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概论
一、要素
1.概念
(1)金融的定义
- 金融,即指货币资金的融通,是货币流通、信用活动及与之相关的经济行为的总称。
- 金融行为:发行货币、银行存贷款、买卖证券、买卖外汇、保险信托
- 地位:现代经济的核心
(2)金融市场的定义
- 金融市场是金融商品的交易场所。
- 金融市场中的交易对象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即货币资金
- 金融市场上参与者之间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借贷关系,是以信用为基础的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的暂时分离和有条件的让渡
- 交易场所通常是无形的
2.市场要素
(1)金融市场主体
金融市场主体指金融市场的交易者
- 个人与家庭
- 个人一般是金融市场上的主要资金供应者。个人的各种投资,如直接购买债券或股票,或购买共同基金份额、投入保险等,都为向金融市场提供资金。
- 个人有时也有资金需求,但数量一般较小,比如住房抵押贷款等消费贷款。
- 企业
- 主要的资金需求者:扩大生产规模,防止资金周转不畅。
- 也是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应者之一。他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资金,为了使其保值或获得盈利,他们也会将其暂时让渡出去,以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 企业是衍生品市场中套期保值的主体。
- 政府
- 通常是资金需求者:弥补财政赤字,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发行国债或地方政府债券来筹集资金。
- 政府部门同时也可能是资金的供应者:税款收进还未支出时。
- 金融机构
- 存款性金融机构是指通过吸收各种存款而获得可利用资金,并将其贷给需要资金的各经济主体或是投资于证券等以获取收益的机构。比如:商业银行、储蓄机构、信用合作社。
-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和存款性金融机构吸收公众存款不一样,主要是通过发行证券或以契约性的方式聚集社会闲散资金。比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 、保险公司、信托公司。
- 中央银行
- 中央银行的特殊地位:既是金融市场的行为主体,又是金融市场上的监管者。监督管理,防范金融风险,保证市场的平稳运行。
-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从而成为金融市场资金的提供者。调节货币供应量,执行货币政策时,会扮演资金需求者的角色。
- 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会影响到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及其它经济主体的行为。
(2)金融市场客体
指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交易标的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金融工具。一般由资金需求者向资金供给者出具,并注明金额、利率、偿还条件等。又称信用工具,是一种表示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
- 货币市场工具: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可转让存单
- 资本市场工具:债券、股票、基金
- 衍生工具:期货、期权、互换、远期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最明显的差别是交易期限和流动性的差别
(3)金融市场媒体
金融市场媒体是指在金融市场上充当交易媒介,从事交易或促使交易完成的机构和个人。在金融市场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 机构是自营商:为自己持有的证券组合中的证券做市,赚取买卖差价
- 个人是经纪人:撮合买卖双方或代替他人进行买卖,收取佣金
金融机构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从事金融交易所花的时间和金钱);
金融机构的专业性,可以贷前调查,贷后调查,降低信息成本(信息不对称,一方不了解另一方的情况)。
(4)金融市场价格
金融市场的价格通常表现为各种金融产品的价格,有时也可以通过利率,汇率来反映。
价格机制在金融市场中发挥关键作用,是市场高效运行的基础。
价格由金融产品的内在价值决定,受外在因素影响。反映各种公开信息,引导资金的流动。
二、形成与发展
1.世界金融市场的形成
(1)生产需求和贸易需求产生了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机构
- 对灵活的资金融通有需求
- 国际贸易对票据和汇兑有需求
1694年成立了英格兰银行——标志着银行信用制度的确立,也意味着以银行为中介的借贷市场形成。
(2)股份公司的产生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促使证券市场形成
- 减少负债,分散风险,合伙经营
- 股份公司发行股票,有流通变现的需求
1611年荷兰成立了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标志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形成。
(3)信用形式的多样化促进各类金融市场的形成
- 商业信用:延期付款,预支货款
- 资本信用
- 银行信用:简间接资本信用
- 证券信用:直接资本信用
2.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
以两次世界大战的时间点为划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 英国: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 国内有苏格兰银行和伦敦证交所
- 国际上实现了金本位制,成为国际结算中心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 英国:经济破坏,国力受损
- 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1971,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 瑞士:苏黎世
(3)二战之后
离岸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
- 以银行为中介,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国境之外,从事该种货币交易的市场
- 主要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或投资等业务的一种国际金融市场,亦称境外金融市场
- 离岸金融市场基本不受所在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的管制,并可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待遇,资金出入境自由,是一种无形市场
- 一般与国内金融市场完全分开,但也有融合在一起的,比如香港
3.中国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 1897年成立我国第一家中资的新式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 证券市场:1920年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1921年上海金业交易所。
- 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金融业的建立。
- 1978年以后:
- 票据市场 : 1980试行,1984下文,1985全国,1986再贴现
- 同业拆借市场 :1984起步,1986下文全国范围,1996年统一规范
- 国债市场:1981开始,1988二级市场,1996年实现发展目标
- 股票市场 :
- 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
- 1986年,上海工商银行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办股票柜台买卖业务
- 1990年,先后成立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
- 2021年,成立北京证券交易所
- 外汇市场:
- 1980开始,1992国际接轨
- 1994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
4.世界金融市场发展的特点
(1)金融全球化
- 金融全球化
- 生产的国际化:全球布局,寻找低成本的投资场所
- 资产的国际化:国际投融资的需要
- 金融自由化
- 减少或取消跨国金融活动的限制
- 对外汇管制的放松或解除
- 有利影响:
- 为筹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有利于其获得低成本的资金。
