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防护--端口浪涌和防雷设计

在工作中,产品设计经常要考虑EMC设计,特别是端口防护,主要包括信号口、天馈口和电源口。其中信号口又分普通网口、POE网口、RS232/RS485、GPS数据网口。此类问题在大部分产品中均会遇到。

本文内容是根据本人多年从业经验和同事们的经验撰写的,主要以通信类产品为例,介绍端口浪涌防护、防雷等方面的电路设计,希望能对读者有较大的帮助。更多应用实例可以下载本人的学习资源--端口EMC防护电路设计

1、端口防护电路种类

信号口的防护要求多为过电压防护要求,即浪涌防护;天馈口及电源口的防护要求多为过电流防护要求,即防雷保护。

2、端口防护设计要点

设计信号口浪涌防护电路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浪涌防护电路的输出残压值必须比被防护电路自身能够耐受的过电压峰值低,并有一定裕量。

2) 浪涌防护电路应有足够的冲击通流能力和响应速度。

3) 信号浪涌防护电路应满足相应接口信号传输速率及带宽的需求,且接口与被保护设备兼容。

4) 信号浪涌防护电路要考虑阻抗匹配的问题。

5) 信号浪涌防护电路的插损应满足通信系统的要求。

6) 对于信号回路的峰值电压防护电路不应动作,通常在信号回路中,防护电路的动作电压是信号回路的峰值电压的(1.3~1.6)倍。

防雷可以采用两种思路:

1)给雷电电流以泄放通路,把高压在变压器之前泄放掉,尽可能减少对变压器影响,同时注意减少共模过电压转为差模过电压的可能性。

2)利用变压器的绝缘耐压,通过良好的器件选型与PCB设计将高压隔离在变压器的初级,从而实现对接口的隔离保护。

3、端口防护电路实例

3.1 室外走线网口浪涌防护电路(非POE供电)

室外走线网口防护标准要求(判据A)

a) YD/T-1082 -2011,I类环境,外部端口,对称端口,共模1.5kV/25Ω(10/700μs);

b) YD/T-1082 -2011,II类环境,外部端口,对称端口,共模4kV/25Ω(10/700μs);

c) YD/T-1082 -2011,III类环境,外部端口,对称端口,共模6kV/25Ω(10/700μs);

d) YD/T-993-2006,外部端口,双绞线,差模1.5kV,共模加强6kV/25Ω(10/700μs);

1)方案1推荐电路

当有可能室外走线时,端口的防护等级要求较高,防护电路可以按图1设计。

                               图1  室外走线网口方案1防护电路(非POE供电,千兆网络)

图1推荐电路实际为后面POE供电的室外防护电路的简化电路,因为没有POE供电,设计原理主要是在抽头处使用放电管对共模浪涌进行电流泄放,因变压器的隔离功能,到次级的共模电压会在PHY芯片的承受范围之内。

如果需要实现差模防护,需在变压器次级设计使用TVS管D1-D4(结电容<2pf)和串接电阻R1-R8(3.3Ω,其实阻值越大效果越好,但是太大会影响数据传输速率)进行防护,如果不需要差模防护,则可以取消安装D1-D4,R1-R8变更为0Ω。

2)方案1器件选型

表2为室外走线网口方案1防护电路的器件选型表。

表2 室外走线网口方案1防护电路的器件选型表

序号

位号

物料型号

关键参数

备注

1

K1-K2

3SPC090F

90V/5kA,放电管

共模防护

2

D1-D4

UDD32C03L01

3V/19A/0.8pF,ESD器件

差模防护,传输速率要求更高时可使用下方结电容更小的器件。

PESD5V0F1BL

5V/2.5A/0.55pF,ESD器件

3

R1-R8

0603-3.3Ω

---

差模退耦

3)方案2推荐电路

防护电路也可以按图2设计。此电路同样能满足上述浪涌标准及判据。

                         图2 室外走线网口方案2防护电路(非POE供电,百兆网络)

