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c 驱动编程接口 i2c_master_send 和 i2c_master_recv i2c_transfer

1、通信接口
i2c发送或者接收一次数据都以数据包 struct i2c_msg 封装
[cpp] 

struct i2c_msg { 
      __u16addr;        // 从机地址 
      __u16flags;      //标志 
#define I2C_M_TEN    0x0010  // 十位地址标志 
#defineI2C_M_RD      0x0001  // 接收数据标志 
      __u16len;          // 数据长度 
      __u8*buf;          // 数据指针 
}; 
其中addr为从机地址;flags则是这次通信的标志,发送数据为0,接收数据则为I2C_M_RD;len为此次通信的数据字节数;buf 为发送或接收数据的指针。在设备驱动中我们通常调用 i2c-core 定义的接口i2c_master_send 和 i2c_master_recv 来发送或接收一次数据。
[cpp]
int i2c_master_send(struct i2c_client *client,const char *buf ,intcount) 

      intret; 
      structi2c_adapter *adap=client->adapter;  //获取adapter信息 
      structi2c_msgmsg;                                              // 定义一个临时的数据包 
 
      msg.addr =client->addr;                                    // 将从机地址写入数据包 
      msg.flags =client->flags &I2C_M_TEN;        // 将从机标志并入数据包 
      msg.len =count;                                                    // 将此次发送的数据字节数写入数据包 
      msg.buf =(char*)buf;                                        // 将发送数据指针写入数据包 
 
      ret =i2c_transfer(adap, &msg,1);                // 调用平台接口发送数据 
 
       
      return (ret== 1) ? count :ret;                    // 如果发送成功就返回字节数 

EXPORT_SYMBOL(i2c_master_send); 
i2c_master_send 接口的三个参数:client 为此次与主机通信的从机,buf 为发送的数据指针,count为发送数据的字节数。
[cpp] 
int i2c_master_recv(struct i2c_client *client, char *buf ,intcount) 

      structi2c_adapter *adap=client->adapter;  //获取adapter信息 
      structi2c_msgmsg;                                              // 定义一个临时的数据包 
      intret; 
 
      msg.addr =client->addr;                                    // 将从机地址写入数据包 
      msg.flags =client->flags &I2C_M_TEN;        // 将从机标志并入数据包 
      msg.flags |=I2C_M_RD;                                        // 将此次通信的标志并入数据包 
      msg.len =count;                                                    // 将此次接收的数据字节数写入数据包 
      msg.buf =buf; 
 
      ret =i2c_transfer(adap, &msg,1);                // 调用平台接口接收数据 
 
       
      return (ret== 1) ? count :ret;                    // 如果接收成功就返回字节数 

EXPORT_SYMBOL(i2c_master_recv); 
i2c_master_recv 接口的三个参数:client 为此次与主机通信的从机,buf 为接收的数据指针,count为接收数据的字节数。我们看一下 i2c_transfer 接口的参数说明:
[cpp
int i2c_transfer(struct i2c_adapter *adap, struct i2c_msg *msgs,int num); 
其中 adap 为此次主机与从机通信的适配器;msgs 为通信的数据包,这里可以是单个或多个数据包;num用于指定数据包的个数,如果大于1则表明将进行不止一次的通信。通信一次就需要寻址一次,如果需要多次通信就需要多次寻址,前面2个接口都是进行一次通信,所以 num为1;有的情况下我们要读一个寄存器的值,就需要先向从机发送一个寄存器地址然后再接收数据,这样如果想自己封装一个接口就需要将 num设置为2。接口的返回值如果失败则为负数,如果成功则返回传输的数据包个数。比如读一个寄存器的接口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封装:
[cpp] 
static int read_reg(struct i2c_client *client, unsigned char reg,unsigned char *data) 

      intret; 
 
      structi2c_msg msgs[] = { 
             
                      .addr    =client->addr, 
                      .flags  = 0, 
                      .len      =1, 
                      .buf      =®,  // 寄存器地址 
              }, 
             
                      .addr    =client->addr, 
                      .flags  = I2C_M_RD, 
                      .len      =1, 
                      .buf      =data,  // 寄存器的值 
              }, 
      }; 
 
      ret =i2c_transfer(client->adapter, msgs, 2);  // 这里num = 2,通信成功 ret = 2 
      if (ret <0) 
              tp_err("%s error: %d\n", __func__, ret); 
 
      returnret; 

