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习使用java的一点体会 xuyongshuo(原作)

2002年初,因为公司的业务需要而学习java,并应用java开发项目。由于项目时间紧,没有充裕的时间系统学习java,对java的学习只能是项目需要用什么,就学什么,这种学习方法的上手快,但不扎实,在以后的工作中,因为java学的不扎实,吃了不少苦头。现在我学习应用java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对java已经有了一定的体会,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供网友分享。

以我个人的经验,学习java应分以下几个阶段:

java的语法学习
面向对象观念的建立
java基本类库的学习
学习设计模式
应用设计模式
经过大量的实践,可以设计模式
以上六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是针对java的,但java中,在很多设计模式的应用,同时有很多功能都支持设计模式,所以不懂设计模式的人是不会很好的应用java做开发的。第4、5个阶段的学习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学习、应用成功的经验。从而进入第六个阶段,在软件设计这个领域尽情发挥。本人受能力所限,还处在第4个阶段的学习过程,所以会对前四个阶段说明。第五、六个阶段只是我根据我自己的知识做的推断,还没有经验无法说明。

在对这些学习阶段进行阐述之前,我先说一下我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新的知识时我通常是按以下三个阶段学的

理论学习。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尽量了解新知识的概念;学习之后只是粗略的了解概念,不能和实际很好的结合。
演绎阶段。根据理论学习的知识,考虑在什么场合下可以应用这个新知识,哪些地方已经应用了这个概念,建立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
归纳阶段。从一个更深的层次理解理论。
以下根据java的六个学习阶段阐述我的体会,而每个阶段将按照理论学习、演绎和归纳三个小阶段讨论。

java语法的学习
语法学习的理论学习阶段是最容易的阶段,70%以上的java书主要介绍的就是java语法,随意买来一本,通读一下就可以,主要理解以下内容:(1)数据类型,(2)操作符,(3)控制流程,(4)类和类再生,(5)包和接口,(6)异常操作。

在理论学习阶段,不必过于注重细节,只要对java的基本语法有一个整体认识,能读懂示例的源代码就可以了。

下一步就是演绎阶段,应用所学的语法知识,编写简单的程序。最好凭自己的记忆,将各语法要点都用一遍(编写代码最好用notepad),对自己不熟悉的语法要重新阅读,用编译器去检查语法错误。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脱离书本以及java API能编写简单的程序,阅读一个java源代码能说出执行结果。

完成这个阶段的学习,参加scjp的考试,应该获得较高的成绩。

在演绎阶段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犯过的错误,总结一下java的难点。重新阅读语法书,将一些自己不是很清楚的概念重新整理一下,这时你对java语法的理解比第一次阅读时更深了。

我在刚开始学java时,只是粗略的看看语法书,就开始编程序了,遇到不懂的就重新阅读语法书,这样,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程序员,但是当我成为team leader时,为了培训组员java编程,却发现自己脱离了java语法书和Java API,竟然会的不多(java集成开发工具有提示功能),为了培训,我又重新学了一遍java语法,很有收获。

其实一个优秀的程序员,不但要能写出好的程序,更重要的是,对所写的程序能说的清楚:(1)说清楚程序的功能(2)说清楚程序的结构。而说清楚程序的结构的基础是对java的语法要熟悉。想成为优秀的程序员,一定要在学习语法的基础上,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最终能脱离语法书,将java语法系统的讲解清楚。

(未完)

面向对象观念的建立
Java是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使用java开发应用时,一定要懂面向对象编程的概念。在学过了java语法之后,应该建立OOP的概念。

理论学习阶段,首先应当理解class和object,了解class、interface、abstract class,理解OOP的继承性,封装性(public, protected,private)和多态性。然后应当熟悉UML,可以阅读一些UML的简单资料,基本上了解类图、状态图和时序图就可以了。
演绎阶段,对OOP的实践。而OOP的成功范例应该是常见的23种设计模式。这个阶段需要阅读并体会设计模式UML图和示例代码,我推荐《java与模式》这本书,也可以访问http://www.jdon.com/designpatterns/index.htm 。不必读懂模式,只需要读懂每个模式的UML和代码。
归纳阶段,通过演绎阶段的学习,体会OOP带来的好处——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同时学会如何在java中使用OOP的概念设计。
我在使用Java编程初期,一直使用面向过程的思想编程,对class、interface、abstract class以及public、protect、private的存在并没有理解,直到我阅读了Gof的设计模式,才理解OOP的优点。但是Gof的设计模式太晦涩了,我第一次读时,仅仅是有了面向对象的概念,而对设计模式并没有理解。相反《java与模式》容易读一些,但《java与模式》一书的废话多一些,有很多内容可以不读。