图2给出的是室外走线网口防护电路的基本原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共模防护通过气体放电管实现,差模防护通过气体放电管和TVS管组成的二级防护电路实现。图中G1和G2是三极气体放电管,它可以同时起到两信号线间的差模保护和两线对地的共模保护效果。中间的退耦选用2.2Ω/2W电阻,使前后级防护电路能够相互配合,电阻值在保证信号传输的前提下尽可能往大选取,防雷性能会更好,但电阻值不能小于2.2Ω。后级防护用的TVS管,因为网口传输速率高,在网口浪涌防护电路中应用的组合式TVS管需要具有更低的结电容(<10pf)。

3.2 不带馈电天馈口防雷电路设计原理

网口的防雷可以采用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要给雷电电流以泄放通路,把高压在变压器之前泄放掉,尽可能减少对变压器影响,同时注意减少共模过电压转为差模过电压的可能性。另一种思路是利用变压器的绝缘耐压,通过良好的器件选型与PCB设计将高压隔离在变压器的初级,从而实现对接口的隔离保护。下面的室外走线网口浪涌防护电路和室内走线网口浪涌防护电路就分别采用的是这两种思路。

1)设计原理图

                     图16 不带馈电的天馈口防雷设计原理电路

以上电路是不带馈电的天馈防雷器的电路原理图(图16-c的电路也可以用于馈电电路),由于天馈线上传输的射频信号频率很高,图中的某些元件不是集总参数元件,而是利用结构件的分布参数实现的,例如馈线芯线上的串接电容。图中电路主要画出了天馈同轴线芯线和屏蔽层之间的电路,天馈防雷器的接地线通常直接从连接馈线屏蔽层的金属外壳上引出,因此不必设计共模的防护电路,这里的图中也略去这个接地线。

图16-a和b电路利用了传输线理论中λ/4短路线原理。图中芯线和外皮间的电感相当于在馈线上接入了一段终端短路的分支线,这段分支线在馈线传输的射频频率上相当于一段λ/4短路线,因此这段分支线在馈线的接入点上对射频频率相当于开路,不影响射频信号的正常传输。而在直流及低频段,这段线的作用是将同轴线芯线和屏蔽层短路,雷击时馈线芯线和屏蔽层间的过电压/过电流将被有效的抑制。电感可以利用微带线实现,也可以选用集中参数的电感来实现。对于串联电容前端的电感,由于它是雷电流的泄放通路,因此其通流容量应能够满足端口的设计指标。当采用微带线实现时,微带线应具有足够的PCB线宽;当采用集中参数电感时,应保证电感在设计指标的冲击电流下不损坏并保持参数不发生变化。图中馈线芯线上串联的电容,可以限制低频的过电流通过芯线传入设备内部,同时并不影响射频信号的正常传输。这种防雷器在某个特定射频频段才能构成λ/4的短路线,因此这种防雷器应用的频段较窄。

图16-c和d电路中,同轴线的芯线和外皮间的防护电路采用了空气放电管,放电管的极间电容很小,一般在1~5pF左右,对0~2GHz范围内的射频信号传输影响较小。空气放电管过压导通的时间比较缓慢,击穿后仍具有一定残压,因此差模防护的能力比图16的a和b电路差。这种防雷器的优点是:从0~2GHz范围内都可使用,且可以应用到带馈电的馈线上(图16-c电路)。

2)器件选型

表17为图16推荐电路对应的器件选型表。

表17 不带馈电的天馈口防雷设计原理电路的器件选型表

序号

位号

物料型号

关键参数

备注

1

L1

CL6130-AL,防雷线圈

57 nH,10kA

可作为5-10kA的设计

2

L2

---

---

采用PCB微态线

3

G1

A80-C90XSMD,EPCOS,90V气体放电管

90V,20kA

可作为10-20kA的设计

4

C1

---

---

采用合适的微波电容

 