还可调用前面所述的接口封装:
[cpp] 
static unsigned char read_reg(struct i2c_client *client, unsignedchar reg) 

      unsignedchar buf; 
 
      i2c_master_send(client, ®, 1);  //发送寄存器地址 
      i2c_master_recv(client, &buf, 1);  //接收寄存器的值 
 
      return  buf; 

2、reset 接口
最近因为平台的i2c总线经常发生死锁,用逻辑分析仪检测发现通常为SDA和SCL都被拉低,于是在i2c-core中加入了reset机制,总体思路如下:
(1)在i2c.driver和i2c.adapter的结构中加入reset接口,即每一个i2c设备都可以注册reset函数,每条i2c总线都有相应的reset接口
(2)当发生死锁时,首先根据i2c-timeout的信息获取当前通信的设备地址和总线编号,然后依次执行当前总线下所有i2c设备的reset函数,再尝试发送是否成功;如果总线仍然处于死锁状态则执行i2c.adapter的reset函数;如果总线还是处于死锁状态就重启机器;总共3层reset机制
(3)i2c.driver的reset函数一般操作设备的reset pin或者电源(需要根据硬件设计进行相应操作)
(4)i2c.adapter的reset函数首选进行SCL的模拟解锁方案,然后再是操作整个总线上设备的电源(需要根据硬件设计进行相应操作)
(5)重启是最后的一层机制,此时无法恢复设备的正常使用就只能重启了
因为i2c.adapter层的需要,在i2c-core中加入了遍历当前总线所有设备并执行设备reset函数的接口i2c_reset_device:
[cpp]
 
static int __i2c_reset_device(struct device *dev, void*addrp) 

      structi2c_client *client = to_i2c_client(dev); 
      int addr =*(int *)addrp; 
 
      if (client&& client->driver &&client->driver->reset) 
              return client->driver->reset(); 
 
      return0; 

 
int i2c_reset_device(struct i2c_adapter *adapter, intaddr) 

      returndevice_for_each_child(&adapter->dev, &addr,__i2c_reset_device); 

EXPORT_SYMBOL(i2c_reset_device); 
需要注意的是i2c.driver的reset函数返回值需要为0,不然device_for_each_child不会继续后面的遍历。用GPIO模拟SCL解锁的参考代码如下:
[cpp] 
static int i2c_reset_adapter(void) 

      int counter= 0; 
 
      gpio_request(I2C_BUS_DATA, "gpioxx"); 
      gpio_request(I2C_BUS_CLK, "gpioxx"); 
       
      gpio_direction_input(I2C_BUS_DATA); 
 
      if(!__gpio_get_value(I2C_BUS_DATA)) { 
              while((!__gpio_get_value(I2C_BUS_DATA)) && ++counter <10) 
             
                      udelay(5); 
                      gpio_direction_output(I2C_BUS_CLK, 1); 
                      udelay(5); 
                      gpio_direction_output(I2C_BUS_CLK, 0); 
             
              i2c_err("try to recover i2c bus, retry times are%d\n",counter); 
              if (counter < 10) { 
                      udelay(5); 
                      gpio_direction_output(I2C_BUS_DATA, 0); 
                      udelay(5); 
                      gpio_direction_output(I2C_BUS_CLK, 1); 
                      udelay(5); 
                      gpio_direction_output(I2C_BUS_DATA, 1); 
                      msleep(10); 
              } else { 
                      i2c_err("try to recover i2c busfailed!\n"); 
             
     
 
      gpio_free(I2C_BUS_DATA); 
      gpio_free(I2C_BUS_CLK); 
 
      return0; 
}


 Write功能的实际实现原理如图3所示:

        (1)设置GPIO的相关引脚为IIC输出;

        (2)设置IIC(打开ACK,打开IIC中断,设置CLK等);

        (3)设备地址赋给IICDS,并设置IICSTAT,启动IIC发送设备地址出去;从而找到相应的设备即IIC总线上的设备。

        (4)第一个Byte的设备地址发送后,从EEPROM得到ACK信号,此信号触发中断;

        (5)在中断处理函数中把第二个Byte(设备内地址)发送出去;发送之后,接收到ACK又触发中断;

