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http://z276356445t.iteye.com/blog/1955400
也有一部分是自己加上去的,以备后用。
众所周知BufferedOutputStream是一个缓冲数据输出流接口, ByteArrayOutputStream则是字节数组输出流接口. 这2个输出流都是我们经常用到的, 它们都是OutputStream的子类,而什么时候选择用它们呢, 这个就要看你运用到什么应用场景下了.
下来先来看下源码吧.
1.BufferedOutputStream会首先创建一个默认的容器量, capacity = 8192 = 8KB, 每次在写的时候都会去比对capacity是否还够用, 如果不够用的时候, 就flushBuffer(), 把buf中的数据写入对应的outputStream中, 然后将buf清空, 一直这样等到把内容写完. 在这过程中主要起到了一个数据缓冲的功能.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write(byte b[], int off, int len) throws IOException {
- // 在这判断需要写的数据长度是否已经超出容器的长度了,如果超出则直接写到相应的outputStream中,并清空缓冲区
- if (len >= buf.length) {
- flushBuffer();
- out.write(b, off, len);
- return;
- }
- // 判断缓冲区剩余的容量是否还够写入当前len的内容,如果不够则清空缓冲区
- if (len > buf.length - count) {
- flushBuffer();
- }
- // 将要写的数据先放入内存中,等待数据达到了缓冲区的长度后,再写到相应的outputStream中
- System.arraycopy(b, off, buf, count, len);
- count += len;
- }
flushBuffer () 这个方法干了些什么呢, 来看看源码
- private void flushBuffer() throws IOException {
- if (count > 0) {
- // 把写入内存中的数据写到构造方法里传入的OutputStream句柄里, 并把容量大小清楚
- out.write(buf, 0, count);
- count = 0;
- }
- }
这个类最重要的就是这2个方法, 这样节省了大量的内存空间, 合理的分配内存来完成数据输出, 当你资源不是那么充沛时, 选择这个类来实现你想要的东西是不是很合适呢?
2.普通的OutputStream, 例如ByteArrayOutputStream也会首先创建一个默认的容器量, capacity = 32 = 32b, 每次在写的时候都会去比对capacity是否还够用, 如果不够用的时候, 就重新创建buf的容量, 一直等到内容写完, 这些数据都会一直处于内存中.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write(byte b[], int off, int len) {
- if ((off < 0) || (off > b.length) || (len < 0) ||
- ((off + len) > b.length) || ((off + len) < 0)) {
-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 } else if (len == 0) {
- return;
- }
- // 不断对自己的容量进行相加
- int newcount = count + len;
- // 如果新的容量大小已经超过了现有的大小时,则重新开辟新的内存区域来保存当前的数据
- if (newcount > buf.length) {
- buf = Arrays.copyOf(buf, Math.max(buf.length << 1, newcount));
- }
- System.arraycopy(b, off, buf, count, len);
- count = newcount;
- }
注释中已经对这个类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总结 : 当你资源不足够用时,选择BufferedOutputStream是最佳的选择, 当你选择快速完成一个作业时,可以选择ByteArrayOutputStream之类的输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