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普及贴】轻松看懂,移动核心网演进史

移动核心网经常被论坛里说是移动通信中最难的专业,今天就用容易理解的语言让大家看一遍就明白核心网是如何进化的。

移动通信技术从2G到5G的演进,不仅通信速度的大幅提升,网络架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最初的语音通话到如今的万物互联,移动核心网(Core Network)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会介绍移动核心网从2G到5G的演进过程,并重点对比EPC(Evolved Packet Core,4G核心网)与5GC(5th Generation Core Network,5G核心网)的差异。

2G时代的核心网

2G时代,移动通信网络主要使用GSM和 CDMA-95标准,实现了从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的飞跃。在2G网络中,核心网主要负责用户数据的处理、移动性管理和业务控制等功能。其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拜访位置寄存器(VLR)等关键网元。

图1:2G核心网架构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手机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基站BTS,BTS通过传输网络到BSC,一般的地级市BSC的套数不会很多,一般都是在本市运营商的核心机房,虽然是在核心机房,但它并不属于核心网设备,因为它的名字叫基站控制器。

MSC才是核心网的核心设备,相当于交通枢纽站,是交换能力最强的,其他网元只是负责存储用户信息、鉴权等功能。MSC通过连接综合关口局与固话网络互通,也就是图右侧的公共电话网络。

2G核心网的特点

语音为主:2G网络主要支持语音通话和短信服务,数据传输速率较低。

电路交换:采用电路交换技术,为每个通话建立专用的物理通道。

网络架构简单:核心网架构相对简单,主要处理语音和短信业务。

(下面名词解释可以选择不看哈)

名称解释:

•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  CDMA (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

•  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

•  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交换中心,负责处理语音呼叫和数据传输,是连接用户与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或其他MSC的桥梁。

•  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存储用户签约信息,如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MSISDN(移动用户ISDN号码)等。

•  VLR(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拜访位置寄存器,临时存储漫游用户的签约信息,用于支持用户漫游功能。

2.5G时代核心网

别着急,到3G之前,再聊一聊2.5G,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GPRS!由于2G只能打电话发短信,有了GPRS,就开始有了数据(上网)业务。

既然能上网了,有了数据业务,核心网的结构也就发生了一大 ,那就是将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分成了两个域,CS域(语音)和PS域(数据)。

图2:2.5G核心网架构图

红色的网元就是为PS域设计的。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为啥要分开呢,有啥好处?这是因为当时的移动网语音和固定电话一样,也是电路方式的,这种方式对于连续的语音很方便,但不适合包组方式的IP化数据,所以只能分开喽!

•  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服务GPRS支持节点,负责用户数据的传输和移动性管理。

•  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网关GPRS支持节点,作为连接外部数据网络(如互联网)的网关。

•  SGSN和GGSN都是为了实现GPRS数据业务。

3G时代的核心网

3G时代,移动通信网络引入了更多的多媒体服务,如视频通话、互联网接入等。之前2G基站的接入能力已经无法满足了,这就开启了3G时代,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移动TD-SCDMA、电信CDMA2000、联通WCDMA了。此时国内设备厂家中兴和华为完成追赶,对硬件平台进行了升级。基于各自硬件平台生产的设备更加稳定,3G核心网能力显著增强,网络维护也更加方便,同时网元设备的功能更细化,不再一个设备集成多个功能。

2G时代语音都是TDM电路,采用E1传输(2M线,现在很难看到了),在3G时代开始了IP化的普及,网线、光纤开始大量投入使用。

3G时代,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承载和控制分离。

控制面管理信令;用户面承载实际业务数据,如语音、视频数据、上网数据等。把两个面进行了分离,太重要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直到现在还是如此。

图3:3G核心网架构图

由于联通的WCDMA是在原有GSM技术体制上升级来的,支撑向下兼容原有2G基站,电信的兼容原有CDMA-95,移动的不兼容原有GSM是独立的系统。

4G时代的核心网

原来的SGSN变成MME,GGSN变成SGW/PGW,也就演进成了4G核心网-EPC(Evolved Packet Core)。

图4:4G核心网EPC示意图

2G的基站控制器BSC、3G基站控制器RNC都没有了,实现扁平化,功能一部分给了核心网,一部分给了eNodeB(增强的基站)。

再放一张标准里面完整的EPC架构图:

图5:4G EPC网络功能架构图

 •   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主要功能是处理信令及接入安全验证,跟踪区域列表的管理,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鉴权,漫游控制及 IP 地址分配。

•    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是面向 eNodeB终结 S1-U 接口的网关。当 eNodeB 间切换时作为本地锚定点并协助完成 eNodeB的重排序功能,合法监听以及数据包的路由和前转。

