 类场景常见的有下列场景值

4. 退出状态

基础库 2.7.4 开始支持,低版本需做兼容处理

每当小程序可能被销毁之前,页面回调函数 onSaveExitState 会被调用。如果想保留页面中的状态,可以在这个回调函数中“保存”一些数据,下次启动时可以通过 exitState 获得这些已保存数据。

代码示例:

{
  "restartStrategy": "homePageAndLatestPage"
}

Page({
  onLoad: function() {
    var prevExitState = this.exitState // 尝试获得上一次退出前 onSaveExitState 保存的数据
    if (prevExitState !== undefined) { // 如果是根据 restartStrategy 配置进行的冷启动,就可以获取到
      prevExitState.myDataField === 'myData' 
    }
  },
  onSaveExitState: function() {
    var exitState = { myDataField: 'myData' } // 需要保存的数据
    return {
      data: exitState,
      expireTimeStamp: Date.now() + 24 * 60 * 60 * 1000 // 超时时刻
    }
  }
})

onSaveExitState 返回值可以包含两项:

一个更完整的示例:在开发者工具中预览效果

注意事项

  • 如果超过 expireTimeStamp ,保存的数据将被丢弃,且冷启动时不遵循 restartStrategy 的配置,而是直接从首页冷启动。

  • expireTimeStamp 有可能被自动提前,如微信客户端需要清理数据的时候。

  • 在小程序存活期间, onSaveExitState 可能会被多次调用,此时以最后一次的调用结果作为最终结果。

  •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微信客户端直接被系统杀死),这个方法将不会被调用,下次冷启动也不遵循 restartStrategy 的配置,而是直接从首页冷启动。

参考:

  • 8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weifont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