(未完)

 

java基本类库的学习
曾经面试过一些java程序员,我出的题目是在使用java时,经常用到哪些类,在哪个包里。很少有人能答好,甚至有人做了2年java程序都没有回答出,他们会用java,但必须依赖工具(指java集成开工具),我觉得他们可以编写出程序,但不能编写出特别好得程序。

我认为作为java程序员必须掌握java类库的两个包:java.lang和java.util这两个包。java.lang包提供的是java编程要用到的基本类包,java程序员天天在用,无非是看别人如何用,自己就如何用,但很少有人去总结一下,比如String 和StringBuffer这两个类有什么差别,应该有很多java程序员说不出来。另外Vector和HashMap这两个类大家都在用,有多少人能说清楚Vector和HashMap继承了哪些类,实现了哪些接口呢。

理论学习。认真阅读java API的以下内容:java.lang包中的String,StringBuffer,Number,Double,Float,Byte,Short,Integer,Long,Character,Boolean,Process,Runtime,System,Object,Cloneable,Class,ClassLoader,Thread,ThreadGroup,Runnable,Package类或接口。java.util包中的Collection,list,Set,ArrayList,LinkedList,Hashset,TreeSet,Iterator,Map,SortedMap,HashMap,TreeMap,Comparator,Arrays,Enumeration,Vector,Stack,Dictionary,Hashtable,Properties,StringTokenizer,BitSet,Date,Calendar,Locale,Random,Observer,Observable类和接口。主要理清楚这些类或接口的继承关系、主要功能。
演绎阶段。通过阅读代码,练习编程,学习并应用这些类和接口。其实这些类的大部分是经常用的,无非对这些类和接口说不清楚。在这些类中,对java.lang和java.util包中的类,最好将各个方法练习使用一次。而对java.util包中Collections framework中的类,最好理清楚各个类和接口之间的关系。常用的类的方法我就不具体介绍了,我举一个使用Observer和Obserable 的例子(摘自《The Complete Reference Java 2 》)。在Observer和Obserable中,java实现了对设计模式Observer的支持。
Watcher.java代码

import java.util.*;

class Watcher implements Observer
{
public void update(Observable obj, Object arg )
{
System.out.println("Update() called, count is " +
((Integer) arg).intValue());
}
}

BeingWatched.java代码

import java.util.*;

class BeingWatched extends Observable
{
void counter( int period )
{
for(;period >=0; period-- )
{
setChanged();
notifyObservers( new Integer ( period ) );
try
{
Thread.sleep(1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Sleep interrupeted" );
}
}
}
};

ObserverDemo.java代码

public class Observer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
BeingWatched observed = new BeingWatched();
Watcher observing = new Watcher();
observed.addObserver( observing);
observed.counter(10);
}
};

执行结果

Update() called, count is 10
Update() called, count is 9
Update() called, count is 8
Update() called, count is 7
Update() called, count is 6
Update() called, count is 5
Update() called, count is 4
Update() called, count is 3
Update() called, count is 2
Update() called, count is 1
Update() called, count is 0

归纳阶段。总结使用经验,体会这两个包中类的继承关系,对设计模式的支持(如Iterator本身就是设计模式,同时也是工厂方法模式的应用),了解这些类提供的所有功能,比较功能相近类的异同。将这些类的api记在心中。

虽然集成开发环境支持方法提示功能,但我个人认为,对于java.lang和java.util这两个包的api应当熟记于心,java的其他类库在使用时可以查找api。当然如果从事不同的开发,对其他类库应当有相应的了解,如开发swing,就应当对javax.swing包了如执掌,开发b/s结构的程序,就要了解javax.servlet,依个人的应用来开发了。

(未完)

 

