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整理整理了,来CSDN做编辑也很久了。从最开始迷迷糊糊的开第一次选题会,到现在,其实自己也在无形中成长了很多。看着这么多曾经做过的专题,也许能从中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也希望把做专题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看过这些专题的朋友们,希望板砖可以丢的轻点。希望能够多多听到一些好的建议,让我们来共同打造CSDN这个平台。
这是是来CSDN做的第一期专题,从选题来说,当时正值寒假临近,学校放假之时,很多朋友可能都想利用不可多得的寒假来充实自己,给自己充充电,所以整理了一些培训学校的一些培训课程,希望能够与大家一起分享。培训一直都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但同时这个行业也参差不齐,所以在如何选择培训学校这个问题上,一直都比较棘手。在这方面,推荐阅读《业内人士告诉大家找培训学校的最正确方法》和《对选择IT培训的朋友一些实在的建议》 。
在页面的表现上,其实每个专题都倾注了编辑和美工很大的心血,这个专题banner图改了十几次,最后终选了一个冲击波一样效果图。同时也发现用Dreamweaver来做页面会有很多亢余代码,和无效的CS样式。而且在加超链接的时候,操作过程过于繁琐,于是就决定选择用记事本通过修改HTML源代码来添加超链接。以前在读书的时候,也曾手编过页面代码去参加网页设计大赛。虽然最终没得奖,但对代码的热爱从那时候起就没有停止过。
扯的有些远了,刚才说到用记事本把链接加上,但是唯一感觉不足的地方是,记事本不容易分辨代码颜色,对着那么多黑白的代码,看着是有点郁闷。于是希望能够寻求解决的方法,后来找梅子交流,他推荐使用Editplus。也是这个工具的便利,才让我一如既往的喜欢通过修改代码来做专题。
有人可能会说,Dreamweaver 不是也可以代码编写页面吗?但是每次打开都要加载那么久,我这人又是急性子,还是觉得省时间就好。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唯一的缺点就是页面要用统一的模板,所以在这方面,一个编辑熟练掌握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和Photoshop四大编辑软件还是很有必要的。在后面会有详细的分析。
这是着手做的第二期专题,当时3G中国牌照待发,觉得这也许是个很好的时机来以此来做做文章,但现在回头看来,其实专题中缺少了很多元素,仅仅只是一些新闻的整理,并没有在技术有有所认识,也并没有在大家关注的话题上下功夫。其实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关注更多的可能是《3G是什么?》,以及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当时网上也流传了好多这样那样的猜想。关于3G的话题。推荐阅读《把脉中国3G命运 》。
这是第一次启用新的模板开始做专题。当时的由于专题模板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右边的一列是从头条里直接引过来的数据,红红的头条,甚是扎眼。而且感觉专题在内容上整合度不是很高,根本就没有把CSDN的各方面的资源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于是就想到把人才招聘和相关的培训课程整合到专题中去。然后想到资源下载,视频,以及第二书店的读书推荐。这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在工作中不断的思考,如何增强用户体验,我想应该是当前CSDN最应该关注的,也是我们最应该提高的。
逐渐发现了,现在的文字有很多的废话在里面,说了半天都找不到重点。其实最初的时候仅仅只是想把自己的专题做一个简单的罗列在这。让自己能够看这些专题,给自己做一个总结。
比如自己没做过技术性很强的专题,没有对一件事物有深入的剖析认识。而更多的考虑基层用户的需求。所以在下阶段这方面的技能需要加深。
在这一期的专题中,逐渐的改变专题模板的样式,一点一点的完善专题的功能。这个过程是快乐的。醉心于那些对于程序员来说可能很简单的代码,终于不再使用Dreamweaver来做页面,开始了专题的代码时代。每天对着那一堆代码修改页面的样式,填充文字和链接,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当一个专题的最后测试没有错误的时候,心里总会有很深的成就感。