        (6)中断处理函数把第三个Byte(真正的数据)发送到设备中。

        (7)发送之后同样接收到ACK并触发中断,中断处理函数判断,发现数据传送完毕。

        (8)IICStop信号,关IIC中断,置位各寄存器。

### 回答1: CentOS 7启动httpd服务失败可能有多种原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法: 1. 检查httpd配置文件是否正确:可以使用命令`httpd -t`检查httpd配置文件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需要修改配置文件。 2. 检查端口是否被占用:可以使用命令`netstat -tlnp`查看端口是否被占用,如果被占用需要释放端口或修改httpd配置文件中的端口号。 3. 检查httpd服务是否安装:可以使用命令`rpm -qa | grep httpd`查看httpd服务是否安装,如果没有安装需要先安装httpd服务。 4. 检查httpd服务是否启动:可以使用命令`systemctl status httpd`查看httpd服务是否启动,如果没有启动需要使用命令`systemctl start httpd`启动httpd服务。 5. 检查SELinux是否开启:如果SELinux开启,可能会导致httpd服务启动失败,需要使用命令`setenforce 0`关闭SELinux,或者修改SELinux策略。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法,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可以查看httpd服务日志文件,找到具体的错误信息,然后根据错误信息进行解决。 ### 回答2: CentOS 7上的httpd服务启动失败可能有多种原因。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1. 端口被占用 当httpd试图占用已被其他程序占用的端口时会启动失败。此时可以通过使用`netstat -tunlp`命令检查端口占用情况,然后杀死占用该端口的进程及时释放端口。或者修改httpd的配置文件,将端口修改为未被占用的端口。 2. 配置文件错误 有时httpd服务的配置文件中可能出现错误,例如语法错误或路径错误等等。在启动httpd服务之前,可以使用`apachectl configtest`命令进行检查,如果输出“Syntax OK”,则表示配置文件没有错误。如果出现错误,则需要根据错误提示进行相应修改。 3. 依赖关系问题 如果httpd依赖的其他程序或库缺失,也会导致启动失败。可以通过使用`systemctl status httpd.service`命令来查看httpd服务状态,如果输出“Failed to start”或“Loaded: failed”,则需要检查依赖关系是否完整。 4. SELinux问题 当SELinux启用时,有时会导致httpd服务启动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SELinux上禁用httpd服务,或者修改httpd配置文件解决SELinux相关的问题。 5. 用户权限问题 httpd服务启动可能需要特定的用户权限。如果使用的用户权限不够,则无法启动。可以尝试使用root用户启动httpd服务,或者根据需要修改相应的用户权限。 ### 回答3: CentOS 7中的Apache HTTP服务器(httpd)是一个常见的Web服务器,如果遇到httpd服务启动失败的情况,可能会影响服务器正常的工作和对外服务的稳定性。本文将提供一些可能会导致httpd服务启动失败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 端口被占用 如果端口被其他进程占用,httpd服务就无法启动。可以通过 netstat -tulpn 命令查看端口占用情况,并杀死占用该端口的进程。如果端口被 httpd 服务自身占用,可以通过 systemctl restart httpd 命令重启 httpd 服务;如果是其他进程占用了端口,可以通过 kill 命令杀死该进程或更改 httpd.conf 文件配置,将 httpd 服务的端口改为其他空闲端口,重新启动。 2. 配置文件错误 httpd 服务的配置文件通常是 /etc/httpd/conf/httpd.conf,如果其中存在语法错误、权限问题或者其它配置错误,可能会导致 httpd 服务启动出错。可以通过将 httpd.conf 文件备份后删掉,重新执行 yum install httpd 命令安装 httpd 服务,然后手动修改 httpd.conf 文件,逐个检查每个配置项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重启 httpd 服务。 3. SELinux 问题 SELinux 是 CentOS 7中提供的一种安全模块,它可以对系统文件和应用程序进行安全管控。如果 SELinux 配置不正确,可能会阻止 httpd 服务正常启动。可以通过修改 /etc/selinux/config 文件中 SELINUX=disabled 来暂时关闭 SELinux,然后重新启动 httpd 服务;或者一个更优的方式是,根据日志确定问题原因,使用命令 semanage 或者 setsebool 等工具将相关目录或者配置加入到 SELinux 许可列表中,重新启动 httpd 服务,以恢复服务正常工作。 4. 防火墙问题 如果你的 CentOs 7 服务器启用了防火墙,有可能会导致 httpd 服务启动失败。可以通过检查防火墙相关配置来确定问题原因,解决方案是修改防火墙规则,将端口 80 或者 443 等 httpd 服务需要的端口放行,重新启动 httpd 服务。 总之,当遇到 httpd 服务启动失败时,不要慌张,可以先通过日志或者执行命令查看错误信息,找到错误原因,然后根据错误原因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注意备份原始配置文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