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通人定制个人传记 出版价值引热议

转自:http://www.bookdao.com/article/35641/

王贵安,一个普普通通的社会小人物,现退休居住在北京,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上学念书、毕业回家务农、分配到厂里工作,然后结婚生子,一步步都是那么波澜不惊,按部就班。当别人问起他,最怀念的一个人、一件事、一段时光时,他说不出一个字。然而在他的个人回忆录《人间默剧》生成之后,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竟拥有如此多个“最”。近几年,普通人写“回忆录”悄然兴起。除了一些人自己执笔外,还出现了不少文化公司代笔撰写回忆录。

    “银发经济”催生代写行业

    据了解,选择代写回忆录服务的超过90%是老人。目前,在一些大城市,这个生意越来越红火,埋单的多是老人的子女。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而到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人口老龄化将持续发展,伴随着21世纪始终,成为我国不可逆转的长期人口现象。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也造就了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据民政部测算,由于老年人口发展速度过快,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市场需求是8000多亿,中国实际已经迎来了“银发经济”时代。

    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老年产业发展滞后并呈现不均衡的局面。全国老龄办城市养老服务机构曾做过调查:目前我国老年人总的服务需求满足率仅为15.9%,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物质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精神需求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寻找合适的服务项目成为一个新课题。目前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领域,能够真正关注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产品屈指可数,能够针对老年人的不同特质进行产品设计和服务的机构更是寥寥。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文化创意公司嗅到了商机。

    “孩子的市场已经很拥挤,老年人的市场则相对比较空。而在老年人的市场中,保健、养生、旅游等传统项目在这些年已经做得很多了,但是对老年人的精神消费市场则是一片空白,没有什么公司是为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而服务的。”北京某文化传媒公司运营总监申辰说。

    这家文化公司成立初期曾做过市场调查,他们发现,中国的老年人在精神层面有两个需求特别突出:一是强烈的倾诉欲望。但是由于子女都特别忙,有的甚至不跟老人住在一起,因此他们很难跟子女有深层次的交流;另一个是喜欢回忆,他们总是将“想当年、从前、年轻的时候……”挂在嘴边。

    针对老年人的这些需求,一些文化公司开辟了代写回忆录、定制个人传记、个性杂志、作品集等新型服务,其中以代写回忆录最为引人注目。

    “很多老年人都想写回忆录,但有几个能真的动笔写?很多都是力不从心。为了满足老年人的这个愿望,2011年,公司推出了代写回忆录的服务。”申辰说。几乎同时,同在北京的另一家文化公司也开始涉足个人出书和代写回忆录的业务。

    据北京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介绍,公司成立一年多,已经为顾客制作了300多本回忆录。按照代写一本回忆录的服务费2.5万元来计算,300本回忆录就能给公司创造超过750万的收入。类似的公司平均每个月能代写5本回忆录。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学军针对普通老人出回忆录的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老人都有倾诉的欲望,与代写人谈话的过程中,老人感觉自己回到当年,是寻求自身肯定的一种方式。虽然花上万元为自己出回忆录,尚不能被全部老人接受,但一些尝鲜的老人已经为代写公司带来了商机。而这些文化公司正是看准“银发市场”的潜力,才涉足这一行的。

    一本回忆录的制作流程

    赵平是文化公司的访谈员,他的工作就是和想要写回忆录的老人聊天,帮助他们回忆和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们会事先准备大量的资料和问题,但见到老人的第一面时,却是先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赵平要先给老人讲一些自己了解到的历史大背景,“要问老人,那个时候他多大、在哪、做什么,从点滴入手,让老人展开对往事的追忆。”赵平只负责代写回忆录的采访环节,而一本回忆录的制作还要经过很多道程序。

    在开始做访谈之前,首先要填写一张固定模板的简历,包括老人的基本信息,工作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然后便是挖掘工作。通过老人生活的历史背景分析推敲老人在哪一段历史事件中可能会有牵涉,哪些历史事件可能对他有影响。通过这样系统的分析,制作出一份比较详细的采访提纲。一般来说,提纲中会包括童年、求学、爱情、家庭、工作等要素。

    “制定好采访提纲后,再跟老人当面沟通,一方面看有没有什么是他不想提的部分,另一方面是根据回忆的内容让老人准备一些图文资料。”赵平说,“毕竟一本回忆录对一位老人还是很重要的,他的一辈子都在这本书里,当然要尊重对方的意见。”

    一般来说,一本回忆录要采访2至4次,每次2至4小时不等,访谈必须录音。结束后再由速记员将音频资料转换成文字资料,然后交由专业编辑进行加工、润色,形成初稿。

    此时,这本书的主人公会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回忆录,经过仔细阅读,老人会对内容和文字做一些修改。之后编辑再三审三校。“我们代写的回忆录拿到出版社就直接可以出版了。”申辰说。

    这些公司的员工大部分是长期从事写作工作或出版工作的专业人士,“有的是作家协会的,有的是专门写人物传记的写手,年龄在30至60岁之间。”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明介绍说。一般来说,一本回忆录的制作需要1至4个月,价格在1万至5万元之间,根据字数和版式的不同而变化。

    不放大私人历史的价值


    中国人历来都讲究“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思想出自《左传》,《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鲁国大夫叔孙豹与范宣子讨论“朽不朽”的问题。叔孙豹回答:“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对回忆录的热衷就是“不朽”情结的表现,即便是一个普通人,也希望能够将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思想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去,被后世所记住。

    据代写回忆录的公司介绍,他们的顾客基本都是老年人,多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集中在北京、天津及周边地区,以男性居多,大部分都是知识分子。这些老年人大多经历丰富。“他们特别希望把自己几十年的经历写出来,因此子女都会帮助老人完成这个愿望。” 张志明说。

    从事历史研究工作的历史学博士沙青青近期也关注到了这些代写公司。他认为,普通人的经历基本上无法出现在传统的历史书写中,但小人物的回忆录对于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和历史事件有积极的作用。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人群都有讲述自己过去的权利,这是社会进步和开放的表现。可以说一本个人回忆录就是一个人的私人历史。但对于个人回忆录,尤其是代写公司所出品的回忆录,其真实性和历史价值却不能过分放大。“这些代写公司只负责记录和整理的工作,并不对其内容做真实性考证。同时,老人们在回忆时,都会有意无意地规避一些他们不愿意说的东西,而这些有可能恰恰是历史需要记载的。”沙青青说。

    代写公司也承认,个人回忆录中可能会出现史实错误,“我们的人力、物力和专业能力都无法完成对讲述者内容的考证,但因为我们所做的并不是口述史,不需要百分之百的还原历史真相。但是这么多人都在回忆自己的经历,他们的共同记忆多少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申辰说。

    北京出版社人文社科编辑莫常红也表示:小人物或者说普通大众的个人传记或回忆录不应该过分渲染,如果要出版的话,一方面它的文学价值不大,社会价值也有待商榷,而对于出版社来说经济价值也不大。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