本文的上一篇发表之后,承蒙各位网友关注,发表了很多评论,我感觉很多人对我写得文章有误解,大概是我表述不清楚的原因吧。这篇文章是对上一篇的补充,以一个示例阐述了解collection框架的重要性。

我在半年以前写过一个函数printAll(Vector vector),具体代码如下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UtilTool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All ( Vector vector )
{
System.out.println( "the Collection is vector" );
System.out.println( vector.getClass().toString() );
Iterator iterator = vector.iterator();
while ( iterator.hasNext() )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toString());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 )
{
Vector vector = new Vector();
vector.add( new Integer(1));
vector.add( new Integer(2));
vector.add( new Integer(3));
UtilTool.printAll(vector);
}

}

printAll这个函数设计的很不好——不够通用,假如,还想打印HashSet类型的数据,你就必须重载printAll函数,代码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All ( HashSet hashSet )
{
System.out.println( "the Collection is hashSet" );
System.out.println( hashSet.getClass().toString() );
Iterator iterator = hashSet.iterator();
while ( iterator.hasNext() )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toString());
}
}

printAll函数的代码重用率低。其实Vector和 HashSet都是Collection的实现,可以将printAll的参数类型改为Collection,而不必重载。代码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All ( Collection collection )
{
System.out.println( "the Collection is collection" );
System.out.println( collection.getClass().toString() );
Iterator iterator = collection.iterator();
while ( iterator.hasNext() )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toString());
}
}
这样就可以删除printAll(Vector vector)和printAll(HashSet hashSet)函数了。

在设计函数时,应优先使用接口,而不是类。当然必须了解Vector 是Collection的实现。

如果对Collection的继承关系不清楚,很容易滥用重载,以下代码是一个有问题的代码(摘自Effective Java Programming Language Guide)

public class CollectionClassifier{

public static String classify(Set s){

return "Set";

}

public static String classify(List l){

return "List";

}

public static String classify(Collection c){

return "Unknow Collec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Collection[] tests = new Collection[]{

new HashSet(),

new ArrayList(),

new HashMap().values()

}

for(int i=0;i<tests.length;i++)

System.out.println(classify(test[i]));

}

}

程序输出的是三次"Unknown Collection",而不是你期望的打印"Set","List"以及"Unknown Collection"。这个程序错误的根源是对Collection层次结构不熟悉,而滥用重载导致。

 

这篇文章仍然是对《我学习使用java的一点体会(3)》的补充。

我使用java开发一年多,使用的应该还算熟练,最近在阅读《设计模式》和《Effective Java》时,又重新学了一下java的基本类库,对编程思想有了新的认识。java的基本类库是由专家设计的,理解基本类库一方面可以增加自己的开发效率,另外一方面可以学学专家的设计思路。在java的基本类库中,使用了很多的设计模式,在很多方面提供扩展机制,方便的支持设计模式。可以说java的基础类库,将面向对象设计的Open-Close principle (Software entities should be open for extension,but closed for modification)发挥到了极致。

在java的基础类库中,有些类设计的是为了给java开发者提供工具,直接让开发者使用的,有些类是专门为继承而设计的。对于第一种类型的类,使用集成开发工具很容易就能上手使用,而对于第二种类型的类,不主动去学它的API,很难掌握它的使用。我举一个例子。java 2 提供了对Proxy模式的支持,在以下示例中,演示了如何使用代理模式(摘自《java与模式》)。主要体会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的用法

package com.javapatterns.proxy.reflect;

import 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
import java.lang.reflect.Proxy;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import java.util.Vector;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VectorProxy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private Object proxyobj;

/** @link dependency */
/*#Proxy lnkProxy;*/

public VectorProxy(Object obj)
{
proxyobj = obj;
}

public static Object factory(Object obj)
{
Class cls = obj.getClass();

return Proxy.newProxyInstance( cls.getClassLoader(),
cls.getInterfaces(),
new VectorProxy(obj) );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before calling " + method);

if (args != null)
{
for (int i=0; i<args.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args[i] + "");
}
}

Object o = method.invoke(proxyobj, args);

System.out.println("after calling " + method);

return 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 v = null;

v = (List) factory(new Vector(10));

v.add("New");
v.add("York");
}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