  • 3
    点赞
  • 4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 回答1: EMC设计是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设计的缩写。在现代电子设备中,浪涌、静电和EFT(Electrical Fast Transient)是常见的电磁干扰源,需要进行相应的防护措施。 浪涌是由于突然的电压瞬变引起的短暂的高能量电流波动,常常是因为雷击、开关操作或电力故障等原因引起。为了防止浪涌对设备造成损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MOV(Metal Oxide Varistor)或GDT(Gas Discharge Tube)等浪涌保护器件来吸收或分散过电压能量;使用滤波器来消除电源线上的浪涌能量;合理设计地线和屏蔽结构来引导和耦合浪涌能量。 静电是在人与物体之间发生的电荷传递现象,常常因为摩擦、电离等原因产生。对于静电的防护,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使用静电地板、静电消除器等静电防护设备来降低电荷积累;在设备上使用带静电保护功能的接口和连接器,以避免静电放电对电子元件造成损坏;合理设定湿度和温度来减少静电的积累。 EFT是由突然的电源电压变化引起的短暂的快速变化。为了防护设备免受EFT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滤波器来降低电源上的高频干扰;使用间隔放电气管(GDT)和放电二极管(TVS)等器件来吸收瞬态电压;使用合适的隔离器件来隔离电源和敏感电路。 总之,针对浪涌、静电和EFT等电磁干扰源,EMC设计需要综合使用过压保护器件、滤波器、地线设计、屏蔽结构、静电保护装置等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以提高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和可靠性。 ### 回答2: EMC设计是指针对电磁兼容性问题进行的设计工作,而其中包括浪涌、静电与EFT防护措施。浪涌是指瞬时的过电压,可以由雷电、开关操作、电源变化等因素引起。而静电是电荷的不平衡现象,通常由摩擦、接触和分离引起。EFT是指电源频繁的开关操作引起的瞬时电压波动。 对于浪涌、静电和EFT防护EMC设计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保护设备免受这些电磁干扰的影响。首先,在电路设计和布线方面,采用合适的电路设计和布线规范,减少信号线与高压线、高电流线之间的干扰。 其次,EMC设计中采用了防护措施,如使用浪涌抑制器来吸收浪涌电压,确保设备电路浪涌情况下不受损坏。同时,对于静电问题,通过悬浮设备和工件,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另外,在设备外部使用防静电材料,如导电胶水、防静电地板等,以减少静电的积聚。 最后,在EFT方面,EMC设计中采用滤波器来过滤电源中的高频噪声,并使用短接、遮蔽等手段来减少电源波动对设备的影响。 总而言之,EMC设计中的浪涌、静电和EFT防护措施是为了保护设备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可靠性。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正确的布线规范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并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 回答3: EMC设计是指电磁兼容性设计,主要是为了保证在电子设备、系统或产品的设计中,能够在电磁环境中正常运行而进行相应的工程设计。其中,浪涌、静电和EFT防护EMC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浪涌防护是为了防止电力和信号线路上的突发电压或电流干扰对电子设备的损坏和干扰。通过采取合适的浪涌保护措施,如安装浪涌保护器件、使用合适的接地连接等,可以有效地抑制和吸收浪涌电压和电流,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可靠性。 静电防护是为了防止静电对电子设备的破坏和干扰。静电常常是由于电子设备或操作人员与其他物体的接触或摩擦而产生的,当静电释放到电子设备上时,会引起设备的故障甚至损坏。为了防止静电的积累和释放,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静电防护措施,如设立静电防护区域、使用防静电材料、提供防静电接地等。 EFT防护是为了防止电力线路上的电磁脉冲干扰对设备的损坏和干扰。电力线路上常常会受到雷电、电感负载切换、电源开闭等因素的影响,产生高频电磁脉冲。通过采取合适的EFT防护措施,如安装EFT滤波器、使用抑制电磁干扰的线缆等,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脉冲对设备的影响,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综上所述,浪涌、静电和EFT防护EMC设计中重要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电子设备免受突发电压、静电和电磁脉冲等干扰的影响,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做个通信专利工程师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