•    P-GW(PDN Gateway ,PDN 网关):是面向 PDN 终结于 SGi 接口的网关。如果 UE 访问多个 PDN ,UE 将对应一个或多个 PDN GW 。

•    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是用于存储用户 EPC 签约信息的数据库,归属网络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 HSS 。HSS 负责保存跟用户相关的信息,例如用户标识、编号和路由信息,安全信息,位置信息等。

•    CG(Charging Gateway,计费网关)

•    PCRF(Policy and Charging Rule Function,策略和计费规则服务器)

•    HSGW(HRPD Serving Gateway ,HRPD 服务网关)

•    DNS(Domain Name Server,域名服务器)

•    DRA(Diameter Routing Agent, Diameter 路由代理)

5G时代的核心网

5GC(5th Generation Core Network)网络架构

5GC也就是5G的核心网,首次采用的是SBA架构(Service Based Architecture,即基于服务的架构)。5G核心网网络功能模块化设计、接口服务化和IT化。将网元的功能抽象成多个服务,同时将网元/服务之间的交互接口统一; 提供网元NRF,各个服务模块可自主注册、发布、发现,简化业务流程实现。

5GC一项重要的改变是,网元不再依赖4G之前的专有硬件,而是以虚拟机的形式,部署在同样服务器上,实现软硬件解耦。这样电信运营商的核心网就可以像IT行业的云平台一样部署自己的CT云了。为什么这样做呢?有几个方面,一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购买软硬件产品有更好的议价权,而且通用服务器的硬件价格更低;另一方面,网络扩容更灵活方便,也利于网络的长期演进;此外,云化后网络割接或维护时也更为方便,虚拟机的创建和释放对用户影响较小;最重要的一点是,5G的重要特性之一,网络切片,在核心网采用NFV网络虚拟化技术后,模块化的资源的效率更高,不然每个定制化的切片都需要单独的物理网元,运营商可吃不消,资费用户也付不起。

5GC的网络结构由控制层和数据层组成,支持控制与转发分离。控制层包括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数据层由数据平面和边缘计算平面组成。其基本架构如下图。

图5:5GC网络架构图

  • 接入管理功能(AMF):注册管理、连接管理、可达性管理、移动管理、访问身份验证授权、短消息等,是终端和无线的核心网控制面接入点
  • 会话管理功能(SMF):隧道维护、IP地址分配和管理、UPF选择、策略实施和QoS中的控制部分、计费数据采集、漫游功能等
  • 用户面功能(UPF):分组路由转发、策略实施、流量报告、QoS处理
  • 统一数据管理(UDM):3GPP AKA认证、用户识别、访问授权、注册、移动、订阅、短信管理等
  • 认证服务器功能(AUSF):实现3GPP和非3GPP的接入认证
  • 策略控制功能(PCF):统一的策略框架,提供控制平面功能的策略规则
  • 网络存储功能(NRF):服务发现、维护可用的NF实例的信息以及支持的服务
  • 网络切片选择功能(NSSF):选择为UE服务的一组网络切片实例
  • 网络开放功能(NEF):开放各网络功能的能力、内外部信息的转换
  • 数据网络(DN):5G核心网出口,如互联网或企业网、应用功能(AF):如P-CSCF(VoLTE IMS)等。

5GC的特点

  • 分布式架构:采用分布式架构,具有高可扩展性、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
  • 网络功能模块化:功能设计模块化,支持网络功能的灵活部署和扩展。
  • 控制与用户面分离: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支持灵活的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
  • 服务化接口:引入基于服务的架构(SBA),使网络功能之间的交互更加灵活高效。

EPC与5GC的对比

架构差异

  • EPC:基于严格参考点的架构,只有定义了接口的两个网元才能互相交互,效率相对较低。
  • 5GC:基于“服务化”的架构,控制面部分的各个NF两两可以互相交互,网络交互更加灵活高效。

功能差异

  • EPC:每个网元是一个巨型的单体软件,无论运营商是否需要该功能,软件本身都具备,升级时需要专门的操作窗口进行。
  • 5GC:将功能拆解成多个小块组件(服务),每个组件彼此独立,解耦,使得功能升级和维护更加灵活和高效。

性能差异

  • EPC:虽然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但受限于网络架构和协议,难以支持大规模的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
  • 5GC:支持灵活的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安全性和可靠性

  • EPC:在安全性方面,主要通过加密和认证机制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在可靠性方面,通过冗余部署和故障恢复机制保障网络的稳定运行。
  • 5GC:在安全性方面,引入了更加先进的安全机制,如网络切片隔离、边缘计算安全等;在可靠性方面,通过分布式架构和冗余部署,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韧性。

结论

从2G到5G的演进过程中,移动核心网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从封闭到开放的深刻变革。EPC和5GC作为4G和5G的核心网技术代表,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5GC将在移动通信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移动通信技术向更高层次迈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