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IPC - System V


System V IPC 是Linux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进程间通信机制,它主要包括共享内存 shm消息队列 msg信号量 sem。本博客讲解基于System V的进程间通信。


共享内存 shm

共享内存,顾名思义就是一块被多个进程共享的内存,由于进程间具有独立性,毫无疑问这一块内存不应该由某一个进程进行开辟,而是由操作系统亲自开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共享内存会被进程的页表直接映射到自己的进程地址空间的共享区,从而通过地址空间直接对内存操作,这就是多个进程共享一块内存的基本原理。

那么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如何创建出一个共享内存shm


创建共享内存

shmget

shmget 函数是 shm 中用于创建或获取共享内存段的函数。需要头文件<sys/ipc.h><sys/shm.h>函数原型如下:

int shmget(key_t key,size_t size,int shmflg)

返回值:

shmget返回一个整型,这个整型叫做shmid,用于标识唯一的shm

  1. key: 用于标识要创建或获取的共享内存段

keySystem V的唯一标识符,注意不是shm的,而是所有System V的,你可以通过一个key值来标识任意一个system V

  • 标识唯一的shmshmid
  • 标识唯一的system Vkey
  1. size: 指定要创建的共享内存段的大小,单位为字节

注意:共享内存以4 kb为基本单位开辟内存,也就是4096 byte,因此开辟shm的时候,这个参数最好设置为4096的倍数。哪怕你只申请了1 byte的内存,实际上还是会开辟4096 byte大小的空间。

  1. shmflg: 用于指定共享内存段的访问权限和其他选项

这是一个用于控制共享内存的开辟方式,以及各个属性的选项,本质是一个位图。

  • IPC_CREAT: 如果指定的key不存在,则创建一个新的共享内存段,如果已经存在,则直接获得原先的共享内存

  • IPC_EXCL: 如果指定的key已经存在,则创建失败

要注意IPC_EXCL只能配合IPC_CREAT一起使用,不能单独使用IPC_EXCL

另外的,共享内存也可以设置读写权限,直接将权限值的八进制按位或到第三个参数中即可

示例:

int main()
{
    int shmid = shmget(1, 4096, IPC_CREAT | IPC_EXCL | 0666);

    return 0;
}

以上函数中,就是一个简单的创建共享内存的过程:

  • 第一个参数1:即这个共享内存的system V标识符key = 1
  • 第二个参数传入4096:即开辟的共享内存大小为4096 byte
  • 第三个参数为IPC_CREAT | IPC_EXCL | 0666:如果当前的key不存在,则创建对应的共享内存,共享内存的初始权限为0666,如果存在,则创建失败。

那么我们要如何知道成功创建了一个共享内存呢?

通过ipcs指令,可以看当前所有的system V的总体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只想看共享内存,则输入ipcs -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我们创建了一个共享内存,key = 0x00000001shmid = 2,拥有者onwer = box-he,初始权限perm = 666,大小bytes = 4096

那么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进程已经结束了,但是进程创建的共享内存还在

也就是说,共享内存如果不主动释放,那么共享内存就会一直存在,除非重启操作系统。这个特性叫做:共享内存的生命周期随内核

如果想要删除一个共享内存,有两种方式:通过指令 / 通过接口。

通过ipcrm -m xxx,可以删除shmidxxx的共享内存。

示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开始存在一个shmid = 2的共享内存,通过指令ipcrm -m 2,就可以删除这个共享内存了。

如果想要通过接口删除共享内存,则通过shmctl接口。


shmctl

shmctl 用于控制共享内存的各种属性。

其包含以下功能:

  • 获取共享内存段的状态信息
  • 修改共享内存段的属性
  • 删除共享内存段

shmctl包含在头文件<sys/ipc.h><sys/shm.h>中,函数原型如下:

int shmctl(int shmid, int cmd, struct shmid_ds *buf);

返回值:

  • 成功时返回 0
  • 失败时返回 -1,并设置 errno 变量

参数如下:

  • shmid:要操作的共享内存段的标识符
  • cmd:要执行的操作,可以是以下值之一:
    - IPC_STAT:获取共享内存段的状态信息
    - IPC_SET:设置共享内存段的某些属性
    - IPC_RMID:删除共享内存段
  • buf:指向 shmid_ds 结构体的指针,用于存储或设置共享内存段的属性

