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网2G/3G/4G/5G/6G网络架构的演进历程

一、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架构

在当前公共网络中,有三大广泛的传统的网络:

1)电信网(即电话交换网络):由终端、传输和交换三大部分组成;

2)因特网(即计算机互联网):由终端、传输、交换以及多个计算机网络等几部分组成。

3)有线电视网(有线电视):由电视机、传输、计算机等几部分组成。

随着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与有线电视网的融合(三网融合)已经成为网络发展的趋势,并逐渐转为现实。

三者融合发展,互联互通,为客户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重服务。这里我们将其统一称之为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又分为:

1)固话通信网络

2)移动通信网络两大类。

移动通信网络由三大部分组成: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

接入网是 “窗口”,负责通过无线信号的方式,把数据接收上来。

承载网是 “卡车”,负责把数据传送到远方。

核心网就是 “管理和控制中枢”,负责管理和控制这些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拣,然后告诉它,该去何方。

二、核心网的演进与无线接入网的出现

核心网(Core Network,简称 CN),本质就是对数据的控制和分发以及对终端账户进行管理与运营

2.1、早期核心网的星型模型

最早的时候,固定电话网的核心网,说白了就是把电线两头的电话连接起来,这种交换,非常简单,主要满足人们有线通话的需求。

2.2、分层核心网的出现

后来,用户数量越来越多,网络范围越来越大,开始有了分层。

网络架构也复杂了,有了网络单元(Net Element,简称 NE,网元),是具有某种功能的网络单元实体

2.3、终端账户管理的增值功能

除了业务数据的路由转发(数据面),还增加了对数据的控制,即信令控制

同时,我们要识别和管理用户了,不是任何一个用户都允许用这个通信网络,只有被授权的合法用户,才能使用。于是,多了一堆和用户有关的网元设备。它们的核心任务只有三个:认证、授权和记账,简称 3A

2.4、无线接入网的出现

再后来,有了无线接入方式,连接用户的方式变了,从有线的电话线变成无线电波,独立的无线接入网(RAN,Radio Access Network)诞生。

接入网变了,核心网也要跟着变,于是有了无线核心网

再后来,无线接入网不断演进,1G、2G、3G、4G,一直到现在的5G和未来的6G,每一代通信标准,每一项具体制式,都有属于自己的网络架构,自己的硬件平台,自己的网元,自己的设备。

三、独立的无线接入网

3.1、1G大哥大网络架构

1G 的网络架构如下,组网非常简单,MSC 就是核心网的最主要设备。HLR、EIR 和用户身份有关,用于鉴权。

相对于后续的无线通信技术,1G技术的核心是:"模拟通信",即语言业务的模拟信号直接承载在高频载波上进行传送。

3.2、2G GSM网络架构

到了2G时代,无线通信技术发生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变化,就是模拟无线通信转变成了“数字无线通信”,语音业务会编码成数字信号,然后把数字信号承载在无线射频载波上进行传送。

后来出现了GRPS,又称为2.5G,GPRS在基础2G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基础之上,就开始有了数据(上网)业务。

于是,核心网的网络架构有了大变化,开始有了 PS(Packet Switch,分组交换,包交换)核心网。包含 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服务 GPRS 支持节点)和 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网关 GPRS 支持节点)。SGSN 和 GGSN 都是为了实现 GPRS 数据业务。如下图红色部分。

3.3、3G WCDMA网络架构

20 世纪末,IP 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方式,传统的语音通信的吸引力下降,人们期望无线移动网络也能够提供互联网业务,于是出现了能够提供数据业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3G的核心网继承了2.5时代的CS域(电路域)和PS域(数据域)

3G 基站,由 RNC 和 BSC 组成。

3G 除了硬件变化和网元变化之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思路变化:

(1)IP化 

以前是 TDM 电路,就是 E1 线,中继电路。粗重的 E1 线缆 IP 化,就是 TCP/IP,以太网。网线、光纤开始大量投入使用,设备的外部接口和内部通讯,都开始围绕 IP 地址和端口号进行。