其实说到这里,推荐大家使用Editplus来对页面的代码进行编辑。当然如果对代码不是非常了解的话,Dreamweaver还是最好用的软件,功能强大不说,对代码的自动提示也是很不错的。但是对于页面代码的学习可能效果就不是很强。
建议每个编辑都能够掌握最起码的div+css,最起码的能够看懂一个页面的Div+CSS的样式的含义。了解基本网页代码框架结构,不要求你能够手动编写代码,但是你要知道每条代码能够基本实现哪些功能。这样在你独立制作专题的时候,很多问题在没有美工的时候,也能够很得心应手的处理了。
在内容上角度上,建议大家做编辑的都读读这篇文章,是这篇文章让我重新认识自己。《Sohu主编方刚: 网络编辑该怎么做?》 。但是在CSDN有其独特性,就是它本身是一个依托社区成长起来的专业性的技术网站。同样依靠社区成长起来的,我能想到的大概就是猫扑网(www.mop.com)和中国人(www.chinanren.com)了。所以特敬佩陈一舟,呵呵。
所以在考虑内容部门内容源的时候,我觉得可以参考他们的模式。其实CSDN有很多的内容积累,很多的原创高手,写很多的原创的作品。个人认为,编辑的工作,应该是发掘社区和blog中的这些资源,把他们整理,整合,然后呈现给CSDN的广大网友。其实在这方面很多网站都是这么做的。如QQ,他们的首页其实很多文章都是QQ-ZONE里的文章,我想这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因为思绪比较混乱,所以就按照自己做过的专题做引子,来阐述自己对专题的认识,在整理的过程中也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
随着专题在手中不断的提炼,第四期专题应该说是一个里程碑,当时的Vista发布前夕,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它还是带着很神秘的面纱,刚巧在网上读到一篇vista历程的文章,觉得看着它的演变就像是在读一本史书,记载着VIsta的发展历程,于是就有一种很强烈的欲望想与 CSDN的网友一起分享。于是诞生了这一期的专题。
当时在取材的角度来看,那篇文章理所当然的成了该篇文章的重头戏,推荐阅读《亲历者讲述 从长角开始的Vista幕后传奇》。
在这一期的专题表现形式上,首次与商务结合,在专题里推广厂商的活动,当时Vista Gadgets设计大赛正在进行中,于是思考在页面上如何表现此次大赛,现在看专题就会看到,其实当时的演化过程遇到很多的问题,当时比较头疼的就是投票按钮如何点击跳转到下一页的问题。
说到这一块,其实编辑和技术部以及UI组设计部门,在做很多的专题都应该多多的沟通,很多网友反映CSDN的专题做的质量不高,其实banner的表现上也是一方面。另外就是一些功能方面的实现。比如专题中增加调查,以及评论,这样能够增强用户的参与度。能够很好的和网友形成互动。而你也能在最快的时间得到网友对你的专题的反馈。这样你才能够不断的提高。
在做完这一期专题的时候,很欣慰很多人找到我说,软件测试的专题做的不错。对于成绩的肯定,对于网友和同事的认可,其实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这一期间专题中,新增了可视化的视频,记得那是刚来CSDN的时候就一直考虑着的,如果能让原创的视频和专题相结合。增加专题的可看性,我想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经常翻以前选题会做过的笔记,发现很多功能终于在不断的努力中逐步实现了。
在内容上,整合了培训客户的课程推荐,blog的测试专家推荐,已经读书和资源频道的相关图书和下载的推荐。其实当时还有一个念头,就是能否将论坛上的相关内容也整合到专题上。于是考虑用 <iframe> 语句来将RSS订阅的内容嵌套在页面中,但是发现样式还是不太好,索性作罢。但是有思考过,浏览器中的集成阅读器的表现形式,后来才明白那需要客户端的,于是只能期望寻求别的表现形式来整合内容资源了。
在专题的选题的角度上,这一期是考虑到软件测试炒的很热,因为当时网上炒的最热的一篇文章,《微软:为什么雇佣家庭主妇做软件测试?》在内容上如何能够体现更多的CSDN的原创内容,也是当时一直在思考的。新闻热点固然能够吸引眼球,但是大家更喜欢原创的内容,而非那些被转载都转载烂了的文章。当时对国外的DIG网站的表现形式很感兴趣,发现由专家来选择和推荐文章,无论从视角还是内容质量上都有很明显的优势。而如何将这些思想整理到专题里,是我需要思考的。