在讲解以上三种模式前,要先介绍一下一个结构体shmid_ds

struct shmid_ds {
    struct ipc_perm shm_perm;    /* Ownership and permissions */
    size_t          shm_segsz;   /* Size of segment (bytes) */
    time_t          shm_atime;   /* Last attach time */
    time_t          shm_dtime;   /* Last detach time */
    time_t          shm_ctime;   /* Last change time */
    pid_t           shm_cpid;    /* PID of creator */
    pid_t           shm_lpid;    /* PID of last shmat(2)/shmdt(2) */
    shmatt_t        shm_nattch;  /* No. of current attaches */
    ...
};

shmid_ds 是一个Linux中给共享内存定义的结构体,这个结构体用于存储一个共享内存的基本信息。

当第二个参数cmdIPC_STAT,此时就可以获取一个共享内存的基本信息。

示例:

int main()
{
    int id = shmget(1, 4096, IPC_CREAT | IPC_EXCL | 0666);

    struct shmid_ds shm;

    shmctl(id, IPC_STAT, &shm);

    cout << "atime:" << shm.shm_atime << endl;
    cout << "ctime:" << shm.shm_ctime << endl;
    cout << "cpid:" << shm.shm_cpid << endl;

    return 0;
}

输出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示例中,通过一个struct shmid_ds类型的结构体变量shm,通过调用shmctl(id, IPC_STAT, &shm);获取到了这个共享内存的相关信息。

其中shmctl(id, IPC_STAT, &shm);
第一个参数id:要控制的共享内存的shmid
第二个参数IPC_STAT:表示当前shmctl的作用是获取共享内存相关信息
第三个参数&shm:表示获取到的信息存入变量shm

当第二个参数cmdIPC_SET,就可以设置共享内存的某些属性

示例:

int main()
{
    int id = shmget(1, 4096, IPC_CREAT | IPC_EXCL | 0666);

    struct shmid_ds shm;

    shmctl(id, IPC_STAT, &shm);

    cout << "atime:" << shm.shm_atime << endl;

    shm.shm_atime = 1 ;
	
	//修改shm信息
    shmctl(id, IPC_SET, &shm);

	//重新获取shm信息
    shmctl(id, IPC_STAT, &shm);

    cout << "atime:" << shm.shm_atime << endl;

    return 0;
}

一开始通过shmctl(id, IPC_STAT, &shm);把共享内存的相关信息存储到了结构体shm中,然后把结构体的shm_atime 成员设置为1

再通过shmctl(id, IPC_SET, &shm);把共享内存的信息设置成和shm一致,此时第二个参数为IPC_SET

第三次调用shmctl(id, IPC_STAT, &shm);,此时再把共享内存的信息同步到shm中,最后输出shmshm_atime 成员。

输出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当第二个参数为IPC_SET时,可以修改共享内存的相关属性。

当第二个参数为IPC_RMID,表示要删除共享内存段

此时由于我们要删除共享内存,第三个参数就用不上了,此时设置为空指针即可

示例:

int main()
{
    shmctl(3, IPC_RMID, nullptr);

    return 0;
}

以上代码中shmctl(3, IPC_RMID, nullptr);就表示要删除shmid = 3的共享内存。

输出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开始存在一个shmid = 3 的共享内存,经过./test.exe后,这个共享内存就被删除了,也就是执行了shmctl(3, IPC_RMID, nullptr);

最后再看一次第二个参数的作用:

  • cmd:要执行的操作,可以是以下值之一:
    - IPC_STAT:获取共享内存段的状态信息
    - IPC_SET:设置共享内存段的某些属性
    - IPC_RMID:删除共享内存段

现在应该可以理解三种情况的作用了。


ftok

创建之前所有示例中,通过shmget创建共享内存时,第一个参数key我都设置为了1,但其实这是非常不符合规范的。操作系统中存在非常多的进程,如果多个进程通过system V通信,那就不能使用相同的key值,如果key设置的太简单,就很容易冲突

ftok函数,就利用算法生成不易重复的key值。

使用ftok函数需要头文件<sys/types.h><sys/ipc.h>,函数原型如下:

key_t ftok(const char* pathname, int proj_id);

参数:

  • pathname:当前操作系统下的某一条路径
  • proj_id:一个数字

也就是说,只要传入一个路径和一个数字,ftok就会生成一个key值

示例:

int main()
{
    key_t key = ftok("./test.cpp", 1);

    cout << key << endl;

    return 0;
}

利用相对路径,使用了路径./test.cpp作为第一个参数,第二个参数设置为了1,最后输出ftok生成的key值。

输出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后生成的key值为17003535

要注意的是,path必须是一个存在的路径,ftok函数会利用路径所指向的文件的属性,以及传入的第二个参数,一起来产生这个key值。

需要进程间通信的双方,只需要事先约定好这个path以及第二个整型,就可以利用ftok产生相同的key值,进而访问同一块共享内存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是讲解了如何来开辟一个共享内存,还没有真正使用这一块共享内存来实现进程间通信

也就是下图中的蓝色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下来就看看如何使用这一块共享内存。

挂接共享内存

shmat

共享内存是被直接映射到进程地址空间的共享区的,进程可以通过访问进程地址空间来访问共享内存,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让一个内存映射到进程地址空间中?这个把共享内存映射到进程地址空间的过程,叫做挂接共享内存

挂接共享内存需要通过shmat接口实现,需要头文件<sys/types.h><sys/shm.h>,函数原型如下:

void *shmat(int shmid, const void *shmaddr, int shmflg);

参数:

  • shmid:即被挂接的共享内存的shmid
  • shmaddr:指明这个共享内存要挂接到哪一个地址,一般来说我们不会主动指定地址,这个参数直接传入空指针即可,操作系统会自动帮我们选择合适的地址挂接
  • shmflg:挂接共享内存的模式,
    • 传入0:以读写的方式挂接共享内存
    • 传入SHM_RDONLY:以只读的方式挂接共享内存

返回值:

  • 如果挂接共享内存出错,返回-1
  • 如果挂接共享内存成功,返回挂接后共享内存的地址

shmdt

如果你想要取消对共享内存的挂接,使用shmdt接口即可,需要头文件<sys/types.h><sys/shm.h>,函数原型如下:

int shmdt(const void *shmaddr);

只需要把挂接到的共享内存的地址传入shmdt即可取消挂接。


现在我们就利用共享内存来完成一次进程间通信,现有A.exeB.exe两个进程,A负责发送消息,B负责接收消息。

A进程代码如下:

int main()
{
    key_t key = ftok("./test.cpp", 1);
    int shmid = shmget(key, 4096, IPC_CREAT | IPC_EXCL | 0666);

    char* ptr = (char*)shmat(shmid, nullptr, 0);

    for(int ch = 'A'; ch <= 'Z'; ch++)
    {
        ptr[ch - 'A'] = ch;
        sleep(1);
    }

    shmctl(shmid, IPC_RMID, nullptr);

    return 0;
}

一开始A通过ftok生成了一个key值,然后利用shmget生成了一个共享内存,再用shmat将共享内存挂接到进程地址空间,此时ptr指针就指向这个共享内存了,随后利用循环将字母A - Z写入共享内存中,每秒写入一个。最后利用shmctl关闭共享内存。

B进程代码如下:

int main()
{
    key_t key = ftok("./test.cpp", 1);
    int shmid = shmget(key, 4096, IPC_CREAT);

    char* ptr = (char*)shmat(shmid, nullptr, 0);

    while(true)
    {
        cout << ptr << endl;
        sleep(5);
    }


    return 0;
}

B进程也通过ftok生成了key值,由于参数都是"./test.cpp"1,所以生成的key和A一定是一样的。

随后通过shmget获得共享内存的shmid,这个共享内存是由A维护的,因此B只需要拿到shmid即可,共享内存的创建和销毁都由A来控制。

随后B进程在一个循环中,每隔五秒读取一次共享内存。

输出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A进程向共享内存写入的数据,此时就可以被B拿到了,这就是基于共享内存shm的进程间通信。


shm特性

共享内存有以下一些主要特性:

  1. 内存共享:多个进程可以同时访问和修改同一块共享内存区域。这种共享内存机制可以让进程之间高效地交换数据,而无需通过系统调用或者其他进程间通信机制。

  2. 快速访问:相比于其他进程间通信机制,如管道、消息队列等,共享内存的访问速度更快,因为数据直接存储在内存中,不需要进行数据的拷贝和上下文切换

  3. 灵活性:共享内存可以在进程之间自由分配和管理,大小和位置都可以灵活设置。这种灵活性使得共享内存非常适合用于复杂的进程间通信场景。

  4. 同步问题多个进程可以并发访问和修改共享内存,因此需要使用信号量、互斥锁等同步机制来协调对共享内存的访问,避免数据竞争和不一致性问题。

  5. 内存分配:共享内存是由内核管理的,进程无法直接分配和释放共享内存,必须通过系统调用如 shmget()shmctl() 来完成。


system V 的后两种通信方式消息队列 msg信号量 sem都非常不常用了,本博客中只是简单讲解,不深入研究。

消息队列 msg

消息队列顾名思义,是一个被操作系统维护的队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进程可以向消息队列中写入或者读取消息,上图中,每个黄色的小方块就是一条消息,在消息的头部会有一个区域用于标识,这条消息是哪一个进程发出的。

msgget

msgget 用于创建一个消息队列,需要头文件<sys/types.h><sys/ipc.h><sys/msg.h>,函数原型如下:

int msgget(key_t key, int msgflg);

返回值:

msgget返回一个整型,这个整型叫做msgid,用于标识唯一的msg

参数:

  • key:即标识唯一的system Vkey

  • msgflg: 用于指定消息队列的访问权限和其他选项

    • IPC_CREAT: 如果指定的key不存在,则创建一个新的消息队列,如果已经存在,则直接获得原先的消息队列

    • IPC_EXCL: 如果指定的key已经存在,则创建失败

IPC_EXCL只能配合IPC_CREAT一起使用,不能单独使用IPC_EXCL

消息队列也可以设置读写权限,直接将权限值的八进制按位或到第二个参数中即可

你会发现,其实消息队列和共享内存的使用方法几乎是一摸一样的!


msgctl

msgctl 用于控制共享内存的各种属性,需要头文件<sys/types.h><sys/ipc.h><sys/msg.h>,函数原型如下:

int msgctl(int msgid, int cmd, struct msgid_ds* buf);

返回值:

  • 成功时返回 0
  • 失败时返回 -1,并设置 errno 变量

参数如下:

  • shmid:要操作的消息队列的标识符
  • cmd:要执行的操作,可以是以下值之一:
    - IPC_STAT:获取消息队列的状态信息
    - IPC_SET:设置消息队列的某些属性
    - IPC_RMID:删除消息队列
  • buf:指向 msgid_ds 结构体的指针,用于存储或设置消息队列的属性

msgid_ds源码如下:

struct msqid_ds {
    struct ipc_perm msg_perm;     /* Ownership and permissions */
    time_t          msg_stime;    /* Time of last msgsnd(2) */
    time_t          msg_rtime;    /* Time of last msgrcv(2) */
    time_t          msg_ctime;    /* Time of last change */
    unsigned long   __msg_cbytes; /* Current number of bytes in
                                     queue (nonstandard) */
    msgqnum_t       msg_qnum;     /* Current number of messages
                                     in queue */
    msglen_t        msg_qbytes;   /* Maximum number of bytes
                                     allowed in queue */
    pid_t           msg_lspid;    /* PID of last msgsnd(2) */
    pid_t           msg_lrpid;    /* PID of last msgrcv(2) */
};

这一块和共享内存也几乎是一摸一样的,不过多解释了。


刚刚两个接口解决的是消息队列的创建与释放,接下来看看消息队列如何向队列中写入与读取。

msgsnd

msgsnd用于向消息队列写入,需要头文件<sys/types.h><sys/ipc.h><sys/msg.h>,函数原型如下:

int msgsnd(int msqid, const void *msgp, size_t msgsz, int msgflg);

函数返回值:

  • 成功时,返回 0
  • 失败时,返回 -1 并设置 errno 变量

参数:

  1. msqid:要发送消息的消息队列的标识符
  2. msgp:指向要发送的消息内容的指针
  3. msgsz:要发送的消息内容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4. msgflg:控制 msgsnd() 行为的标志位,一般来说传入0即可。常用的有:
    • IPC_NOWAIT: 如果消息队列已满,立即返回而不是阻塞
    • MSG_NOERROR: 如果消息内容太长,截断后仍然发送

此处要着重讲解一下第二个参数msgp

msgp 参数是一个指向要发送消息内容的指针。通常情况下,这个消息内容会被存储在一个自定义的结构体中,这个结构体要满足以下格式:

struct msgbuf {
    long mtype;       /* message type, must be > 0 */
    char mtext[1];    /* message data */
};