- 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动,有利于稀缺资源在国际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增长。
- 合理配置资产持有结构、利用套期保值技术为分散风险创造了条件。
- 不利影响:
- 金融风险的控制显得更为复杂
- 增加政府在执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方面的难度
(2)金融创新
- 金融创新
- 提高金融工具的竞争力
- 规避金融管制
- 影响
- 正面:促进投融资的活跃
- 负面:加剧风险
- 资产证券化
- 资产证券化 (Asset Securitization),是指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的集中及重新组合,以这些资产作抵押来发行证券,实现了相关债权的流动化。
- 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特点是将原来不具有流动性的融资形式变成流动性的市场性融资
- 如住房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款等,创设以该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的金融工具或权利凭证
- 可预见的现金流是进行证券化的先决条件,证券化的不是资产本身,而是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
- 资产证券化的影响
- 对投资者来说,资产的证券化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新证券种类
- 对金融机构来说,资产证券化可以改善其资产的流动性,提高资金周转效率,还可以使金融机构获取成本较低的资金来源
- 对整个金融市场来说,资产的证券化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交易手段,增加了市场活力
- 不利影响:贷款违约的高风险,导致证券投资的高风险
- 次贷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三、功能
1.聚敛功能
金融市场能够将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为能够提供社会再生产使用的大资金集合。
- 原因
- 一是金融工具的特点:流动性好,购买门槛低
- 二是金融工具多样化,满足各种偏好合需求
2.配置功能
- 资源的配置:资金从低效率的部门转移到高效率的部门,使有限的社会经济资源流向效益高、潜力大的行业,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合有效利用
- 财富的再分配:金融资产价格发生波动,财富持有量也发生变化
- 风险的再分配
- 投资者:资产组合
- 筹资者:分给众多投资者共同承担
- 金融机构:利用各种衍生金融工具(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抵御利率、汇率、价格风险
3.调节功能
- 首先,金融市场对微观经济部门具有直接调节作用。金融市场通过其特有的引导方式使资本流向最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和部门,可以刺激其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 其次,金融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为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创造了条件。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的实施赖以金融市场的存在
4.反映功能
- 金融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 金融市场是反映微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指示器
- 金融市场是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地方,对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反映最快
四、分类
1.按交易的标的物划分
- 货币市场
- 以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下的金融资产为交易标的物的短期金融市场
- 主要包括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定期存单、回购协议、同业拆借等信用形式交易的市场
- 主要特点:期限短、流动性高、风险小
- 主要功能:保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以便随时转换成现实的货币
- 以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下的金融资产为交易标的物的短期金融市场
- 资本市场
- 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
- 一般包括银行中长期村贷款市场、有价证券市场(股票、债券市场)
- 主要特点:期限长、风险大、收益高
- 主要功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长期资金
- 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
- 外汇市场
- 外汇市场是专门买卖外汇的场所。
- 狭义的外汇市场:银行间的外汇交易
- 广义的外汇市场:外汇买卖、经营活动的总和
- 功能
- 调剂国际资金的余缺
- 促进国际贸易
- 避免汇率风险
- 外汇市场是专门买卖外汇的场所。
- 黄金市场
- 集中进行黄金买卖的交易中心或场所
- 黄金仍是国际储备工具之一,在国际结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黄金非货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 五大黄金市场:伦敦、纽约、苏黎世、芝加哥、香港
- 衍生品市场
- 衍生市场是各种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市场
-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由原生性金融商品或基础金融工具创造出的新型金融工具。它一般表现为一些合约,这些合约的价值由其交易的金融资产的价格决定。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协议等。
2.按交易程序划分(发行、流通)
- 发行市场:资金需求者将金融资产首次出售给公众时所形成的交易市场,也称为初级市场、发行市场或一级市场
- 流通市场:证券发行后,各种证券在不同的投资者之间买卖流通所形成的市场,也称为次级市场、流通市场或二级市场
3.按交割方式划分
- 现货市场:成交后三天内办理交割,钱货两清
- 期货市场:交易后不立即交割,按合约规定的时间履行交割
4.按交易场地划分
- 有形市场:指的是有固定交易场所的市场,一般指的是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等固定的交易场地。
- 无形市场:在证券交易所外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总称,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它的交易一般通过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在各金融机构、证券商及投资者之间进行。
5.按定价方式划分
- 公开市场:指的是金融资产的交易价格通过众多的买主和卖主公开竞价而形成的市场。一般在有组织的证券交易所进行。
- 议价市场:金融资产的定价与成交是通过私下协商或面对面的讨价还价方式进行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绝大数债券和中小企业的未上市股票都通过这种方式交易。
6.按交易中介划分
- 直接金融市场:资金需求者直接从资金所有者那里融通资金的市场,一般指的是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方式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的融资市场。
- 间接金融市场:通过银行等信用中介机构作为媒介来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如存贷款市场。
- 差别:主要在于中介机构的作用的差异。直接金融市场上也有金融中介机构,但不是资金的中介,而大多是信息中介和服务中介。
7.按金融市场作用的范围划分
- 国内金融市场是指金融交易的作用范围仅限于一国之内的市场,它除了包括全国性的以本币计值的金融资产交易市场之外,还包括一国范围内的地方金融市场。
- 国际交易市场金融资产跨越国界进行交易的市场,进行金融资产国际交易的场所。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包括离岸金融市场。
- 国内金融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形成的基础。国际金融市场是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与实物资产的国际转移、金融业较为发达、资本的国际流动及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