后来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其实前面也提到了。就是寻找社区和论坛上活跃的技术专家,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的内容。可以多翻翻他们的blog以及论坛上他们关注的内容,在这上面多花点功夫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在这一期的专题的导语中,我这样写到,“笔者最近一直在尝试如何做好有CSDN特色的专题,CSDN是一个程序员学习的乐园,可是如何把这些有用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我想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意义。因为这里聚集了大量的技术专家和热心的网友,这里集合了大量的学习和下载资料。本篇仅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多的内容可以通过tag关键词查询CSDN中的软件测试相关文章。”
当然,如果能够网友能够主动参与到专题的制作中,那将是最好的方式。所以考虑在以后的专题中增加调查和正反方辩论的话题来作为专题的引子,我想互动的形式更能够增加用户体验和大家的交流吧。前段时间刚解决了这方面的技术问题,希望这样的专题能够很快的和网友见面。
做这一期的专题,源自和一个程序员朋友交流的时候,她疑惑为什么CSDN没有PHP频道,而且发现PHP的内容很少。当时对PHP的认识,也只是大学时的一些了解。当时帮校团委用ASP和JSP写页面,当然是跟着一个学长在做,很多不懂的问题请教了他很多东西。当把页面交到网络处的时候,网络部说学校需要用PHP写的页面。所以辛苦了几个礼拜的工作就那样白白浪费了。后来因为专业课考试临近,这方面也就放下不管了。而网络部也找了别的人来写这页面了。
话题扯的有点远,但是对于动态语言的认识还是很浅,所以趁做这个专题也可以好好的给自己补补课吧。
于是在blog里搜索PHP专家的名字,寻找PHP方面的文章,有关动态语言等等。这时候联系到还在瑞士交流学习的EASY同学,他的blog的名字让人感触,将PHP进行到底。
当然他这是有感而发的,因为包括身边的很多PHP程序员,都会有很大的困惑,PHP是否走向末路,PHPer为什么被认为是草根?从他那里得出结论,其实程序员不在乎使用什么工具,而在于能够坚持多久。
好久没有写过这么多文字了,大约有一年之久了,也就是一年前为了应付前公司的征文比赛被部门同事逼着写过一篇小文。最近在整理材料的时候,才发现码字的能力下降了很多。看来还是要勤加修炼了。
总之,在做专题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才会有所提高吧。虽然一直以来做专题都有和网友以及程序员们一起探讨过,但是我想真正如何才能做出更好的专题,如何从用户角度出发。还是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多思考,多总结吧。
如果这也算是一期专题的话。整个页面经过了三次改版,连自己都忘记最初的是什么样式了。大会结束了,有很多需要总结的地方。
当时设想了很多的表现形式,虽然以前也做过类似的大会,但那个时候整个页面都是技术部直接出的稿子。自己做的工作也仅仅只限于前期和后期文字的整理,还没有独立的从头到尾的从策划、制作、维护过这样一次大会站点。从最初的页面的内容规划,资料的搜集整理。到后期的圈子建立,内容的填充,现在想来其实应该有很多可以拿来分享的东西。
在这里暂时就不一一总结了。
大会的直播页面,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和UI组以及技术部的沟通,在功能的实现上尤其突出吧。所以做编辑更多的时候还是和同事多沟通吧,更多的和网友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
写到这里,其实整个文章也该接近尾声了。对于大会的直播,以及大会网站的制作其实还有很长的路有要走。也许这是接下来该学习和提高的吧。对新闻的敏锐的触觉,媒体独有的“不做传声筒”的思维方式,是接下来该努力提高和总结的。希望能够认识从事网络编辑工作的人群,一起交流,一起分享。
从没认为编辑只是简单的文字搬运工,如果把网络上的资源比喻成砖块的话,我想可以把网络编辑比如成一个建筑设计师,因为有你,有我,所以世界才会更精彩。谨以此向所有仍旧奋战的夜猫子们致敬。
呵呵,最后打个广告吧,最新出炉的专题,想五一长假期间找班参加培训课程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终于完成了,专题的总结的结束,其实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为自己画上一个记号。祝所有的网友“舒服”。引用以前喜欢的电台节目主持人的一句话吧,“像热稀饭一样温暖舒服,谢谢你们。”(完成于2007年04月24日00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