这个结构体有两个成员变量:

  1. mtype:这是一个 long 类型的消息类型标识符。发送消息时,接收方可以根据消息类型来选择性地接收消息。

  2. mtext:这是一个字符数组,用于存储实际的消息内容,它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使用 msgsnd() 函数发送消息时,msgp 参数就是指向这个 msg_buf 结构体的指针。

我们在发送消息时,只需要定义一个结构体,结构体的名称可以是任意的,第一个成员必须是long类型,第二个成员必须是char的数组,数组长度任意。

第一个成员一般用于标识不同进程,比如在一个消息队列中,A进程发送的消息,mtype设置为1B进程发送的消息,mtype设置为2,这样就可以根据这个成员来辨别一条消息是哪个进程发送的了。


msgrcv

msgrcv用于从消息队列提取,需要头文件<sys/types.h><sys/ipc.h><sys/msg.h>,函数原型如下:

ssize_t msgrcv(int msqid, void *msgp, size_t msgsz, long msgtyp, int msgflg);

返回值:

  • 成功时,返回实际接收的消息长度
  • 失败时,返回 -1 并设置 errno 变量

参数:

  1. msqid:要从中接收消息的消息队列的标识符
  2. msgp:指向用于存储接收消息内容的缓冲区的指针
  3. msgsz:缓冲区 msgp 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4. msgtyp:指定要接收的消息类型。可以是以下几种情况:
    • 如果 msgtyp > 0,则接收第一个 mtype 等于 msgtyp 的消息。
    • 如果 msgtyp == 0,则接收消息队列中第一个消息,不管 mtype 是什么。
  5. msgflg: 控制 msgrcv() 行为的标志位,一般设为0即可。常用的有:
    • IPC_NOWAIT:如果消息队列为空,立即返回而不是阻塞
    • MSG_NOERROR:如果接收的消息内容太长,将其截断后仍然返回

再简单讲解两个消息队列相关的系统指令:

ipcs -q用于查看消息队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pcrm -q xxx:用于删除msgidxxx的消息队列


接下来讲解system V的最后一种通信方式信号量 sem

信号量 sem

信号量的基本原理,在于把一份资源拆分为很多份小资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多个进程可以分别访问这个资源的一小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不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一个小份资源

而信号量的作用就是预定资源,信号量本质是一个计数器,用于记录当前还有多少可以分配的资源

信号量的申请过程如下:

  1. 进程访问资源前,要先申请一个信号量,用于预定资源,一旦预定成功,信号量的数目减少一个,即当前剩余的资源少一个。从预定成功开始,这一份资源就不能被其他进程再访问了
  2. 进程申请到信号量后,就可以正常访问这一份资源了
  3. 当进程使用完,于是释放信号量,此时信号量数目加一,即当前剩余资源增加一个。

关于信号量,本博客不讲解接口如何使用了,其使用方式比较麻烦,需要很大篇幅,而且信号量也不常用。


System V 管理机制

同为system V系列,共享内存 shm消息队列 msg信号量 sem是有共性的,操作系统对这三者进行统一的管理。

Linux中,描述三者的结构体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共享内存 shm被结构体shmid_kernel管理,消息队列 msg被结构体msg_quque管理,信号量 sem被结构体sem_array管理。不过以上结构体中,成员并不是完全的,我只截取了一小部分。

Linux是如下对system V进行管理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pc_ids结构体的entires成员指向了结构体ipc_id_aryipc_id_ary的第二个成员是一个柔性数组,该数组是一个指针数组,指向了不同的system V结构体。此时Linuxsystem V的管理就变成了对数组的增删查改。

那么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一个数组可以指向三种不同类型的结构体变量?

我们再回到三个描述system V的结构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它们三个结构体的第一个成员分别是shm_permq_permsem_perm,这三者其实都是同一个结构体类型struct kern_ipc_perm,而Linux就是通过这个struct kern_ipc_perm来同时管理三种结构体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pc_id_ary中,第二个成员数组的类型是struct kern_ipc_perm*,也就是指向struct kern_ipc_perm指针,这个struct kern_ipc_perm存储了三种system V都具有的属性。struct kern_ipc_perm结构体同时也都是三个system V的结构体的第一个成员,因此在访问具体的某个结构体时,只需要进行一次指针的强制类型转换即可

Linux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把所有的system V都统一地管理了起来。


  • 17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盒马盒马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