(2)控制面与数据面的分离

具体来说,就是网元设备的功能开始细化,不再是一个设备集成多个功能,而是拆分开,各司其事。

在 3G 阶段,是分离的第一步,叫做业务数据承载和信令控制分离。

在通信系统里面,说白了,就两个(平)面,用户面和控制面。

如果不能理解两个面,就无法理解通信系统。

  • 用户面,就是用户的实际业务数据,就是你的语音数据,视频流数据之类的。
  • 控制面,是为了管理数据走向的信令、命令。

这两个面,在通信设备内部,就相当于两个不同的系统。

2G 时代,用户面和控制面没有明显分开。

3G 时代,把两个面进行了分离。

(3)分离后的网络架构

SGSN逐渐分离出来,专门处理信令。

3.4、4G LTE网络架构

(1)经典LTE无线通信网络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提供了 3G 不能满足的无线网络宽带化。

4G 网络是全 IP 化网络,主要提供数据业务,其数据传输的上行速率可达 20Mbit/s,下行速率高达 100Mbit/s,基本能够满足各种移动通信业务的需求。

4G 网络架构中,SGSN 演变成了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GGSN 演变成 SGW/P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PDN Gateway,PDN 网关),也就演进成了 4G 核心网,如下图。

MME(移动性管理实体)的主要功能是支持 NAS(非接入层)信令及其安全、跟踪区域(TA)列表的管理、PGW 和 SGW 的选择、跨 MME 切换时进行 MME 的选择、在向 2G/3G 接入系统切换过程中进行 SGSN 的选择、用户的鉴权、漫游控制以及承载管理、3GPP 不同接入网络的核心网络节点之间的移动性管理(终结于 S3 节点),以及 UE 在 ECM_IDLE 状态下可达性管理(包括寻呼重发的控制和执行)。

4G LTE 网络架构(注意,基站里面的 RNC 没有了,为了实现扁平化,功能一部分给了核心网,另一部分给了 eNodeB)。

(2)Non-3GPP 接入

2009 年,在部署 LTE/EPC(4G 核心网)的时候,有人认为核心网演进之路已经走到尽头,继续突破创新实在太难,毕竟要掌控每小区峰值速率 150Mbps 的网络王国,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然而,随着 VoLTE 和 VoWiFi 的出现,LTE/EPC 又引入了 S2a、S2b 和 S2c 接口,这些接口将核心网的控制范围延伸到了非 3GPP 网络,即可信 Non-3GPP 接入(Non-3GPP Trusted Access)和非可信 Non-3GPP 接入(Non-3GPP untrusted Access)连接到 3GPP 网关 PGW。自此,核心网的构架如下图所示.

(3)大一统核心网

(4)虚拟化

长久以来,网络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而那些专用的电信设备不但扩展不灵活,而且习惯了自扫门前雪,整体效率太低,如同公司的体制,这是一个庞大而臃肿的机构,仿佛背着世界前行。

所以电信运营商要打破传统,用 IT 的方式来重构网络。

而虚拟化打通了开源平台,让更多的第三方和合作伙伴参与进来,从而在已运行多年的成熟的电信网络上激发更多的创新和价值。这正是 NGMN 的愿景:生态、客户和商业模式。于是,网元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的时代到来了。原来的专用硬件,越做越像 IT 机房里面的 x86 通用服务器,那么,不如干脆直接用 x86 服务器。

软件上,设备商基于 OpenStack 开发自己的虚拟化平台,把以前的核心网网元,“种植” 在这个平台之上。网元功能软件与硬件实体资源分离。

虚拟化路径:

3.5、5G NR网络架构

5G 网络的设计原则,它们是:解耦、软件化、开源化和云化。

  • 解耦:软硬件解耦,控制面/用户面分离。
  • 软件化:NFV、SDN、编排和网络切片。
  • 开源:软硬件开源,前传、API 接口开放。
  • 云化:从 CAPEX 向 OPEX 模式转型,虚拟化& DevOps 环境,动态 & 自动化运维。

3.6、6G星链网络架构

6G网络的目标是天地互联、陆海空一体、全空间覆盖的超宽带移动通信系统。

四、总体演进路径

4.1、业务的演进

4.2、无线频谱的演进

4.3、通信速率的演进

转自:【精选】[4G&5G专题-83]:架构 - 移动通信网2G/3G/4G/5G/6G网络架构的演进历程_4g网络架构图_文火冰糖的硅基工坊的博客-CSDN博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